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通过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体现生态系统要素的格局、状态、质量,客观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状态,是度量区域生态系统要素生态过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三亚市热带雨林植被环境的地表能量综合响应特征和作用、影响关系特征为基础,采用植被指数分级、地表能量分级和植被-能量关系等指标,结合雨林垂直分带和植被分布信息,探讨近30年(1987-2016年)不同时期热带雨林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30年三亚市域植被覆盖比例维持在90%左右,植被指数分级构成以高、中数值分布为主,并呈现整体趋高态势。②各级地表能量分布比例的波动幅度在10%之内,中等地表能量级别范围呈现向低地表能量区域扩展趋势。③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植被指数高数值的热带雨林分布比例增加,地表能量值降低。④热带雨林的地表能量和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稳定性均高于人工植被。本文基于遥感地表能量综合响应特征和作用、影响关系特征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以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量化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入我院就诊并行能谱CT断层扫描的患者,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对能谱CT图像进行分析,采用阈值法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体积,计算(患侧下肢体积 - 健侧下肢体积)/健侧下肢体积的百分比,根据2016版国际淋巴学会共识,将入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分别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含量,得出脂肪体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的差异。结果:最终入组患者 40例,女/男(36/4),年龄范围32~71岁,中位年龄(53±10)岁,病程(3±5)年,轻度8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轻、中、重度患者的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可以量化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脂肪含量比,但不能单独用于下肢病变的分级评价中。   相似文献   
23.
CT淋巴管造影成像(CTL)是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和MSCT相结合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淋巴回流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技术。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和提高此技术的使用率及成功率,本文通过CTL的成像技术和扫描参数、适应症或优缺点以及在诊断淋巴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让相关临床和影像科医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并能实现该技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开展和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24.
利用2008—2012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电灾害实例,统计分析了广东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以及受伤害人员等情况。结果表明:广东省每年雷击致死率大概为0.21/1 000000。广东省雷灾多发生在珠三角区域和北部地区,梅州最为严重。考虑人口权重,则韶关和江门的雷灾人员死伤率最高。广东省雷灾全年都可以发生,夏季占全年的56%以上,其中6月最高。  相似文献   
25.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成分、作用与影响关系。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取能反映城市下垫面地物实体综合特征、作用与影响关系的相对地表能量信息,针对不同区域、规模与类型城市的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建立了定量化的城市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探讨国际"宜居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实体空间建筑群的形状、体量,街道与建筑的朝向和配置关系,以及硬质化表面开放性的差异影响城市地表能量的分布。(2)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覆盖程度、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场和街道的开放性等,是维持城市开敞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混合区域地表能量平衡的基础。宜居城市中心周围的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构成以中等能量分布为主的城市地表能量缓冲与过渡区。(3)城市开敞空间的地表能量变化幅度比实体空间大,宜居城市开敞空间的中、低地表能量分布占有较高比例。(4)宜居城市实体空间的高能量斑块呈现规模较小和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采用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可为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实施,高中地理教材也由过去的“一纲一本”向“一标多本”转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  相似文献   
27.
利用1979—2019年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对51例发生在广西的汛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天气学分型研究,重点探索了不同类型过程的关键环流特征与锋生结构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有华北槽、南支槽、低涡切变、副高边缘、热带气旋以及季风低压等六种主要类型,均以稳定天气环流背景为共同特征。华北槽型发生频率最高,南支槽型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且平均影响范围最广。华北槽、南支槽和低涡切变型过程的降水强度相当,主要落区在桂东北,由该区特殊地形及其与冷暖空气交绥共同作用而引起锋生,较强锋生起始高度较高且不深厚,但在中低层都存在一定干冷空气的侵入,尤以华北槽型最明显,有利于增强大气不稳定度以及锋生发展;另外,南支槽型在沿海伴有暖区雨带。副高边缘、热带气旋和季风低压型降水强度较大,主要落区位于桂南,大多则由地形抬升暖空气、狭管效应以及地形摩擦辐合作用而引起锋生,触发和维持高效的暖云降水,后两者强锋生起始高度较低且深厚,暖云降水效率更高,而南支槽型沿海锋生区和副高边缘型强锋生相较浅薄。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 近70年的SCSTC的频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少,其峰值集中在5月、6月,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多,约占总数的76%,其峰值集中在8月、9月,且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变化趋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的移动趋势相匹配,即当副高脊线逐渐向北(南)移动时,SCSTC频数随月份逐渐增多(减少)。(2) 东北走向的SCSTC平均强度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强,生命史也更长,并且在5种SCSTC强度等级中,东北走向的台风和强台风的强度二次加强的现象相比西/西北走向的更显著。(3) 两种路径走向的SCSTC的源地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都有一个先北抬后南撤的过程,与副高脊线的移动规律一致,东北走向SCSTC源地位置整体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更偏北2~3个纬距。   相似文献   
29.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基于约束变分客观分析法构建的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并将模型首次应用于青藏高原那曲试验区。该模型可融合不同时空分辨率的多来源数据,通过利用地面降水和地面、大气顶部的热通量等大气上下边界的观测资料来约束调整探空观测变量,从而尽可能保证气柱内的质量、热量、水汽和动量收支平衡。对模型及其产生的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那曲试验区2014年8月期间的大气分析数据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生成的常规状态量很好地保留了观测特征,模型生成的重要大尺度衍生量(如,垂直速度、散度、温度/水汽平流、视热源、视水汽汇等)可以较好地反映试验期内大气柱的动力、热力和水汽结构特征,有利于对大气降水过程的分析研究。分析发现,350~400 hPa高度层是该时期那曲试验区的动力、热量和水汽的重要变化中心。从各种观测资料对模型生成的分析场的影响来看,探空观测对高空风场的影响最大,但这种影响的幅度在1 m/s以内;降水和上下边界通量观测主要影响大尺度衍生量,如垂直速度,其中降水主要影响降水时期的上升运动,通量观测主要影响弱/无降水时期的下沉运动。总体而言,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0.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观测站近53a(1960—2012年)雷暴逐日观测资料,使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东地区雷暴变化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74.8d,属于多雷区;近53a广东省雷暴总体为减少趋势,1984年发生突变;雷暴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和月变化特征,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与广东省的汛期及台风季节相吻合;有2个多雷暴带,分别为清远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和湛江、茂名一带;广东地区雷暴存在多尺度振荡,主周期为11a左右,另外还存在3~5a、18a左右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