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我国丰富的岩溶洞穴资源的开发,目前多处于供观赏形态的初期阶段,未赋予旅游地学内涵。将岩溶洞穴堆积研究与旅游地学相结合,不仅可恢复洞穴古水文状况,探究洞穴成因,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可以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保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2.
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大量实际资料及调查成果,经分析研究发现,长江源区早更新世处于走滑拉分运动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在整体隆升中,形成走滑拉分盆地且分割盆地的断块山、湖泊广布;中更新世反转为挤压隆升,在整体抬升中迎来了新构造期最大冰期,湖泊萎缩;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为整体走滑-挤压收缩,经历了动荡的隆升过程,湖泊响应明显。近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构造活化与寒冻风化岩屑坡扩大、沙漠化蔓延、湖泊与沼泽湿地萎缩、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关系密切。因此,新构造驱动在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因素则起到促进与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93.
祁连大山水     
正祁连是一座世界名山。其实,称呼祁连为一座山是不准确的。打开中国地图,我们看到在青藏高原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省交界处,有一条厚重的边缘线,如同绷紧的弓弦,西指新疆,东垂秦岭,天然地成为了青藏雪域和蒙古高原之间的屏障。这道屏障矫若游龙,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山脉东西长800公里,宽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期间,自北而南排列着大雪山、托  相似文献   
94.
0引言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青南高原内部,地处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以西,各式各雅山以东,东昆仑山东延中列布青山南麓和南列巴颜喀拉山中段之北地区,面积约20 930km2,海拔均在4 200m以上,属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  相似文献   
95.
96.
长江口瑞丰沙嘴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05年长江口地形图及实测水、沙资料,对瑞丰沙嘴的产生、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丰沙嘴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丰富的泥沙来源使瑞丰沙嘴迅速下延扩大,南港演变为"W"型复式河槽,"外沙里泓"效应显现。2001年瑞丰沙嘴中部受冲刷分裂成上、下2个沙体。为确保长兴岛南岸工业区对长兴南小泓的水深要求,应采取措施保持瑞丰沙嘴的稳定。  相似文献   
97.
杭州湾北岸岸滩冲淤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杭州湾北岸经历了先侵蚀后淤涨的历史过程。近年来由于南汇边滩大规模促淤圈围工程及长江来沙量减少,造成冲刷带由东向西移动。经分析东部南汇段2003年以来处于冲淤平衡阶段,奉贤段总体上处于冲刷状态,顶冲点移至三团港附近,金山段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8.
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其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野外实测的泉口下移、扇前缘泄出带下移与泄出带低位沼泽湿地萎缩以及局地历次地下水位统测资料,认为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且表现为间接干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加剧了荒漠化和引起黄河源区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99.
诺水河地质公园内完整保留了岩溶作用各阶段的地质现象,形成了主题突出、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景观组合。该区出露了厚达2248m的石灰岩地层,为岩溶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自0.65亿年的古近纪以来受推覆构造影响,使区内地壳呈阶段式上升,产生大量水平裂隙和纵张裂隙,为岩溶作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岩溶洞内形态万千、绚丽多彩的钙华景观则是含Ca^2+的水流经滴水作用、面状流水作用、池水作用、协同水作用、毛细管和旋卷流水作用的杰作。  相似文献   
100.
四川广元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元地处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铸就了广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它也是地球演化的历史档案,是不可再生的、不可移动的自然遗产。2005年以来,通过系统的资料查阅和多次的现场调查,根据广元主要地质遗迹和资源分布的地质背景,对地质遗迹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在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初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