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锋  张旗  黄艳玲 《浙江气象》2010,31(2):22-24
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气象短信业务现状,详细阐述了气象短信用户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开发原理和各模块功能,并对气象短信用户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升级完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主要针对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现有的网络带宽和网络需求,在组建业务平台网络过程中,探讨应用负载均衡技术,以解决在重大天气过程中面对大量用户并发访问业务平台可能引起的网络设备过载、网络瓶颈以及网络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73.
在面临紧急气象灾害时,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实时性、针对性是不懈的要求.阐述了移动通信中的小区短信技术原理及其特性,系统介绍了基于移动小区短信技术的浙江省气象预警信息小区短信发布系统的建设方式和功能特色.并结合系统在台汛期的服务应用情况,进行小区短信发布系统服务能力的评估,进而对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4.
再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标志   总被引:41,自引:14,他引:27  
张旗  金惟俊  李承东  王元龙 《岩石学报》2010,26(4):985-1015
2006年作者曾经按照Sr=400×10~(-6)和Yb=2×10~(-6)作为标志将花岗岩分为埃达克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浙闽型花岗岩和广西型花岗岩,在浙闽型中又分出南岭型(Sr100×10~(-6)和Yb2×10~(-6)),于是花岗岩被分为5类。Sr=400×10~(-6)和Yb=2×10~(-6)是根据阿留申群岛中的Adak岛的资料得出来的。本文统计了全球花岗岩6000多个数据(其中,埃达克型花岗岩为2810个,喜马拉雅型花岗岩636个,浙闽型花岗岩1183个,南岭型花岗岩1518个,广西型花岗岩142个,总共6289个),统计的结果,各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大致如下:(1)埃达克型花岗岩富Al_2O_3和Sr,贫Y和Yb,具较高和变化的铕异常,绝大多数样品的Sr300×10~(-6),Yb2.5×10~(-6)(当Sr=400×10~(-6)~600×10~(-6)时Yb值最大,Sr超过600×10~(-6),Yb降低至2×10~(-6)),Al_2O_3在14%~18%之间,Eu/Eu~*大多在0.6~1.2范围;(2)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贫Sr和Yb,具中等的Al_2O_3和变化的Eu/Eu~*,Sr300×10~(-6)和Yb2×10~(-6)(少数Sr300×10~(-6)),Al_2O_3为13%~17%,Eu/Eu~*为0.2~1.0;(3)浙闽型花岗岩贫Sr富Yb,Sr在40×10~(-6)~400×10~(-6)之间,Yb1.5×10~(-6),Al_2O_3和Eu/Eu~*的变化类似喜马拉雅型花岗岩,Al_2O_3为12%~17%,Eu/Eu~*为0.4~1.0;(4)南岭型花岗岩以很低的Sr、Al_2O_3和Eu/Eu~*以及很高的Yb而不同于上述各类花岗岩,通常Yb1.5×10~(-6),Sr100×10~(-6)(Yb变化大,绝大多数2×10~(-6);当Yb在2×10~(-6)~8×10~(-6)时,部分样品Sr可100×10~(-6),但很少200×10~(-6));Al_2O_314%,集中在11%~13%之间,Eu/Eu~*0.7,大多0.4;Yb越大,Sr越低,负铕异常越明显。文中讨论了花岗岩Sr-Yb分类的意义,指出本分类适用于产于大陆和海洋的绝大多数中酸性岩浆岩(可能不适用于一部分特别富铁和钾的花岗岩,如具有高Sr和Yb特征的广西型花岗岩)。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主要反映了源区压力的不同,而源区成分、温度、部分熔融程度、水和挥发分的加入以及岩浆混合等的影响可能是次要的。文中指出,该分类的依据、其实质,是熔体与残留相平衡的理论。与浙闽型花岗岩平衡的残留相是斜长石,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平衡的是斜长石+石榴石,与埃达克型花岗岩平衡的是石榴石,与南岭型花岗岩平衡的是富钙的斜长石。文中指出,加强实验岩石学研究,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是深化花岗岩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王二七  张旗 《地质论评》2001,47(6):566-567
左国朝等人对我们的“青海拉鸡山:一个多阶段抬升的构造窗”一文(王二七等,2000)中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种学术争鸣有利于促进祁连山甚至广义的造山带的研究,我们表示欢迎并感谢《地质论评》给我们以答辩的机会。 一些人包括左国朝等人用裂谷的模式来解释拉鸡山的成因,认为其构造演化与中祁连地块的开合构造有关。粗略地看,拉鸡山确实像裂谷: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夹在两个非常  相似文献   
76.
