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白音诺矿床是一个锰钙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它的矽卡岩和矿化分带是十分典型的。其矽卡岩类型、矽卡岩辉石和石榴石的成分及退化蚀变矿物组合,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显示出明显的分带性。相应地,由矿床的南西往北东,构成Fe(Cu)→Zn(Sn)→Cu,Zn→Zn(Pb)→Pb,Zn(Ag)的金属分带。研究表明,流体是从矿床南西部深部逐渐向北东部浅部运移的,在这个过程中,流体热力学性质的规律性演化,是导致矿床中蚀变-矿化分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三江成矿带北西段主要矿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江”北西段是我国著名的“三江”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往工作程度极低,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人们对整个区带成矿环境及成矿潜力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地勘工作特别是大调查资源评价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区内各项地质资料已趋于完善,认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笔者根据野外实践,在区域成矿学、现代成矿理论等的指导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多元成矿信息分析,对三江北西段金属矿产资源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进行了总结。文章系统阐述了“三江”北西段的成矿地质背景,尝试划分了金属成矿系统及矿床类型,结合近年地质调查成果介绍了典型矿床特征及找矿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在成矿带内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10个成矿预测区,并对其铜、铅、锌、银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3.
具有高放射性异常铅的穆家庄铜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地区的泥盆系中。该矿床距柞水县城40余km,距西安100余km。矿体产于红岩寺一黑山复式向斜南翼金井河一胡家沟次级背斜南翼近轴部断裂中,赋矿岩石为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部白云质岩,其空间展布明显受背斜的陡倾南翼(倒转翼)近轴部的层间断裂-裂隙带的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为团块状和网脉状。铅同位素结果研究表明,穆家庄铜矿矿石铅和近矿围岩岩石铅具有富含放射性成因铅的特点。这是在秦岭地区首次发现的放射性成因铅——异常铅的铜矿床,它的发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4.
敖瑙达巴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德全 《矿床地质》1993,12(1):10-19
敖瑙达巴矿床是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现的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产于距晚侏罗世火山岩盆地4km的中生代断隆区,含矿斑岩以花岗斑岩为主(148×10~6a,I_(Sr)=0.708)。钾硅酸盐化核、绢英岩带、黄玉云英岩带、青磐岩带及角岩化带构成了矿床中大致对称的前进中心式蚀变分带,岩体上部—顶部—边部(接触带附近)分别赋存着锡—锡银—铜工业矿体。研究表明,敖瑙达巴矿床属高位陆上环境的潜火山-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它既不同于斑岩铜矿床,也与广东的银岩斑岩锡矿床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5.
大井银铜锡矿体—一个潜火山热液矿床的特征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强震区桥梁跨活动断层时,桩基在地震中的动力响应,以海文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其强震区桩-海床岩土体-断层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强度(0.20g~0.60g)的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波(后文简称5010地震波)作用下,桥梁桩基加速度、位移、弯矩及剪力的动力时程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上部大厚度松散土体对桩身加速度有放大及滤波作用,而基岩对桩身加速度几乎不产生作用;断层上、下盘桩基础的桩顶水平位移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达到振幅的时刻一致;上、下盘桩基础桩顶竖向位移时程响应都在50 s以后产生永久沉降;桩身最大弯矩截面处时程响应均在40 s以后产生永久弯矩;应重点考虑上部覆盖层软硬土体界面和基岩界面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及桩顶和基岩面附近的抗剪承载力设计;上盘桩基础按桩身加速度、弯矩、桩顶水平位移等动参数控制设计,下盘桩基础按动剪应力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87.
驼路沟矿床是东昆仑南部造山带中新发现的钴(金)矿床,它的含矿岩系是一套浅变质的(绿片岩相)震旦-寒武纪火山-沉积岩系.火山岩是一套中-酸性凝灰岩及熔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弧火山岩;沉积岩包括碎屑岩和黑色页岩,它们具有活动大陆边缘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极性,部分沉积岩具有现代大陆弧地区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作为主岩之一的石英钠长岩是典型的喷气沉积岩,而并非"脉岩",它不但是钴(金)矿体的重要找矿标志,而且也是喷气沉积矿床的重要鉴别标志.钴(金)矿石组构及矿石矿物的世代显示其主要与海底喷气沉积成矿作用有关,在后期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受到了改造和活化.矿石和喷气沉积岩的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同属喷气-成矿流体较远离喷气中心的海底沉积物.总之,岩(矿)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资料证明,驼路沟钴(金)矿床主要属喷气沉积矿床,形成于震旦-寒武纪东昆仑南缘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88.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滩间山矿区的金矿体是2次热液-矿化事件的叠加产物。第一次热液-矿化作用与区域上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形成的流体属于中低温(186~250℃)、低盐度〔w(NaCleq)1.4%~7.9%〕的H2O-CO2-CH4-NaCl体系,压力变化于(4900~1800)×105Pa之间,其主要沿NW向剪切带迁移和沉淀形成金矿化。第二次热液-矿化作用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产生两种不混溶流体。第一种不混溶流体属于高温的H2O-NaCl体系,可能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第二种不混溶流体为温度274~289℃,盐度w(NaCleq)1.8%~7.9%,x(CO2)=0.19~0.27,x(H2O)=0.81~0.73,压力为(2300~1100)×105Pa的H2O-CO2-NaCl体系的流体,其沿NW向剪切带内的近NS向褶皱两翼的层间破碎带流动和沉淀,并最终导致滩间山矿床内金矿体的定位。按岩压估算,第一次热液-矿化事件发生于上地壳下部,第二次热液-矿化事件发生于浅成环境,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滩间山矿床的金成矿于区域晚华力西时期的隆升造山过程中。与晚加里东碰撞造山期间相比,本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最大隆升幅度达9km左右。  相似文献   
89.
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过程及典型造山型金矿地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海东昆仑是中国又一个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文章对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与演化及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域金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是一个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基本地质特征,而且与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复合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环境、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型金矿床极为相似,因此,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硫、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为少量地幔与围岩地层混合的产物,金矿床主成矿时代对应于区域晚华力西一印支造山作用的晚期,流体不混溶是该区流体演化和成矿流体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在南秦岭造山带中带山阳-柞水-修石崖断裂带及其附近发现和勘探了一大批金矿床。最近又在东秦岭震旦系与寒武系界面新发现和勘查了夏家店金矿,该矿床也位于山阳-柞水-修石崖断裂的分支断裂系统中。山阳-柞水-修石崖断裂被认为是印支一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其分支断裂——镇安断裂为逆冲剪切推覆构造。含金矿源层寒武系水沟口组被逆冲推覆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之下,形成岩石组成为围岩的构造角砾岩,局部地段保留有强揉皱蚀变的炭泥硅质板岩,这种板岩本身为金的富矿体。主要矿石类型为角砾岩型。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初步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和金的富集规律,为下一步该类型金矿床的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