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182.
榴辉岩的泊松比及其对造山带下地壳拆沉作用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的实验测定以及前人的实验结果表明, 水化作用将明显增加榴辉岩的泊松比, 新鲜未退变榴辉岩(H2O+ < 1.0%)的平均泊松比为0.24~0.25, 该值与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 而明显低于前人给出的榴辉岩平均泊松比(0.27±0.02). 未退变榴辉岩的泊松比显著低于下地壳镁铁质麻粒岩, 也低于上地幔橄榄岩. 大别超高压带、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现今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泊松比均大于0.26, 加之它们均具有正常的上地幔Vp值, 表明由于拆沉作用榴辉岩在这些俯冲-碰撞造山带下地壳和上地幔已不存在或不是重要组成. 榴辉岩从形成至拆沉是在<15 Ma的十分短暂时间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3.
大别造山带北麓苏家河地区两种不同基性岩浆作用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匡少平  张本仁 《地球化学》2002,31(6):557-563
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产于大别造山带北麓苏家河地区的基性岩性不同是同一套岩浆演化系列的产物,它们在岩相分带,岩石结构,矿物组合,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成岩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东部岩石为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且受结晶分异影响微弱,其化学成分可近似代表原生玄武岩浆的性质,西部岩石则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研究揭示,整个基性岩带可能由不同时代基性岩浆沿桐柏-商城断裂带侵位形成;其中,西部基性岩体年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84.
大别造山带构造归属:海西期以来地幔化学成分特征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西湘以来幔源岩石化学成分(特别是高度不相容元素对比值和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对比值)研究并与相邻构造单元(扬子板块北缘,华北板块南缘,北秦岭带,南秦岭带)地幔特征对比表明,大别造山带中海西期春秋庙-王母观辉长岩,碰撞后晚燕山早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包括南,北大别造山带)以及产于大别造山带南部和扬子地块北缘的晚燕山晚期碱性玄武岩源区地,均具有富Sc,Cu,贫MgO,低Zr/Hf和高Rb/Sr,Ba/Sr,Ba/La,Nb/Ta,Yb/Hf等特征,源区地幔的这些特点与元古宙以来扬子地幔特征相似,而与华北地幔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反映大别造山带发育在扬子地幔上,根据大量的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指出桐柏-商城-磨子潭-晓天断裂带是秦岭造山带中商丹断裂带的东延,综合研究证实大别造山带主体属南秦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5.
塔藏构造混杂岩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大陆造山带构造岩片填图方法,首次对九寨沟塔藏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塔藏构造带为-构造混杂岩带。其南北边界断裂清楚,北界为牙扎沟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南界为荷叶断裂,也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边界断裂内部为塔藏构造混杂岩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长16-24km,宽7-8km,由上古生界与三叠系的多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构造岩片(或岩块)混杂堆积组成,与塔藏岩组砂板岩呈断层接触,总体表现为块体之间无序,块内有序,微观变形特征清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显示为北东-南西向,近南北向两个方向压缩,结合测区构造地质环境分析有4期变形。  相似文献   
186.
187.
188.
板块体制的出现与全球地质环境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耀求  张本仁 《湖南地质》1994,13(3):181-185
从大洋中脊的扩张到活动陆缘处的洋壳俯冲消成和岛弧型地壳增生,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精髓部分,这种板块体制的地壳演化何时开始出现呢?通过对与板块体制有关的壳幔物质循环和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太古代与元古代之交(26~23亿年)全球性地质环境的突变是板块体制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9.
根据南、北秦岭造山带及相邻华北地台南缘和扬子地台北缘总面积为153200km~2范围内所获得的各时代地层和花岗岩4453个样品的 Th 含量以及1095个样品的 K 含量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了不同构造单元各时代岩石和地壳各结构层的热产生率,并建立了各构造单元岩石圈现代热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模型,计算了各构造单元的深度-温度分布曲线,由此探讨了区域现代岩石圈的深熔作用与低速、高导层、重力低和异常上地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0.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两大占陆之间的主要界线,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其形成和演化历来受到地质学家的重视。本文在前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岭造山带中北秦岭古生代构造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