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4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广西金牙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矿床地质概况广西金牙金矿床位于桂西坳陷西林—百色断褶带北部,凌云隆起东侧边缘。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三叠统和中三叠统。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的浊积岩系中。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期和热液期(又分早、晚两期),热液晚期...  相似文献   
42.
安徽石马超高压变质地体构造演化的流体包裹体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安徽石马超高压变质地体经历 5次构造变形 ,其特征是由深层次挤压韧性变形到浅层次的伸展脆性变形。相应地发育有 5期流体 ,它们的演化规律为 :早期以硅酸盐熔体和流体熔融体为主 ,随后富CO2 流体占优势 ,后期H2 O溶液起主导作用。总体而言 ,从老到新流体均一温度和含盐度均由高变低。在构造作用和流体作用的共同推动下 ,石马超高压变质地体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洋壳俯冲 ,超高压榴辉岩形成与形变→陆壳碰撞 ,榴辉岩折返→地体构造分异 ,榴辉岩就位→地体均衡隆起 ,榴辉岩抬升→地体差异隆起 ,榴辉岩剥露。因此 ,流体作用在研究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流体直接影响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 ,在分析其形成深度时 ,应充分考虑流体超压问题。总之 ,在超高压地体演化过程中 ,流体一直是积极推动其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43.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斑岩成矿系统金属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对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矿床的形成非常重要。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岩浆结晶阶段和低于固相线的热液阶段过程和演化 ,但对于流体从熔体出溶到熔体最后固结过程的理解却很有限。基于流体包裹体冷热台研究、单个流体和熔体包裹体原位无损成分分析技术 ,并结合挥发份和成矿元素在共存相间分配的实验和质量平衡计算模拟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金属成矿制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中从岩浆中挥发份的出溶和演化、成矿元素在岩浆热液过渡体系各相之间的分配、斑岩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浅成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及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 :( 1)岩浆熔体不仅含有足够的挥发性组分 ,而且出溶的挥发份能够被圈闭在流体包裹体中而成为岩浆出溶热液的实物证据。 ( 2 )挥发份和成矿元素不仅在岩浆熔体和出溶的溶液间分配 ,还将在熔体与盐水溶液、熔体与气相以及盐水溶液与气相间进行分配。Cu在岩浆蒸气中比在共存的熔体中要富集数百倍 ,而Cu ,As,Au(可能作为HS配合物 )则偏向于分配进入与液体相共存的蒸气相中。 ( 3 )成矿元素在熔体 /溶液间的分配系数受控于熔体中初始水含量与饱和水含量之比值和岩浆熔体与共存出溶水溶液的w(Cl) /w(H2 O)和w(F) /w(Cl)比值。 ( 4 )斑岩  相似文献   
44.
高度演化花岗岩类多为富F的熔体溶液体系 ,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富F岩浆固相线和液相线的降低和岩浆寿命的延长 ,使残余熔体与热水热液的性状差异减小 ,模糊了岩浆与热液之间的界线。最近对于富F、B和P伟晶岩中熔融包裹体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在约 70 0~ 5 0 0℃的温度和 1 0 0 0× 1 0 5Pa的压力下 ,在伟晶岩石英中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熔体包裹体 ,一种是富硅酸盐、贫水的熔体包裹体 ,另一种是贫硅酸盐、富水的熔体包裹体。两种熔体在硅酸盐 (+F +B +P) 水体系的溶离线边界上同时被圈闭。这表明 ,在地壳浅部侵位的侵入体 ,当温度≥ 70 0℃时 ,水在富F、B和P的熔体中可以无限混溶 ;而一旦温度降低 ,就会分离为两种共存的熔体并伴随强烈的元素分异作用。在溶离线的富水一侧形成与正常硅酸盐熔体有很大不同的高度富挥发份的熔体 ,这种致密、高粘度、高扩散性以及高活动性的超富水 (hyper aqueousmelt)熔体 ,可以与水溶液流体相类比。这为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的假说提供了新的有利的证据。此外 ,在这种具有超富水和熔体特征的过渡性流体中 ,微迹元素可能具有特殊的地球化学行为 ,如在许多晚期花岗岩包括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所显示的四分组效应等。富F熔体溶液体?  相似文献   
45.
结合石江地区微细浸梁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从成矿流体运移的角度出发,认为该区在4种类型的成矿流体输导体系,断裂系统、古构宵整合面或岩溶不整合面、岩性通道。同时,该区的古炭酸盐岩台地或古生物礁是多种流体输导体系汇集的部位,明显的控制了该区金矿床展布和具体矿体的产出部位,是一种特殊的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46.
对新疆三个泉地区新近发现的几个金矿床(点)的含金石英脉及无矿地段的不含金石英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两者在流体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别,结合矿区含金石英脉的微量元素特征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含金性评价模型,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7.
黑龙江金厂金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省金厂金矿床内包裹体的研究,对比不同矿化程度岩石中包裹体特征,认识到矿化程度与岩浆-流体的演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还见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等硫化物矿物,主要呈脉状、条带状及浸染状产出。矿化程度高的钻孔岩芯内,包裹体类型发育完整,流体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熔-流包裹体均有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矿化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流体的沸腾作用及流体的混合作用关系密切。分异作用使成矿物质得到富集,沸腾与混合作用使矿质进一步富集并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48.
27届国际地质大会发表了关于流体包裹体方面的研究论文共20篇,其中苏联占1/2左右,约12篇(与法国合作1篇),法国、印度各2篇,中国、美国、西德、瑞士、澳大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各1篇。这些文章涉及到了地质科学的很多领域,也反映了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的主要新动向。  相似文献   
49.
大冶铁山矿床,产于铁山侵入体南缘中部与三叠系大冶群大理岩的接触带附近。过去认为是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铁(铜)矿床,通称为“大冶式铁矿”。近年来我们配合鄂东铁矿科研组,在野外观察基础上,对大冶铁山矿床的岩浆岩、矿体、主要近矿围岩分别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镜下鉴定和均一法测温,并对部分典型矿石作了爆裂法测温和包裹体成份分析。本文将着重从包裹体研究出发来探讨大冶铁山矿床的某些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