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山东灵山岛早白垩世构造演化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山岛发育一系列断层、褶皱、岩墙群、节理等应力感应构造。通过对不同剖面构造现象的分析发现,灵山岛地区由早白垩世末期至青山期末期(可能)至少经历了3次挤压和2次伸展事件。研究表明,灵山岛莱阳期末期受NWW—SEE向的挤压,莱阳期末期至青山期初期发生了NW—SE向伸展,青山期初期之后发生了近EW向到NE—SW向的挤压,再之后则经历了NW—SE向伸展和NW—SE向挤压。与胶莱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对比显示,本地区构造发育特征更为复杂,明确本地区构造应力机制及应力场方向的变化,对其原型盆地的恢复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的探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纳米比亚,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就是这个崭新的国家,有着纯正的大自然。雕塑般的沙漠,光影斑驳,树影婆娑,丝绒似的蓝天,泛着柔和的光。古老的沙漠,记录了生命的诞生与消亡。红色的沙丘,苍茫荒凉;孑然的枯树,桀骜壮美。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灵山岛早白垩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等资料、地质统计等方法, 对山东省灵山岛老虎嘴剖面和船厂滑塌剖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分布特征和形成期次进行了研究。船厂剖面发育滑塌褶皱、负载构造、阶梯断层、布丁构造、球—枕构造等典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老虎嘴剖面发育层内褶皱、微阶梯断层、层内角砾岩等。根据形成时间、发育部位和形态特征, 将船厂剖面变形划分为滑塌前变形和滑塌中变形, 滑塌前变形又可以细分滑塌体下部变形和滑塌体内部变形。滑塌褶皱具有多级别、多尺度的特点;以厚岩层组成的滑塌褶皱为主, 尺寸为米级;岩层内部纹层形成的次级褶皱为辅, 尺寸为毫米级。滑塌过程中岩层不同部位应力不同, 伴生其他变形构造, 如拉张形成的布丁构造和挤压形成剪切褶皱等。滑塌前已经形成的负载构造等在滑塌过程中保持原来形态, 不因地层变形而变形。这些古地震触发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证明灵山岛在早白垩世古地震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东部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东部近海地区花岗岩及变质岩中出露一套由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组成的沉积地层,其形成时代、地层属性及沉积背景争议较大。文中选取了青岛崂山垭口、灵山岛、唐岛湾,五莲大尚庄,诸城山东头村等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层沉积特征描述,并对灵山岛老虎嘴处流纹岩及崂山垭口凝灰质铝土岩进行LA ICP MS测年,获得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19.2±2.2)和(118.9±3.3) Ma,恰好对应胶莱盆地青山群火山活动初始阶段。根据沉积构造特征推断,山东近海晚中生代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NE向展布的裂陷盆地,呈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系统总结了山东东部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发现裂陷盆地与胶莱盆地具有很好的对比性,莱阳期两盆地相连通,青山期由沿五莲青岛、牟即断裂带分布的火山弧将两个盆地分割,并对近海裂陷盆地晚中生代原型盆地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6.
对阿尔金索尔库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 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377.5±1.6)Ma和(377.4±2.1)Ma;具有高硅(SiO2=72.55%~76.41%)和高碱(K2O+Na2O=7.32%~8.59%)、正常的铝含量(A/CNK=0.9...  相似文献   
17.
灵山岛沉积物软变形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灵山岛的沉积物软变形构造特征,利用野外露头考察、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根据形态学、驱动力、沉积物液化及变形机制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识别出多种类型沉积物软变形:卷曲变形、液化底辟、负载构造、挤入构造、液化角砾岩、球—枕构造、泄水构造,并详细描述了这些沉积物软变形的表面特征和分布规律。依据各种地质记录,本区构造活动频繁、附近的五莲—烟台断裂于早白垩世是最活跃的时期,认为本文所描述的沉积物软变形是由地震触发引起的。根据不对称负载构造受横向剪切力分析,验证了吕洪波[1]推断早白垩世盆地古斜坡方向SE高NW低的观点。早白垩世巨厚白色凝灰岩可能系本区存在深切至下部岩浆囊的大断层所致,在这个深切过程中诱发一系列地震活动与沉积物的软变形。  相似文献   
18.
灵山岛下部莱阳群重力流沉积地层以其巨厚的沉积规模,独特的沉积特征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目前,该套地层的源区风化程度、物源性质、物源区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尚不明确,通过对灵山岛下部莱阳群粉砂岩进行岩相学分析、主量元素XRF测试、稀土及微量元素ICP-MS测试,结果显示:粉砂岩SiO2含量较低 (平均51.78%),Fe2O3T含量较高 (平均5.73%),Na2O平均含量为2.74%,K2O平均含量为2.79%;通过主量元素投图分析,样品归类为杂砂岩及岩屑砂岩;样品ΣREE为153.00×10-6~254.38×10-6,平均为201.65×10-6,高于PAAS及UCC,富集轻稀土元素,贫重稀土元素,具有中等程度Eu负异常,弱Ce负异常;相对于UCC,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弱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过渡组元素.样品ICV值高 (>0.84)、为初次循环沉积,CIA值低 (<65) 表明源区风化强度低,物源为长英质物质及少量古地壳再旋回物质,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为海相还原环境且莱阳期为干热气候.此外,应用对REE元素进行归类统计的方法来推测物源区,分析表明样品物源区最有可能为胶南群与蓬莱群地层.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研究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网状裂缝的形成原因,利用古生物鉴定、野外露头对比及镜下薄片观察等方法进行分析.古生物以头足类、三叶虫、介形类和棘皮类为主,偶见腕足类,未见藻类.裂缝延伸到生物化石时停止,贯穿地层顶底面但未穿透相邻地层,平面呈瘤状、龟裂纹和S曲线等,锯齿状缝合线切穿裂缝.镜下发现灰质基块内散布着泥质团块,泥质团块通过微裂隙互相连通或连通主裂缝,泥质内夹的灰质碎屑长轴沿裂缝展布,新鲜剖面灰质基块与泥质裂缝无明显界限.提出宝塔期扬子板块处于稳定克拉通沉积环境,网状裂缝是在较深水缓慢沉积的低能开阔台地环境下,由于化学分异作用灰质质点聚集、压实作用胶态粘土矿物脱水收缩、泥质随水排出时充填裂缝而形成的,为非构造成因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