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本文在Asperity模式和Barrier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另外一种不均匀体模式——障碍体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除证实了我们以前做过的单轴压力下模拟障碍体的实验结果以外,还表明在含有障碍体的断层面上,破裂的扩展与破裂的传播速度、始破裂区域的大小、裂纹的类型以及障碍体所在断层的介质有关。在有围压的情况下,破裂可以先越过或绕过强度较高或尺度较大的障碍体,经一段时间的应力积累过程后,再使障碍体发生破坏。本文通过对震源区中障碍体的性质和影响的研究,解释了海城和邢台两个地震序列形成和发展的可能原因,得到一些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张智  韩永翔  王瑾  刘朝茹 《气象科学》2016,36(3):389-395
本文利用2014年1月贵州西北部威宁观测的激光雨滴谱、探空和常规气象要素等资料,分析了冻雨发生期间的气象条件、雨滴的微物理特征及谱分布特征,并与南方其他地区冻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冻雨发生期间,地面以静止锋系统为主,大气存在逆温,云层薄、云底低,近地面温度低、湿度高、风速小。(2)4次冻雨过程均为冻毛毛雨过程,雨滴平均直径为037 mm,雨量极微弱,平均值为002 mm。数浓度与液水含量高度正相关。平均谱分布拟合结果,Γ分布好于M-P分布。(3)与中国其他南方地区冻雨相比,雨滴直径、雨强均偏小,平均谱分布较窄,小滴多。(4)威宁冻雨的微物理特征符合"过冷暖雨"的形成机制,云贵准静止锋的特性和该地高海拔山地地形可能是导致该地滴谱窄、雨滴直径和雨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宁夏连阴雨(雪)过程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宁夏主要气象站1961年以来逐日降水及云量资料,定义了连阴雨(雪)日数的标准,分析了近50 a来宁夏连阴雨(雪)过程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及与降水总量、干旱灾害的关系。1961年以来宁夏连阴雨(雪)过程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5~7日的过程显著下降;冬季连阴雨(雪)过程呈上升趋势,且近年来变率明显增大;其他季节呈下降趋势,尤其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连阴雨(雪)过程总体仍偏少,但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增加,其中冬季各级别的次数均增加,而秋季4日以下、8日以上的连阴雨(雪)过程也增多,特别是8日以上的连阴雨(雪)过程,年、冬季、秋季均为各年代之首,尤其秋季平均每年偏多2.2站次。近50 a来,宁夏连阴雨(雪)过程降水量及持续时间均呈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明显回升,且8日以上连阴雨(雪)过程、过程降水量超过50 mm的连阴雨均较80、90年代明显增加,尤其10日以上的过程总数及过程降水量在50.0~99.9 mm的连阴雨所占比例均达到各年代之最;连阴雨(雪)过程的减少使得降水量总量减少,干旱灾害增加。  相似文献   
84.
岩溶区嵌岩桩承载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岩溶区嵌岩桩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顶板厚度与溶洞位置偏移距离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大,随溶洞直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减小;破坏核体在竖直方向上基本未超过3d(d为桩体直径)范围,在水平方向上基本未超过4d范围。结合模型试验结果,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敏感度大小的顺序为:溶洞直径>顶板厚度、赤道半径>极半径>溶洞位置。嵌岩桩的承载能力还与溶洞形状有关,厚径比为溶洞顶板厚度、赤道半径以及桩体底面积的综合影响因素,建议引进形状系数? 与底面积尺寸效应系数?,提出岩溶区嵌岩桩概念设计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现场静载试验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楼房竣工后未发生岩溶危害。  相似文献   
85.
