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沉积古地理仍有争议,其中鄂西克拉通内盆地“鄂西海槽”的存在与展布问题是关键.对“鄂西海槽”分布关键位置的神农架地区陡山沱组开展了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结果显示:神农架东部地区陡山沱组的岩性组合与黄陵背斜北部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相似,发育鸟眼和球粒等沉积构造,指示了台地环境;神农架西部地区陡山沱组主要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产出粒序和平行层理等组成的不完整鲍玛序列,指示斜坡或较深水环境.综合前人研究,指出“鄂西海槽”与“鄂中台地”的边界从神农架地区中部经黄陵背斜西北延伸到其东南,神农架东部和黄陵背斜东北部地区位于台地内,神农架西部和黄陵背斜西南部地区位于海槽内.   相似文献   
152.
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正明  张志勋  常永青  王春 《测绘通报》2018,(5):97-101,156
针对传统土地利用解译技术的局限性,通过深入分析地物光谱特征,采用光谱角分类技术对一级地类进行分类,再根据光谱角影像和二级地类光谱特征构建分类规则,进行二级地类分类的分类方法。使用该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并与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分类精度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精度明显优于最大似然法分类,面积精度和空间精度都有明显提高,可以作为复杂地类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3.
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中最为典型的Pb-Zn矿化代表的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新发现的XV号矿体,规模仅次于主矿体Ⅴ、Ⅵ号矿体,由于其发现时间晚,所以研究程度低。为了更好剖析该矿体地质特征,通过研究XV号矿体的元素分带特征,结果表明:① 矿体围岩地层对Pb、Ag、Sb元素有着良好的供给能力,但Zn的富集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铅锌矿化与一套完整的高温—中温—低温元素组合Hg、Ag、Sb、Bi、Pb、Sn、Cd、Cu、Mn及Zn密切相关。② XV号矿体主要由含矿热液携带成矿元素往上运移的过程中不断析出成矿,未见明显的叠加改造痕迹。③ 矿体深部仍然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XV号矿体分带模型的建立,是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的良好响应,能较好代表在该事件下Pb-Zn矿化的普遍特征,同时在深部潜力预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4.
华北和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些学者提出华北克拉通在新元古代早期之前与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圣弗朗西斯科-刚果克拉通)相邻,但缺少证据;本文总结两个古陆地质记录,为评价这一古构造格局模型提供线索。两个古陆陆壳生长的峰期均为~2.7 Ga前;不同之处是,华北古陆经历了显著的~2.5 Ga前的陆壳生长和改造,而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则似乎没有。华北古陆2.4~2.2 Ga期间发育少量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和花岗岩,~2.1 Ga前后广泛发育裂谷火山-沉积建造及侵入岩,2.0~1.9 Ga发育超高温变质作用和类似弧岩浆活动,导致两个克拉通(东、西华北克拉通)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古陆;同一时期,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南、北缘发育2.4~2.0 Ga岩浆作用,指示长期处于大陆边缘弧或者岛弧背景,~2.0 Ga还发育超高温变质作用。两个古陆都发育~2.0 Ga前类似大陆边缘弧特点的岩浆活动,只是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时代稍早。1.8 Ga以来,两个古陆均发育多期岩墙群,部分基本同期,如~1.78 Ga岩墙群、~1.7 Ga岩墙群和~0.92 Ga岩墙群等;不同的是,华北古陆发育约1.3~1.2 Ga岩床/墙群,而圣弗朗西斯克拉通发育~1.5 Ga岩墙群。1.8~0.8 Ga,两个古陆上都断续发育(火山)-沉积建造:1.8~1.6 Ga以及1.4~1.2 Ga,两者的沉积建造同样以石英砂岩等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较少;1.2~1.0 Ga前,两者的记录均较少,或暂不能确定;1.0~0.8 Ga,两者均发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1.6~1.4 Ga,华北古陆发育碳酸盐岩建造,而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则发育碎屑岩建造。华北古陆新元古界地层中碎屑锆石常显示~1.5 Ga的峰值,该期岩浆岩鲜少报道于华北古陆,但却见于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两个陆块都发育太古宙-古元古代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古元古代石墨矿、中新元古代沉积-喷流型铅锌矿等。不过,华北古陆发育的古元古代硼矿、菱镁矿,中元古代碳酸岩型稀土矿等在圣弗朗西斯科不发育;而后者发育的绿岩带型相关金矿、镍矿、祖母绿宝石矿等,华北似乎不发育。另外,0.7~0.5 Ga,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周边广泛发育泛非期造山带,而华北古陆并没有这一事件的明确记录;显生宙,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相对稳定,中生代与刚果克拉通分离;但华北古陆内部经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峰期在中生代)。华北与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前寒武纪是否相邻还需进一步地质对比和古地磁工作,尤其应关注约2.0~1.9 Ga岩浆-变质(造山)事件、约1.8~1.7 Ga岩浆-沉积(裂谷)事件以及约0.9 Ga岩浆-沉积(裂谷)事件。从地质记录的相似性角度来看,华北东南缘与圣弗朗西斯科南缘的地质记录相似性最大,可延续性最强,最可能相邻。  相似文献   
