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中国对虾弧菌病的间接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1994年8月-1995年5建立中国对虾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其中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抗血清由家兔制备,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并以罗丹明标占血清白蛋白为背影染色。  相似文献   
62.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理论和GIS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国土资源大调查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它要求迅速查明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力,为及时转化成经济优势准备基础资料,应用新的成矿理论开展重要矿种的作开展重要葡 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调查研究及区域的成矿预测评价构成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三项基本任务。矿床定位,、相似类比和“求同求异”为潜力评价的三项指导理论:最小风险最大含矿率、优化评价、尺度水平对等为潜力评价固定资源潜力区遵循2的准则;在G  相似文献   
63.
IPCC历次评估报告是国际社会和各国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2014年4月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中有关排放历史趋势和未来减缓情景的相关内容是历次评估报告的核心内容,对国际谈判中有关各主要缔约方定位、减排责任划分、国别分组以及未来全球和国别中长期减缓目标确定、全球排放空间分配等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各国确定低碳发展目标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综述分析报告有关排放趋势,驱动因子,2℃温控目标下的排放空间、路径、成本、技术选择和减排责任分摊等关键结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结论对国际气候谈判和国内低碳发展的可能影响和启示,以及如何在决策过程中正确、科学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64.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气候变化风险为核心理念,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对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需求、选择、机会、约束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论述。报告发布正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关键时期,作为德班平台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第二工作组报告将对全球长期目标、适应及其与减缓的关系、损失与损害等重要议题谈判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在下阶段更好地开展国际谈判和国内相关工作,应深入解读报告的主要结论并做到科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IPCC评估报告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有重要影响,目前正在陆续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已明确作为气候变化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对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不容忽视。最先发布的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基于新的科学观测事实、更为完善的归因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暖的事实,发现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温升之间因果关系的新证据,以及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温升响应之间的定量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些关键结论可能的政策含义,探讨了这些关键结论对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新协议等相关问题的可能影响,探讨了科学信息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为科学地理解和利用这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66.
褐杆菌属细菌的多个种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本实验室分离到一株褐杆菌属细菌L2,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菌株L2与抑菌褐杆菌(Phaeobacter inhibens)DSM 16374T相似性为99.86%,亲缘关系最近;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L2的抑菌谱,L2可以显著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鳗弧菌和芽胞杆菌的生长,且在培养72h后抑菌活性最强;对菌株L2的胞外蛋白进行胶内活性检测,确定了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条带,质谱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菌株L2的抑菌蛋白与金丽假交替单胞菌JG1分泌的抑菌蛋白的相似性为29.8%,推测其为一种L-氨基酸氧化酶。本研究为进一步将菌株L2及其活性产物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68.
海洋微生物培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明  张晓华 《海洋科学》2009,33(6):99-104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海洋微生物生活于海洋这一特殊的生境中,演化出了许多独特的代谢能力,能产生大量陆地微生物所不具备的天然活性物质 [1].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2个育苗场不同发育期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异养菌和弧菌种群变化的动态过程。以典型特征法、BIOLOGGN法和数值分类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虾幼体样品中所分离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弧菌属(Vibrio)。弧菌属主要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z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在对虾幼体发育早期,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气单胞菌(Aeromonas)占优势,随着对虾幼体的发育,弧菌(Vibrio)渐成为优势,其中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优势明显。二者的消长与苗期病害的发生相关,溶藻弧菌总是在虾幼体健康时出现或成为优势,而哈维氏弧菌成为优势时,苗期病害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70.
杨建斌  姚鹏  张晓华 《海洋学报》2020,42(10):132-143
生源要素是海洋初级生产的基础,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循环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对其浓度分布、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认识是理解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基础。于2019年2月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海水样品采集,对海水中的溶解态无机营养盐浓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温度、盐度、叶绿素a(Chl a)、pH和溶解氧(DO)等水文环境参数,研究了神狐海域海水中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在0~30 m的海水中各营养盐浓度均很低,随着深度的增加,营养盐浓度逐渐增大。在水深3 000 m左右处,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分别达到了38.02 μmol/L、2.71 μmol/L和149.07 μmol/L。温度、pH和DO与各营养盐浓度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环境因素影响着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此外,在75 m深度,研究区域东北方向的站位营养盐浓度相对较低,并呈现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可能与高温、高盐和低营养盐的黑潮水入侵有关。根据端元混合模型计算所得保守混合浓度与实测值的差值显示,在75 m深度硅酸盐和磷酸盐以生物消耗为主,而硝酸盐存在添加。随磷酸盐浓度增加,各站位无机氮浓度呈线性升高,但硅酸盐浓度则以幂函数式升高,表明不同营养盐之间再生速率和再利用效率有所不同。神狐海域的N/P比与Si/N比和Si/P比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在0~30 m,N/P比较小而Si/N比和Si/P比较大;在75 m,受不同生物作用影响,N/P比变大,Si/N比和Si/P比变小;在75 m以下N/P比逐渐降低至14.44,而Si/N比和Si/P比则逐渐升高;在1 000 m以下,各营养盐比例均保持稳定。氮异常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神狐海域300 m以上的海水中固氮作用强于反硝化作用,而300 m以下反硝化作用增强。神狐海域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分布特征表明黑潮入侵和生物活动显著影响了此区域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