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开展储层裂缝预测研究,首先必须认识构造裂缝形成的期次及其古应力状态。通过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储层岩石声发射实验得出的古构造历史有效最大主应力记忆出现率,厘定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时最大主应力介于79.12~89.99 MPa之间。通过岩石古应力分期、裂缝充填物包裹体测温和期次测定,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确定延长组储层构造裂缝主要形成期为燕山期。通过露头区地层和覆盖区定向岩心共轭裂缝或节理应变测量,恢复了沿河湾地区燕山期构造运动三轴应力状态,即最大主应力(δ1)方向为NW-SE向,优势方位129°∠10°,最小主应力(δ3)优势方位36°∠7°,中间主应力(δ2)近于垂直。裂缝主要形成期及其古应力状态研究成果为沿河湾探区长61低渗储层构造裂缝分布和发育规律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2.
从全国矿业来看,乡镇矿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成绩是巨大的。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短期行为严重,采富弃贫,乱采滥挖,侵犯国有矿山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经济效益低等。本文从7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乡镇矿业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3.
青海驼路沟地区钴(金)矿床赋矿地层与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驼路沟地区钴(金)矿产找矿的突破,是近几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的重大成果。区内钴(金)矿床的空间定位与矿体展布受驼路沟—忠阳山复合型(或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赋存于硫化物矿物相的沉积岩系中,显示了层控性的特点。矿区内岩石剪切变形明显,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44.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通过露头、岩芯、测井、地震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及四个准层序组,确定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六类沉积类型。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确定,依据陆上暴露和向上变浅两个方面的识别标志。暴露界面表现为泥岩表面干裂,淡水选择性溶蚀、白云化现象,白云岩、石膏,伽玛曲线高值。向上变浅层序有向上变厚、变粗序列,向上变细、变泥、变红序列,向上γ值变低序列。对比发现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广泛白云岩化作用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的区域构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奠定了丹霞地貌造形成景的岩石地层基础;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南岭和武夷山脉等构造山地。紫红色砂砾岩建造在强烈的流水切割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发育了一大批极具观赏价值的丹霞地貌,构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密集带等区域性的重要旅游景观资源。从燕山期岩石地层建造到喜山期改造成景,区域构造作用始终是主导性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6.
147.
Annual observations of first-year ice(FYI) and second-year ice(SYI) near Zhongshan Station, East Antarctica,were conduc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2. Melt ponds appeared from early December 2011. Landfast ice partly broke in late January, 2012 after a strong cyclone. Open water was refrozen to form new ice cover in mid-February, and then FYI and SYI co-existed in March with a growth rate of 0.8 cm/d for FYI and a melting rate of 2.7 cm/d for SYI. This difference was due to the oceanic heat flux and the thickness of ice,with weaker heat flux through thicker ice. From May onward, FYI and SYI showed a similar growth by 0.5 cm/d.Their maximum thickness reached 160.5 cm and 167.0 cm, respectively, in late October. Drillings showed variations of FYI thickness to be generally less than 1.0 cm, but variations were up to 33.0 cm for SYI in March,suggesting that the SYI bottom was particularly uneven. Snow distribution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wind and surface roughness, leading to large thickness differences in the different sites. Snow and ice thickness in Nella Fjord had a similar "east thicker, west thinner" spatial distribution. Easterly prevailing wind and local topography led to this snow pattern. Superimposed ice induced by snow cover melting in summer thickened multi-year ice,causing it to be thicker than the snow-free SYI. The estimated monthly oceanic heat flux was ~30.0 W/m2 in March–May, reducing to ~10.0 W/m2 during July–October, and increasing to ~15.0 W/m2 in November. The seasonal change and mean value of 15.6 W/m2 was similar to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research.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dfast ice for climate change study and Chinese Antarctic Expedition services.  相似文献   
148.
本文基于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提供的海冰漂移和冰龄数据,分析了1985-2014年北极海冰漂移场的主要模态和多年冰的分布特征,初步评估了海冰漂移对多年冰分布的影响。多年冰面积序列的小波变换结果显示多年冰面积的显著周期为1年和5年,其中5年周期在2007年之后变得显著。海冰漂移速度的经验正交分解的冬季第一模态向穿极流模态的转化,穿极流模态在30年间方差贡献率的逐步上升,穿极流态流轴位置的偏移与多年冰的分布在三个年代相吻合,揭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波弗特海域在三个10年间速度趋势的上升,对于多年冰的输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三个时间段冬夏两季速度的变化来看,冬季是海冰漂移速度增加的主要时期,与该海域内多年冰面积的下降形成了正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49.
为评估不同内孤立波数值造波方法,本文基于Kd V、m Kd V和e Kd V三种理论模型,分别采用双推板、平板拍击和速度入射边界三种数值造波方法,对内孤立波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数值造波方法均能实现对内孤立波的模拟,但在造波效果及效率方面存在差异。速度入射边界法在造波效果及效率方面都比较好;平板拍击法的造波效果较好,效率略差;双推板法在造波效果及效率方面均略劣于以上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0.
采用筛析法分析了套子湾中滩面上66个表层样品的粒度。结果表明:套子湾海滩沉积物为中、细砂,为典型海滩砂。标准偏差较小,分选较好至好;频率曲线呈近正态分布,稍呈负偏;峰度中等至较窄。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由夹河口向东西两侧海滩变小,由于突堤的阻挡,海滩沿岸沉积物在突堤东侧产生堆积,西侧侵蚀。粒度特征和海滩地貌变化显示:套子湾海滩沉积物是由夹河口向东西两侧发生沿岸运移。为烟台开发区海水浴场的海滩养护以及芝罘岛连岛沙坝海岸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