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01篇 |
免费 | 2437篇 |
国内免费 | 15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12篇 |
大气科学 | 1202篇 |
地球物理 | 1494篇 |
地质学 | 5391篇 |
海洋学 | 1240篇 |
天文学 | 143篇 |
综合类 | 667篇 |
自然地理 | 1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0篇 |
2023年 | 255篇 |
2022年 | 360篇 |
2021年 | 360篇 |
2020年 | 329篇 |
2019年 | 340篇 |
2018年 | 353篇 |
2017年 | 243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307篇 |
2014年 | 462篇 |
2013年 | 387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375篇 |
2010年 | 391篇 |
2009年 | 372篇 |
2008年 | 413篇 |
2007年 | 422篇 |
2006年 | 409篇 |
2005年 | 436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368篇 |
2002年 | 273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347篇 |
1998年 | 320篇 |
1997年 | 355篇 |
1996年 | 350篇 |
1995年 | 321篇 |
1994年 | 314篇 |
1993年 | 279篇 |
1992年 | 279篇 |
1991年 | 278篇 |
1990年 | 226篇 |
1989年 | 200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97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80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42篇 |
1980年 | 35篇 |
1979年 | 18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23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克隆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 er),分析在组织、胚胎发育时期中表达特征和雌二醇暴露后表达响应,为探究er介导雌激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弓背青鳉肝脏转录组数据筛选进行er序列扩增,实时定量PCR(RT-q PCR)检测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和雌二醇暴露后的er表达量。【结果】3种ocuerα/erβ1/erβ2的编码区序列分别为1 860 bp、1 689 bp和2 007 bp,编码氨基酸个数相应为619、562和688。定量结果显示,3种er主要在肝脏和性腺高表达。胚胎发育过程中,ocuerα在卵裂期至囊胚期表达量低,在囊胚期后表达量逐渐上升持续到孵化;2种ocuerβ亚型均在胚胎发育初期有较高表达,随后ocuerβ1在原肠胚后开始降低,ocuerβ2在囊胚期后开始降低,在器官发育后期表达量均逐渐上升直至孵化。弓背青鳉仔鱼雌二醇暴露结果显示,各浓度雌二醇暴露均能使ocuerα和弓背青鳉卵黄蛋白基因(Vitellogenin,vtg)表达量上升,ocuerβ1仅在20μg/L上调,ocuerβ2表达量下调。【结论】ocuer不同亚型在介导雌激素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对点带石斑鱼【Epinethelus malabaricus(Block et Schreider)】烂尾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烂尾病的病因是病原菌侵袭病鱼,而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在病原菌的影响下,病鱼的尾柄部鳞片松脱,皮肤裸露、溃烂,最后鳍条脱落,鳃、肝脏、肾脏、心脏、肠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还对烂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控制烂尾病发生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53.
154.
155.
156.
利用GPS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强震危险性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自1999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8年多的观测资料,目前针对地震预测、观测对象和数据处理方法,广义地提出了"点、线、面"的分析方法。实际应用表明,利用"线"的分析方法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在恰当的空间范围内不但可降低噪声,而且可突出异态信息。在目前较低测控能力的基础上,可通过全空间扫描与现象分析发现:①距昆仑山口西地震震中最近的德令哈观测站相对于拉萨观测站在震前较早的时间,其EW向就出现了缓慢变化,乃至闭锁(或无差异变化),直至地震发生为止,持续时间超过2年,闭锁数值10 mm以上,震后恢复正常;②云南地区数次强震震前下关观测站相对于泸州观测站EW向出现了闭锁或低于正常的变化,2003年强震之后恢复正常;最近的普洱强震自2006年初EW与SN向均出现了相对闭锁,两个方向的数值分别接近和达到10 mm;此外,每阶段异常的持续时间均超过1年;③塔什—乌什间EW向在新疆巴楚地震前出现了闭锁性活动,时间2年以上,数值约10 mm,震后恢复正常;目前SN向有相对闭锁迹象,并正在趋于明朗;④鼎新—西宁间EW方向有相对闭锁的迹象,但时间尚短;⑤通过寻找相对"闭锁"区段有可能成为判定强震危险性存在与否的主要方法。由此推测,若普洱6.4级地震后闭锁不解除,川滇菱形块体的西边界构造带及周围地区仍是近期强震最有可能发生的地区,其次是新疆的西天山地区,目前青藏高原东北缘尚不明朗。 相似文献
157.
158.
盐度对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 和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现场流水槽法研究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耗氧率、排氨率、O:N、吸收率的影响,并测定了盐度为20条件下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周日变化.结果表明,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0左右降到最低,随着盐度继续上升,又升高;而近江牡蛎的吸收率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随盐度升高而下降.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盐度的拟合方程: y=0.0033x2-0.1161x+1.5523, R2=0.9018;排氨率与盐度:y=0.0001x2-0.0041x+0.0871, R2=0.9889;O:N与盐度:y=0.0016x3-0.0782x2+0.9051x+10.818, R2=0.955;吸收率与盐度: y=-0.0011x2+0.0399x+0.4393.R2=0.9453.一日内,8时、14时、19时、22时4个时间点,近江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较大,在14时最大,表明该时点其代谢活动最强. 相似文献
159.
“遗产化”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社会过程。基于在海南省琼海、文昌两市的田野调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融合的研究路径,分析手抄南海航行路线指南《更路簿》“遗产化”路径和影响机制,以及交织在其中的复杂社会关系和地方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他者”和海南渔民在《更路簿》“遗产化”过程中会产生相互作用,其作用力量强于“我者”;《更路簿》由渔民家庭内部相传的用于出海作业的“秘本”转为公共领域的具有主权物证价值的“文化遗产”,渔民被赋予了南海“发现者” “经营者”的身份标签;文物收集和文化活动推进了“遗产化”并使不同群体产生互动,“我者”可在“他者”开展的遗产工作中干预“他者”的遗产认知和行为方式;《更路簿》可转化为旅游资源,但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卖点”带动旅游业,居民在利用其带来的经济机会方面处于弱势;“遗产化”有助于《更路簿》记忆的复现和保存,但渔民的“个体记忆”被削弱,也使地方文化结构被重构;《更路簿》在琼海的植根性和“遗产化”效果强于文昌。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