一个造山后的辉长岩—河南新县王母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旗  马文璞 《地球化学》1995,24(4):341-350
河南新县王母观辉长岩(261Ma)侵位在定远组(391Ma)中。岩体贫K、Zr、Y、Ta、Th、Hf,LREE略亏损,具明显的Eu正异常,εNd(t)较低(+3--1.0),εSr(t)低(-5--8),δ^18O在地幔范围内(+5.6‰-+6.4‰)。Nd-Sr同位素关系暗示岩体源于大陆下略亏损的地幔源区,推测为亏损地幔端元(DMM)与第一类富集地幔端元(EMI)混合的产物。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  相似文献   
77.
Preciselydatingofvolcanicrocksisfundamentaltotheunderstandingofthegeologicalevolutionofabasin.However,involcanicrocks,particularlyinthecaseofintermediate-maficrocks,thezirconpopulationsarecomplicatedbecauseofthecommonoccurrenceofinheritance(orcores)and/or…  相似文献   
78.
张旗 《岩石学报》2006,22(12):3079-3084
王希斌等根据铙钹寨岩体恢复的原岩由亏损强烈的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弱亏损的二辉橄榄岩组成以及有豆荚状铬铁矿存在,认为铙钹寨岩体属于大洋岩石圈地幔,是蛇绿岩的成员;并且还根据岩体存在两种地幔橄榄岩组合进一步推断铙钹寨岩体"可能经历了洋内扩张(形成 MOR 型的地幔残余)和洋内俯冲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我们认为,铙钹寨岩体是交代的地幔橄榄岩,它不大可能是蛇绿岩;铙钹寨岩体的特征比较接近大陆岩石圈地慢而非大洋岩石圈地幔;铬铁矿不是判别蛇绿岩的标志;不能根据岩体存在强烈亏损和弱亏损的两种橄榄岩而推断其形成于两种环境。  相似文献   
79.
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及其与洋壳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旗  陈雨 《地学前缘》1998,5(4):193-200
文中由蛇绿岩和蛇绿岩上覆岩系的差别,引出上部洋壳和下部洋壳的概念。指出下部洋壳和上部洋壳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它们的组成不同,下部洋壳仅由镁铁超镁铁岩组成,包括玄武岩、辉长岩、超镁铁质堆晶岩等;而上部洋壳则由沉积岩(主要是深海相的,少量为浅海相)和长英质、镁铁质以及超镁铁的喷出岩(及少量侵入岩)组成。其次洋壳岩浆的成因和形成方式不同,下洋壳产于板块扩张脊,是板块扩张作用的产物;上洋壳产于扩张轴外,属于轴外岩浆系列。当洋盆闭合洋壳侵位到陆壳之上时,下洋壳即成为蛇绿岩,而上洋壳则构成蛇绿岩的上覆岩系。  相似文献   
80.
云南金沙江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出露于云南省德钦县白马雪山、书松、共卡及吉义独地区的金沙江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蛇绿岩各岩石单元均为LREE富集型。文中讨论了金沙江蛇绿岩的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指出该区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和REE分布可用NMORB与OIB的混合来解释,推测形成于类似现今冰岛的扩张脊与地幔热柱重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