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21.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2.
广西都庞岭地区南竹河锡矿床产于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脉状为主,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地表与深部构造相结合的研究,发现该矿床矿脉在时空分布上具有"线性递变不等距"分布规律,即矿脉在横向分布和纵向分布上分别表现为矿脉组间距、矿脉组内脉间距及矿脉段间距均具有线性递增规律.这种规律在南岭地区的九毛-六秀、芙蓉等锡矿田(床)也有表现.另外,对这种规律产生的构造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将高灵敏度的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用于上海市大气PM2.5,单颗粒物的源识别。分析了污染排放源的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污染排放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能谱特征。同时分析了环境空气监测样品PM2.5,单颗粒物,结果表明,在上海市中心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机动车尾气为主,而在吴淞工业区大气PM2.5,的污染源主要以钢铁工业尘和燃煤烟尘为主。  相似文献   
24.
定量化的岩相古地理分析可以为判别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提供制约依据。采用“单元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结合古流向、沉积特征等实际资料,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桂北桂东地区加里东期的岩相古地理,并认为研究区加里东期自南华纪开始新一轮裂解之后,荔浦断裂北西的桂北-桂东北地区逐渐从深海盆地演变为扬子大陆边缘斜坡,其坡面倾向南东,古流向由北西向南东,陆源碎屑来源于西北,属于扬子(或康滇)古地理体系;而荔浦断裂南东的桂东地区为华夏大陆斜坡,并在奥陶纪最终演变为陆棚-滨岸环境,其坡面倾向北西,古流向由南东向北西,陆源碎屑则来自东南,属于华夏古地理体系。岩相古地理证据表明荔浦断裂为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西南段的分界断裂。  相似文献   
25.
桂林市穿山公园西侧存在的危岩隐患共有数十处,根据危岩体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迹象,分析了危岩体的3种破坏机制:拉裂―滑移式、拉裂―坠落式、拉裂―倾倒式三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研究危岩体失稳落石运动特征。结合RocFall软件对落石运动进行模拟计算,对崩塌落石的途径、方向、跳跃高度,影响范围进行验证,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结合施工条件,采用清除浮土及危石,岩壁上安装SNSGPS2主动防护网加固,坡脚安装SNSRX050被动防护网来拦截落石,确保公园内游客安全。  相似文献   
26.
以永福县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经济统计年鉴为依据,研究其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利用程度变化情况,探讨土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认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以及宏观政策是影响其土地利用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7.
东昆南马尔争地区加里东侵入体为新发现岩体,根据锆石U-Pb测年,其时代为早奥陶世。该岩体岩性主要为英云闪长岩及少量斜长岩、闪长斑岩,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基性岩和酸性岩中Na2O的含量均远大于K2O的含量,显示富Na特征。Al2O3含量为13.21%~16.03%,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含量逐渐增高,显示基性岩中富Mg特征。w(Al2O3)>w(K2O+Na2O+CaO),属铝过饱和的岩石类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现象明显,显示出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δEu=0.61~0.94);微量元素以富集Ba、Th、Zr等元素、亏损Nb等元素为特征。岩石组合类型为较典型的TTG特征。结合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知,该岩体是古特提斯洋在早奥陶世裂解而由南向北俯冲下形成的岛弧环境下的产物。结合侵入体的时代及野外路线观察,对早—中二叠世马尔争组局部重新进行了厘定,其时代为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28.
利用始婆山-花山花岗岩体各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中封闭温度不同的全岩Rb-Sr、黑云母K-Ar、全岩K-Ar和钾长石K-Ar的定年结果,讨论了中生代始婆山-花山花岗岩体的热演化特征及隆升过程,暗示桂东北地区中生代存在强烈的壳-幔作用。  相似文献   
29.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相似文献   
30.
辽宁省中强以上地震与地磁异常孙涛张桂林(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王庆志王波于世昌史素娟(辽中地震站辽中110200)1前言辽宁省自建立地磁台网及流动核旋测网以来,仅发生过几次4.8级以上地震,其中有前兆资料记载的只有3次,即1975年海城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