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北京地区地震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北京地区地壳结构和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研究结果,对北京地区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地震动模拟研究,并研究了北京地区的盆地效应。结果表明,盆地效应非常明显。在北京盆地内的大部分地区,盆地效应的放大系数达到1.3,在某些地区甚至达到2.0。将盆地的放大效应与北京市区地表土层的放大效应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的放大率为同等水平,在部分地区盆地的放大效应更为明显。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只考虑了地表土层效应的影响,由于许多城市位于盆地内,并且已经修建或正在修建大量的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高层建筑。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与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地震往往造成严重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主要是由建筑物倒塌所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在大震发生时保障生命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 ,防倒塌、保障生命安全已成为防震减灾的基本目标。美国已率先将此目标体现在区划图的编制上了 ,其1 997年版的区划图已经为全美提供了以抗倒塌目标 ( 50年超越概率 2 % )为基础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在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 ( GBJ1 1 -89)中 ,也有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按规范设计的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要求。其中设防烈度 (中震 )采…  相似文献   
43.
东昆仑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从构造环境、深部构造、断裂运动条件、断裂结构条件及地震活动特征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强震构造背景。其地震激动具有周期短、频度低、强度大的特点。地震活动性表现出的强震孕育特征,可作为东昆仑断裂带未来强震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4.
龙羊峡震群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1996年12月14日龙羊峡震群序列跟踪及序列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对该震群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构造角度对震群的发展构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提高变形监测数据预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以及提高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稳定性,尝试将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综合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算法的优点,将良好的时频局域化特性和神经网络理论的自学习功能相结合,建立高层建筑物的小波神经网络变形预测分析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小波神经网络用于高层建筑物沉降预测数据处理中可以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稳定性及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6.
天鹅湖大叶藻种苗补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山东荣成典型潟湖——天鹅湖内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海草床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到6月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进行进了月度调查,包括春季大叶藻种苗的密度、株高、叶鞘高、叶数、叶宽以及分枝情况。结果表明,天鹅湖大叶藻种子在3月即开始萌发,但萌发量较少,种苗密度较低;4月种子大量萌发,种苗密度不断升高,并达到峰值,为(481.77?303.42)株/m2;5月份种子萌发结束,种苗密度下降,同时开始克隆生长;6月份种苗不断生长,分枝数增多,种苗开始出现有性生殖枝。至此,春季种苗的萌发过程结束,进入有性生殖过程。  相似文献   
47.
为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当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涉及国家秘密时,在数据资料管理工作中,要对数据资料保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48.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  相似文献   
49.
在收集整理最新取得的柴达木盆地南、北中央断裂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这两条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及其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性并粗略计算了各断层 段发生上限震级地震的地表位移量以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50.
硫化物胁迫对海草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  赵鹏  张晓梅  周毅 《海洋科学》2020,44(11):123-131
硫酸盐的还原作用是沿海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厌氧矿化的主要终点过程,该过程会生产有毒的硫化物。迄今为止,在所研究的大多数海草中都发现了硫化物侵入植株组织内部的现象,而且在温带和热带区域已经发生过多起因为草床沉积物中硫化物浓度过高而导致海草大面积死亡的事件。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硫化物胁迫对海草影响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硫化物对海草产生胁迫的环境条件主要有缺氧、缺铁、有机质富集以及高盐;(2)硫化物侵入海草组织的途径是由根部吸收进而转移到地下茎和叶片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硫化物在海草组织中最终主要以单质硫、硫酸盐以及有机硫的形式存在;(3)硫化物对海草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直接破坏海草的分生组织并进一步抑制海草的光合作用发生的,对海草的生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4)不同海草物种受硫化物的侵入情况不同,主要与海草物种的形态学和内部结构差异有关。最后提出三方面的展望,包括硫化物胁迫下海草组织、细胞层面的深入研究,分子应答机制的研究以及有效的海草床修复手段的探索。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硫化物胁迫之间的关系,并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