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s)是活体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通过改变细胞膜中PLFA组成,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目前,表土PLFAs研究主要集中于季节和植被群落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对于不同生境下表土PLFAs揭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尚不明确.基于此,对神农架大九湖7种不同生境表土进行PLFAs研究.结果表明,表土样品PLFAs集中分布于C14到C19;除湿生泥炭沼泽和湿生半退化沼泽生境外,其他生境以n16:0为主峰.不同生境的PLFAs含量差异较大,沼泽生境TPLFAs含量是草甸及阔叶林生境下的3~8倍.PLFAs组成还揭示出生境间主要受到pH和含水率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不同生境下表层土壤PLFAs揭示的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运用PLFAs对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划分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区域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微生物参与碳循环及古生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2.
802.1 x是IEEE为解决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而定义的一个标准。介绍基于802.1 x的认证体系,对EAP-MD5、EAP-TLS、PEAP、LEAP等算法进行比较,总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3.
硅藻席沉积在热带西太平洋陆续被发现,其形成年代和机制对于热带西太平洋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西马里亚纳弧,含近2.5 m厚硅藻席沉积的E20岩芯进行了高分辨率的XRF元素扫描、颜色扫描以及AMS14C测年分析。结果表明,E20可分为3个沉积单元,从下至上具有深海黏土—硅质软泥—硅质黏土的沉积序列,Ti、Fe、Cu、Br等元素呈三段式变化,Ca与Si元素呈反向变化。综合AMS14C测年结果推测,E20反映了西太平洋低纬度海区末次冰期以来显著的环境变化,10.9~28.6 ka B.P.为硅藻席勃发期,而末次冰期时风尘输入量的增加可能是勃发的主要原因。硅藻席沉积的保存与其周围的围陷地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4.
珠江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台风、风暴潮和巨浪等海洋灾害频发,对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准确的高分辨率波浪模拟/预报对区域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波浪预报/模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能输入的误差。本研究基于WAVEWATCH III(WW3)的南海-珠江口双重嵌套精细化海浪模式,探讨不同的风场产品与风能输入参数方案组合对珠江口波浪动力过程模拟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风场和参数方案组合。ERA5风场更适合珠江口海域的风浪模拟,其模式结果略优于采用CFSR风场的模式结果。ERA5风场+T500方案的组合对珠江口波高变化过程的模拟效果最好,ERA5风场+T471方案的组合次之,ERA5风场+ST6方案再次之。CFSR风场与T471f参数方案最为适配,其结果稍差于ERA5风场+ST6参数方案。T500方案调整高风速下的风能输入和涌浪对风能输入的反馈作用,并考虑水深引起的波浪破碎效应,更适合水深限制的珠江口浅水区域。另外,WW3模式开关ST4的参数方案的表现优于开关ST6的参数方案。  相似文献   
165.
赣东北信江盆地中首次发现了虚骨龙类化石,对其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国东南部白垩纪地层的区域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6.
赣东北信江盆地中首次发现了虚骨龙类化石,对其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东南部白垩纪地层的区域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7.
张岩  方维萱  徐林刚  陈文  张志炳  叶会寿  刘丽红  王文浩  赵亮亮  吴皓然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4-2024010014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本文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在相关重要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控制下、局部区域特殊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下形成的特定矿产的初步认识。最后,结合相关沉积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8.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初步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内中东段找到的超大型斑岩矿床之一。根据甲玛矿区165个钻孔角岩中裂隙的统计结果,从平面上和垂向上研究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上覆围岩金属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个矿区破裂裂隙疏密分布趋势明显,裂隙高密度区位于ZK1616—ZK3216一带,平均裂隙率达40条/m以上,最高可达82条/m;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裂隙率逐渐降低。而上覆围岩(角岩)中的铜钼矿化强度同裂隙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平面上裂隙高密度区对应的Cu品位值为0.2%~0.47%,对应的Mo品位值为0.03%~0.10%;垂向上裂隙发育程度与铜钼矿化同样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裂隙越发育,对应的金属矿化越好,且在角岩中具"上铜下钼"的矿化分带现象。此外,根据对矿区裂隙成因的初步讨论,提出了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演化模式,并结合16号勘探线上裂隙产状变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确定了甲玛深部隐伏斑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9.
安徽铜陵市蕴含地质储量达15 000万t的低品位钙基膨润土,蒙脱石平均含量50%~80%,现主要用于附加值较低的球团土和铸造土。将这种低品位钙基膨润土先通过悬浮和挤压综合钠化改型工艺,再添加一定量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PAA-Na)和轻烧氧化镁(MgO)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增黏剂,以及由小分子水解聚丙烯腈钠盐与腐植酸接枝聚合的专用流变性调节剂(HmPS),制备出了符合水平穿越钻井(HDD)使用要求的高造浆膨润土。分析了钠化工艺和增效添加剂对HDD造浆土的黏度(600)、动塑比(YP/PV)、综合流变性能以及成本等的影响,优化得到了具有较好性价比的工艺配方。优化工艺下的HDD造浆土性能600读数大于100 dia,YP/PV小于1.5,30 min的API滤失量小于15 mL。铜陵钙基膨润土改性制备成HDD高造浆膨润土,可将产品附加值提高到1 000元/t左右,利润率提高2~3倍,实现了低品位膨润土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  相似文献   
170.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沿北东构造破碎带分布,长度超过3km,已控制矿体的长度大于700m.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