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灰色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科技、农业、生物等各个领域。灰色预测是灰色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数列灰预测是灰色预测的主要类型之一。针对海洋经济数据缺乏等特点,本文运用数列灰预测对2007年和2008年海洋总产值和各个产业产值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2.
哈得逊与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南地区与哈得逊地区20个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轮南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均大于-32‰,而哈得逊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一般小于-32‰;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也表现出轮南地区重于哈得逊地区的特征。两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的这种特征是由于两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造成的,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比哈得逊地区的原油碳同位素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来源于寒武系降解原油的混入,而非油源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3.
针对Web资源访问控制过程中快速、实时决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模式匹配算法AC_BMH_QS.该算法综合了现有模式匹配算法的思想,分为多模式预处理和匹配两个阶段.利用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算法性能的因素,验证了该算法在简化运算和执行效率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以2015年13号超强台风“苏迪罗”为个例,利用WRF模式及其3DVar同化系统对NOAA15、NOAA18和NOAA19的AMSU-A微波遥感资料分别同化及组合同化,探究同化不同卫星的同一种微波遥感资料对于台风路径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不同卫星的同一种微波遥感资料对于台风路径模拟具有不同的调整,本文中NOAA15的同化效果最好,其次是NOAA18,最后是NOAA19;同时同化NOAA15、NOAA18和NOAA19的AMSU-A资料并没有取得最好的同化效果,而组合NOAA15和NOAA18则取得了最好的同化效果,即不是同化的卫星数量越多,同化效果越好;同化试验3个时刻的增量场表明同化不同卫星的同一种微波遥感资料对物理场具有不同的调整,这与其对台风模拟路径的调整有着较好的对应,相对于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增量结构与模拟台风路径的调整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5.
杨雨轩  张立凤  张斌  李逍 《大气科学》2018,42(5):1096-1108
采用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四维集合变分同化(POD-4DEnVar)方法,利用梅州站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NCEP资料,对2015年12月9日一次华南冬季暴雨过程进行同化试验,探讨了同化不同的雷达观测要素对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有利于削弱控制试验偏强降水的模拟结果,改善降水分布结构;同化不同的雷达观测要素得到的模拟结果不同,同时同化径向风和反射率的降水模拟结果最好。同化试验对降水模拟结果的改善主要通过调整初始时刻的风场和水汽条件来实现,一方面减弱偏南风和偏东风在暴雨区的辐合,阻碍海上暖湿气流对暴雨区的水汽输送,另一方面直接削弱暴雨区的水汽条件,大幅降低水汽混合比。同化试验相对于控制试验的同化增量远大于不同雷达观测要素的同化试验之间的分析场差异,这表明同化不同的雷达观测要素对初始风场和水汽条件的调整呈现类似的特征。虽然同化试验的初始场存在较小的差异,但随着模式积分,16 h后模拟降水出现了明显差异。分析同化试验之间的初始偏差演变发现,850~700 hPa的平均垂直速度偏差和雨水混合比偏差在模式积分至16 h开始急剧增长,这种变量偏差的急剧增长与逐时降水偏差的迅速增加一致,是降水偏差增长的直接原因。另外,这两个变量偏差的增大,也伴随着偏差能量的增大,变量偏差增长最明显的时段为偏差能量增幅最大的时段,且偏差能量迅速增长早于变量偏差和降水偏差的迅速增长,变量偏差增长最明显的区域为偏差能量梯度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6.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基底结构及构造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南海北部钻井资料、华南沿海地质特征、覆盖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地震长剖面解释,将南海北部盆地基底结构划分为前震旦系、震旦系-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4个构造层,论述了各个构造层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揭示了各个构造层的构造属性.南海北部盆地广泛分布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它与华夏地块前震旦纪结晶基底联为一体,组成更大规模的陆块——华夏-南海北部陆块.震旦系-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是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向海域的自然延伸,沉积物来源于东海南部-台湾、中西沙、云开古隆起和一些小的基底隆起区,南海北部加里东褶皱带与华南相连,组成范围更为辽阔的褶皱带.上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北部湾盆地和台西南盆地基底中,由稳定的陆表海沉积所组成,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基底在晚古生代属于古隆起,缺失上古生界构造层.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地层分布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分异特征,台西南盆地基底中发育有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火山活动不明显;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以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为主,火山活动较强烈;珠江口盆地西部和琼东南盆地基底以早白垩世陆相火山-沉积为主;北部湾、莺歌海盆地基底以上白垩统陆相红色碎屑岩为主.中生界基底中北东向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火山-沉积盆地、褶皱、断裂与华南沿海陆域具有相似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同一岩浆-沉积-构造体系,反映了晚中生代构造层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中.在基底结构及构造属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南海北部盆地基底不同时期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47.
张斌 《陕西地质》2012,30(2):83-87
陕西渭南火车北站南部WR2号地热井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较以往陕西已成地热井相比,均创造了新高。该井采用三开结构,首次在地热井上采用双级注水泥法对水层套管上部进行了固井,其施工工艺、成井的关键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48.
华南下寒武统Ni-Mo-Se多金属层S-Se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朱光有  苏劲  卢玉红 《地学前缘》2012,19(4):276-283
为了进一步理解华南下寒武统Ni-Mo-Se多金属层的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文中分析了遵义中南村和张家界后坪两个Ni-Mo-Se矿层及其围岩的黄铁矿硫同位素和全岩的硒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两个Ni-Mo-Se矿层形成时的环境存在区域性差别,中南村矿层形成于间歇开放的海洋环境,而后坪矿层形成于封闭的缺氧(静海)环境。较大的硫同位素范围暗示硫酸盐还原菌控制硫同位素的分馏,而热液流体可能提供了大量金属元素,从而导致矿层富集大量的硫化物和稀有金属。硒同位素组成指示牛蹄塘组底部热液流体的Se可能重新经历了氧化还原循环,而Se的富集过程可能受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或类质同象过程控制。因此,控制多金属富集的因素主要为富集金属的热液流体的参与和缺氧环境下的自生沉积。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从分析地质灾害应急通信特点入手,简要介绍了常见卫星传输技术体制SCPC/DAMA和TDMA/BOD,并分析了各通信体制的主要特点,对如何选取合适的卫星传输技术构建适合地质灾害应急会商通信系统提出了见解和分析,从而给出通信体制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0.
南天山洋古生代期间俯冲作用过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斌  陈文  喻顺  尹继元  李洁  孙敬博  杨莉  杨静 《岩石学报》2014,30(8):2351-2362
南天山洋的演化历史是中亚造山带研究中关键的问题,目前对古生代期间南天山洋的俯冲极性、俯冲方式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地区近东西向出露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本文以其中的欧西达坂石英闪长岩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的"海鸥"型,为典型的俯冲成因钙碱性系列岩浆岩,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418.4±2.2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成果,初步认为塔里木板块北缘至少在志留纪时期已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成活动大陆边缘,中泥盆世开始又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早古生代阶段南天山洋的演化以双向俯冲为主,向南为短期、脉冲式或间歇式的正常高角度俯冲过程,至中泥盆世结束;向北则为长期、多阶段性的俯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