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质学   4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要 :研究新疆三个泉地区新近发现的几个金矿床 (点 )的含金石英脉及无矿地段不含金石英脉的地球化学特征 ,揭示了两者在流体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特征、流体 H、O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别 ,总结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2.
采用宝石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其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研究了目前市场上的一种铅玻璃充填红宝石样品,重点分析了其固体包裹体的成分、形态、分布等特征以及铅玻璃充填物。该红宝石原石样品为暗红色-浅红色,透明-半透明,以六方柱状为主,未见或少见桶状或腰鼓状。研究结果显示,样品经过了铅玻璃充填与热处理,但处理温度较低,其矿物包裹体没有明显的热熔现象。其矿物包裹体有金红石、锆石、磷灰石、云母以及尖晶石等。其中,金红石包裹体可分为先成与同生两种,先成金红石包裹体可见破损现象,同生金红石包裹体主要呈短柱状,部分为长柱状。最后,对该红宝石样品中包裹体的成因及其可能产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滇黔桂地区低温矿床有机成矿流体及与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坚  张文淮 《矿物学报》1997,17(4):483-490
对矿石中单个有机包裹体的荧光、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本区低温矿床成矿流体中含有有机质,以成熟或过成熟的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烃。一定量的有机质进入成矿流体,可能是造成本区低温矿床与油气富集区在区域尺度上相合、在矿床尺度上分离的原因,说明有机质在矿质活化、迁移和沉淀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断裂性质与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杨巍然  张文淮 《地球科学》1996,21(3):285-290
流体包裹体是构造热事件中流体的样品,并在断裂构造中得以大量保存,不同性质断裂具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不同深度的断裂有不同热流体组分参与构造活动,张性断裂流体包裹体数量多,粒径大,气液化变化范围大,常伴随出现沸腾包裹体群,压性断裂流体包裹体粒径小,具定向排列,深部以流体直大,CO2的大量出现为特色,韧性剪切带在深熔阶段以发育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和纯CO2流体包裹体为特色,包裹体数量少,均一温度高,脆性  相似文献   
35.
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挥发份、助熔剂等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在不混溶相间的突变性是该类不混溶作用的主要标志。富氟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不但可以解释伟晶岩的特征性矿物分带,对传统的伟晶岩成岩理论提出了挑战;还对稀有金属有高度富集作用,这主要归功于F、B、P等挥发份对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力。然而,目前该类不混溶作用成矿效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要归因于没有理想的地质对象。甲基卡矿床是亚洲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发生了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研究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过程中稀有金属的分配、迁移、富集规律和机制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36.
有机成矿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有机态矿流体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由于有机成矿流体是在金属矿床成矿过程中起重要或主要作用的、经过一定距离迁移的、含有机制的流体或呈流体状态的有机质,因此,“异源有机质”对于金属成矿的作用特别重要,从而大大拓殿了生物成矿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7.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证实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水、大气降水和有机流体混合而成,早阶段以岩浆水占优势,而铅锌主成矿阶段则以大气降水和有机流体为主;着重分析了有机流体的成分,从中检测出了一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长链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甾烷等,证实流体中的有机质来源于赋矿地层的菌藻类生物。  相似文献   
38.
江西省金山金矿有机流体与金矿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江西省金山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区发育的包裹体有:①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占包裹体总量80%~85%;②纯有机烃类包裹体,占包裹体总量10%~15%;③含盐类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占包裹体总量1%左右;④纯CO2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占包裹体总量1%以下。流体时空演化表明,成矿前深大断裂引发深部流体上侵,带来了深部的纯CO2流体和岩浆期后高盐度流体,伴随后期构造活动,大量向下循环的大气水,不仅温度升高,而且在水-岩交换过程中带来地层中的有机质。在对流体包裹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成矿流体种类、流体的时空演化,特别是有机流体在成矿中的作用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9.
本刊1984年第4期,1985年第1—2期陆续报导了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盛况,我国出席大会的部分代表笔谈从大会看到的有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和他们认为国内应该注意的问题。最近我们又收到热心的读者推荐的我国部分专家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摘要;由于我们并未看到我国提交大会的全部论文汇编,现在将收到的部分摘要与部分译文摘要发表如下,以供参考,并以此结束关于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报道。借此机会向关心本刊的作者和读者致谢!  相似文献   
40.
赤峰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淮  伍刚 《矿物学报》1991,11(4):334-340
对赤峰地区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含石英脉蚀变岩)金矿床的研究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温度和特征元素比值等可以作为金矿化找矿评价和深部预测的标志。(1) 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是成矿溶液的代表,反映了金矿形成的条件和环境。可以将均一温度作为一种深部预测的变量指标。(2) 石英红外光谱CO_2和H2_的光密度,实际上反映的是石英中流体包裹体CO_2和H_2O的含量特征。D_2和D_2/D_1的特征值可以作为金矿床深部预测的变量参数。从上到下,D_2/D_1值的增大,可以预示金矿化向下逐渐增强。(3) 容矿围岩为石墨片岩(或含有机质的岩层)的金矿床,包裹体的气体成分,特别是CH_4和N_2的含量与金的富集有关,可以判别“无矿”和“含金”石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