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32篇 |
地球物理 | 115篇 |
地质学 | 123篇 |
海洋学 | 28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为了掌握MS7以下强震近场流体的同震变化特征,以岷县漳县M S6.6地震为例,分析震中300 km范围内数字化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变化特征及与未来4级以上地震发震区域的关系,结果显示:MS7以下强震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相对变化幅度不大,且持续时间短,形态以突跳型变化为主;同震变化的相对幅度在空间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同震变化的初始方向在空间上具有四象限分布特征,且与震源机制解的四个区域配套;同震变化初始方向向上台站集中的区域与未来4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区域有关。由于震级偏低的地震相对于MS7以上地震其发生频率高,且近场研究范围较小,因此其在未来地震的预测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2.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保德和韩城区块的束缚水饱和度开展了动态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并且在有效应力增加初期变化最为强烈;由于孔隙结构的差异,这种应力敏感性在保德区块表现得更为强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由于保德区块储层埋深变化范围较小,其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受埋深影响的总变化量小于韩城区块;埋深较浅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应力敏感性更强,但开发过程进行到末期后,束缚水饱和度总的增加幅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53.
本文基于拟牛顿法对大地电磁与接收函数进行联合反演,提出了新的联合约束算子,实现了电阻率模型和速度模型之间的相似度约束.该方法给予两种模型足够的变化自由度,同时又约束两种模型向耦合方向演化.根据联合约束算子在反演迭代中的变化趋势,以及两种模型的空间梯度分布,可以判断电阻率模型和速度模型是否耦合.合成数据和野外实测结果表明,联合反演相对于单独反演可以提高电阻率和速度模型之间耦合程度,同时也能保持较好的数据拟合.联合反演提高了大地电磁的纵向分辨率,一定程度降低了大地电磁的非唯一性.
相似文献354.
355.
356.
357.
358.
黔西罐子窑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自中生代进入板内发展阶段之后,发生了多期次复杂构造叠加变形。第一期变形(早燕山期:J3-K1)以自东向西挤压收缩为主,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与断层构造体系,发育褶皱轴面以东倾、断层以向西逆冲滑脱占主导地位的变形特征。中上泥盆统火烘组、榴江组泥灰岩和硅质、钙质粘土岩为重要滑脱面,滑脱层本身变形复杂,其上部褶皱相对平滑开阔而下部褶皱相对紧闭。第二期变形(晚燕山期:K2-E)以自北向南挤压收缩为特点,横跨叠加在早期变形之上,表现为早期近南北向褶皱发生枢纽倾伏、断层发生张剪性活动,伴随多层次向南滑脱,在南部形成了轴面北倾的近东西向褶皱(局部倒转)和向南逆冲的断层,并切割南北向构造,喜山早期使得断裂再次活动与调整。区内铅锌矿体分为两类产出状态,一是顺层平缓产出,明显受顺层滑脱与低角度断层控制;另一类是陡倾产出,受陡倾张剪性断层控制。平缓者多形成于早、晚燕山期,而陡倾者多形成于构造转换期或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359.
本文采用潮汐波最优谱分析法,对武山观测点断层气Rn、Hg时值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气Rn、Hg时值序列中存在着与理论固体潮相一致的半日波和日波分量,说明上述两种气体组分浓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地壳岩石的应力、应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用断层气预报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