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基于2011—2021年我国西北5省的面板数据,采用SDM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探究了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乡融合水平提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经济增长在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中具有单重门槛效应,即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果相对减弱;产业结构、农业发展、受灾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也均对农业排放强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加强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性、制定针对性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西北地区农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2.
合成Sb-S-Se体系中硫、硒代换的实验研究显示,辉锑矿-硒锑矿系列是由于硫-硒代换形成的二元固溶体系列。该系列的两个端元成分分别是Sb2S3与Sb2Se3。在该二元固溶体系列中,硒含量的变化是完全连续的,显示出硒对硫的取代,是以无序取代和完全混溶的方式进行的。故其为一个完全混溶的二元固溶体系列。同时,随硒含量的增加,该二元固溶体系列的矿物结晶学参数有规律性的变化。即晶胞参数a,b,c值与晶胞体积V值、矿物密度D值,均随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3.
一种新的DEM填洼处理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利用DEM对洼地填充的算法处理,往往存在时效率低、计算耗时长等问题,本文拟介绍一种新的算法: 首先用一极大高程水面数据将原始地面DEM数据表面淹没,然后移除DEM上多余的水,最后得到的高程就是填洼处理的高程数据。通过时间复杂度和不同分辨率DEM数据洼地处理执行效率的度量和比较,结果发现这种新算法易于理解和实现,而且比原来的方法更快、更通用。  相似文献   
134.
深厚粘土层中冻结壁变形和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平  王正廷 《冰川冻土》1993,15(2):309-316
  相似文献   
135.
望儿山金矿带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经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望儿山断裂曾经历过强烈的挤压作用,金矿体定位于断裂带的扩容空间,矿体附近付林参数普遍表现为拉伸型。构造岩有限应变椭球体拉伸轴,主要集中于NE-SW向,含矿热液在区域应力及岩浆热动力作用下,沿望儿山断裂带运移。成矿过程中,体系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利用1951~199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青岛近海海陆大风的出现频数、风向频率,阐述了该区的季风特征和形成原因,海陆大风差别及其规律,并提出了统计预报方程。通过试报和多年使用结果表明,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7.
成矿系统时空演化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成矿系统是复杂地球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形成分布受地球系统演化的控制。地球历史演化的不同时期发育不同成矿系统,这些成矿系统既是地球系统演化的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地球系统的演化进程。我国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结合部位,构造演化历史十分复杂,成矿系统的叠加复合作用明显,是我国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成矿系统的空间分布受控于地球动力学的不均一性,以古陆边缘为例,离散型、会聚型、转换型3类构造动力环境各有其特定的成矿系统。成矿系统的形成深度、演变及现存深度取决于所在构造环境的演变。采用构造层含矿性分析法可预估一个区域中的可能矿床类型及其潜力。论文提出了隐伏矿带的概念,将找寻隐伏矿床扩展为找寻隐伏矿带,拓宽了深部找矿思路,是区域成矿学及找矿学的一个进展。  相似文献   
138.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建平 《地质通报》2008,27(12):2057-2066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构造混杂岩带由古元古代基底岩片、震旦纪大陆板内裂谷玄武岩岩片、奥陶纪-志留纪复理石岩片、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弧岩片及高压变质岩片组成.根据高压变质、残余洋盆及岩浆孤的形成时闯进行综合判断,混杂岩带形成于早古生代.该混杂岩带的发现对于确立康西瓦断裂带的性质和认识西昆仑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表明西昆仑地区在早古生代曾发生过板块俯冲和碰撞,并暗示麻扎-康西瓦断裂可能代表了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并最终闭合的界线.  相似文献   
139.
孙磊  赵杰  张方方  武艳 《气象科学》2018,38(3):399-405
利用2006—2015年徐州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量的观测资料,统计徐州地区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资料,分析其发生时空间、年际、年、日和强度变化特征。研究短时强降水发生时环境背景场资料,分析中小尺度影响系统,进行归类比较,建立短时强降水的4种概念模型。并从相应的热、动力结构演变规律,分析物理量指标得出,充沛的水汽,深厚的湿层,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高Ik指数等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0.
太古宙—元古宙过渡分界及成矿动力体制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分界时限较窄、测年数据偏新和混乱, 极大遏制了地球早期基础地质的深入研究.通过太古宙与元古宙分界标志和过渡标志的确定, 将太古代—元古代间动力体制转换类型划分为4种: 挤压体制向扩张体制转换; 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间转换; 水平主压应力场转换; 地幔柱体制向板块构造体制转换.太古代与元古代间动力体制转换产物主要为真核生物、放射性元素、岩浆、矿产, 各自形成时限可达(3~5) × 108 a.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分界不应以单一年代划分, 而是一个渐变过渡的界线, 可初步确定在2.2 0~2.80Ga之间.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划分应与地球动力学和构造体制等重大事件相联系, 此研究为探求早期深部成矿作用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