155.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如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但就整体而言,班怒带西段目前除了尕尔穷、多不杂、波龙矿床外,总体上研究程度不高,关于具体矿床的勘查模型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尕尔穷铜金矿矿床主要控矿因素的剖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1万高精度磁测与1∶1万激电测量成果,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并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即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石英闪长岩有成因密切相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铜金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体多表现为低磁异常区(ΔT值:0~200nT),极化率在4%~16%之间,视电阻率在200~800Ω·m之间,但花岗斑岩及与其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因含高磁矿物磁铁矿、磁黄铁矿而表现为高磁(200nT以上)。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异常元素平面上分带清晰,套叠好,异常强度大,浓度分级明显,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Au-Bi-Mo-Ag-Sb-Zn-As-Pb,其中Cu、Au、Mo、Bi等为内环元素,As、Sb、Pb、Zn为外围元素。似IOCG型矿体多表现为低磁(0~200nT)、中等极化率(4%~6%)、低电阻率(200~400Ω·m)。剖面图上似IOCG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矿体,视电阻率为典型的"W"型分布型式,视极化率为"M"型分布型式;矿化中心对应的异常元素Cu、Mo、Au、Ag含量明显偏高,表现为波状起伏特征,Pb、Zn元素含量低,异常变化不明显。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尤其是接触带处的矽卡岩带,是寻找矽卡岩型矿体的直接找矿标志;赤铁矿+硅化+碳酸化既是F1断层破碎带的标志性矿物组合,也是似IOCG型矿体的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6.
中吉乌铁路是我国西北地区通往中亚、南欧国家的一条国际通路,对其方案线沿线的地质灾害的调查及预测可为其选线提供一定建议。本文基于Mamdani模糊推理系统(Mamdani FIS)对方案线北线AK53-AK130、南线AK61-AK131段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进行预测。通过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和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该区地质环境背景、地形因素以及生态环境3类9种滑坡影响因子,建立768条推理规则,通过Mamdani FIS模型得到区内滑坡敏感度文件,在GIS环境中制作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等级图,将研究区划分为极低易发区、低易发区、中等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结果显示,滑坡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的费尔干纳山脉附近以及南部的亚瑟河流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结果进行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859,表明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7.
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s)是活体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通过改变细胞膜中PLFA组成,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目前,表土PLFAs研究主要集中于季节和植被群落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对于不同生境下表土PLFAs揭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尚不明确.基于此,对神农架大九湖7种不同生境表土进行PLFAs研究.结果表明,表土样品PLFAs集中分布于C14到C19;除湿生泥炭沼泽和湿生半退化沼泽生境外,其他生境以n16:0为主峰.不同生境的PLFAs含量差异较大,沼泽生境TPLFAs含量是草甸及阔叶林生境下的3~8倍.PLFAs组成还揭示出生境间主要受到pH和含水率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不同生境下表层土壤PLFAs揭示的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运用PLFAs对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划分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区域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微生物参与碳循环及古生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8.
802.1 x是IEEE为解决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而定义的一个标准。介绍基于802.1 x的认证体系,对EAP-MD5、EAP-TLS、PEAP、LEAP等算法进行比较,总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9.
硅藻席沉积在热带西太平洋陆续被发现,其形成年代和机制对于热带西太平洋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西马里亚纳弧,含近2.5 m厚硅藻席沉积的E20岩芯进行了高分辨率的XRF元素扫描、颜色扫描以及AMS14C测年分析。结果表明,E20可分为3个沉积单元,从下至上具有深海黏土—硅质软泥—硅质黏土的沉积序列,Ti、Fe、Cu、Br等元素呈三段式变化,Ca与Si元素呈反向变化。综合AMS14C测年结果推测,E20反映了西太平洋低纬度海区末次冰期以来显著的环境变化,10.9~28.6 ka B.P.为硅藻席勃发期,而末次冰期时风尘输入量的增加可能是勃发的主要原因。硅藻席沉积的保存与其周围的围陷地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0.
珠江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台风、风暴潮和巨浪等海洋灾害频发,对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准确的高分辨率波浪模拟/预报对区域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波浪预报/模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能输入的误差。本研究基于WAVEWATCH III(WW3)的南海-珠江口双重嵌套精细化海浪模式,探讨不同的风场产品与风能输入参数方案组合对珠江口波浪动力过程模拟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风场和参数方案组合。ERA5风场更适合珠江口海域的风浪模拟,其模式结果略优于采用CFSR风场的模式结果。ERA5风场+T500方案的组合对珠江口波高变化过程的模拟效果最好,ERA5风场+T471方案的组合次之,ERA5风场+ST6方案再次之。CFSR风场与T471f参数方案最为适配,其结果稍差于ERA5风场+ST6参数方案。T500方案调整高风速下的风能输入和涌浪对风能输入的反馈作用,并考虑水深引起的波浪破碎效应,更适合水深限制的珠江口浅水区域。另外,WW3模式开关ST4的参数方案的表现优于开关ST6的参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