藏北高原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北高原自新生代以来不仅发生了强烈的火山作用,而且现今的地震活动性仍然强烈.本文收集了2011年前藏北高原区发生的地震事件(源自NEIC)及相应的震源机制解数据(源自GCMT),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等相关资料,初步分析表明藏北高原地壳整体上处于伸展应力状态.然而,因区域构造应力场及构造环境差异,将藏北高原地震活动区分为两个地震活动区,即西昆仑地震活动区和藏北中部火山岩区.西昆仑区的地壳应力状态呈东西向伸展,而岩石圈地幔部分主要以南北汇聚为主,表明西昆仑区域下的地壳与岩石圈地幔应力状态是解耦的,而这种解耦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而在藏北中部火山岩区的地壳的主张应力场为NNE-SSW的走滑和正断层性质的伸展,尽管缺乏该区域下的岩石圈结构特征认识,但是依据幔源性质的钾质和超钾质火山岩成因模式,认为其下的岩石圈地幔也处于伸展状态,该区域下的地壳与岩石圈地幔同处于伸展应力环境中,表明藏北火山岩区下的结构特征更加复杂,亟待开展相关探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86.
兰海强  张智  徐涛  白志明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355-3369
笛卡尔坐标系中的经典程函方程在静校正、叠前偏移、走时反演、地震定位、层析成像等很多地球物理工作中都有应用,然而用其计算起伏地表的地震波走时却比较困难.本文通过把曲线坐标系中的矩形网格映射到笛卡尔坐标系的贴体网格,推导出曲线坐标中的程函方程,而后,用Lax-Friedrichs快速扫描算法求解曲线坐标系的程函方程.研究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处理地表起伏的情况,得到准确稳定的计算结果.由于地表起伏,导致与之拟合的贴体网格在空间上的展布呈各向异性,且这种各向异性的强弱对坐标变换法求解地震初至波的走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随着贴体网格的各向异性增强,用坐标变换法求解地表起伏区域的走时计算误差增大,且计算效率降低,这在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特定的计算工具帮助地质学家识别和分类油井钻探的岩石岩性,降低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机器学习方法集成了大量信息,能够高效地实现模式识别和准确决策。文章将挪威海5口油井进行岩性分类,通过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70%)和测试集(30%),利用多变量测井参数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对比多层感知器(MLP)、决策树、随机森林和XGboost等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在数据的泛化性方面表现更佳,其准确率为95%;随机森林模型次之,准确率为94%;而多层感知机(MLP)和决策树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准确率分别为92%和90%。  相似文献   
88.
宁夏月、季、年降水量正态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利用1951\_2004年共54 a宁夏各气象站的年、季、月降水量资料,使用偏度与峰度检验方法和x2检验方法,对降水量分布的正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大多数气象站的年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夏季18站降水通过正态性检验,秋季12站通过,春季和冬季各有7和4站通过正态性检验。夏、秋季的计算结果普遍比冬、春季更好。不同季节通过正态性检验的气象站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针对宁夏月降水总体分析表明,各站均不服从正态性分布。逐月降水检验结果是,9月、8月、10月通过正态性检验的站数最多,11月通过站数最少。六盘山站通过正态性检验的月份最多,全年有10个月的月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另有7站各月降水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未能通过正态性检验的降水样本中,偏度系数存在强烈的偏向低值的情况。偏度系数未能达到阈值标准是非正态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9.
"西北"中东部及内蒙古西部降水的多尺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建民  梁旭  张智  谢安 《气象科学》2005,25(5):474-483
本文利用西北中东部及内蒙古西部地区近40a降水资料(1961~2000年),采用趋势分析、lepage、最大熵谱和小波分析等较新的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的气候趋势、阶段性变化以及多时间尺度振荡特征,研究了降水主要振荡尺度的不稳定性,探讨了阶段性变化与多尺度振荡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0.
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暴雨日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宁夏夏季暴雨日数资料、银川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暴雨日数的变化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后年暴雨日数明显增多, 6、7月白昼和夜间的暴雨日数增加,8月白昼的暴雨日数增加而夜间的减少。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后7、8月白天的大气潜在不稳定性增强,夜间的大气潜在不稳定性7月增强而8月减弱,造成了银川上空大气温度垂直结构的日变化明显,导致了宁夏暴雨日数的增多和暴雨的日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