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西藏努日晚白垩世埃达克岩:洋脊俯冲的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作文  李光明  丁俊  黄勇  曹华文 《地球科学》2018,43(8):2727-2741
前人对冈底斯带晚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努日地区的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努日石英闪长玢岩侵位于96.5±1.3 Ma,以高SiO2(63.96%~65.75%)、Al2O3(14.37%~15.99%)、MgO(2.12%~2.39%)、Sr(362×10-6~575×10-6,平均为467×10-6)含量,低Y(8.94×10-6~11.50×10-6)、Yb(0.81×10-6~1.06×10-6)含量及高Sr/Y比值(33.52~60.65)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属低钾-中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A/CNK=0.81~0.96),富集LREE、亏损H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无明显负Eu异常.锆石εHf(t)值为-0.3~+15.2(主要为+10.0~+15.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7~1 173(主要为187~516 Ma),表明源区以俯冲洋壳为主,并可能卷入了少量俯冲沉积物.岩石具有较高的Mg#值和相容元素Cr、Ni含量,表明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发生了相互作用.通过与南冈底斯典型埃达克岩对比,认为努日石英闪长玢岩是在洋脊俯冲背景下、穿过板片窗的高热流导致板片窗边缘的洋壳(及少量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2.
孙红娟  刘波  彭同江  段佳琪 《地球科学》2018,43(5):1481-1488
为深度揭示微晶石墨氧化和膨胀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SEM-EDS、XRD、Raman和FTIR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其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石墨经氧化后,层间域被撑大,结构层上接入大量的羟基、羧基和环氧基等亲水性含氧官能团.随氧化剂(KMnO4)用量增加,产物层间距、结构缺陷和无序度逐渐增大.高温膨胀后,氧化微晶石墨被还原,结构中的部分吸附水和含氧官能团被除去,结构缺陷与无序度减小,部分sp2区域得到了恢复.膨胀微晶石墨颗粒含有丰富的网络型孔隙结构,孔径集中在2~5 nm.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龙首山铀成矿带芨岭岩体铀矿床进行研究,认为该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化,虽然含矿主岩不同,但是矿床形成过程具有类似性,即都属于断裂构造控矿,并经历了岩浆分异、岩体边缘富集、热液活动等地质过程,铀元素分异、迁移及富集机理也具有相似性。矿床所处的地球物理场亦可进行类比,通过深入研究对比3类典型铀矿床(硅质脉型、隐爆角砾岩型、碱性杂岩型)的地球物理特征,发现铀矿床一般位于强弱磁异常过渡地带偏弱磁异常一侧,电阻率断面图中多位于高低阻梯度变化带或中低阻区,电阻率平面图中多位于中低阻过渡带偏低阻一侧,认为电、磁强弱异常过渡地带偏弱场区可以作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分析了二连盆地巴赛齐赛汉组含铀古河谷的钻孔、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其进行了沉积特征及地层划分。结果显示,古河谷内赛汉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沼沉积,可划分为两层。赛汉组上段主要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可划分为4层,不同地段顶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古河谷内铀矿化主要位于赛汉组上段第一、第二层辫状河砂体中。古河谷铀成矿流体动力学研究表明,古河谷内铀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1)砂体本身还原介质及深部油气还原的氧化还原成矿;(2)不同盐度含铀含氧流体混合卸载成矿。通过地层划分对比及铀成矿流体动力学研究,合理解释了古河谷内砂岩型铀矿床分布的原因及关系。  相似文献   
25.
26.
姐纳各普金矿床是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扎西康矿集区内新近发现的中新世热液金矿床,但其成因认识较为模糊.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严格受伸展断裂构造控制,具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2种矿石,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方解石化.为厘定矿床成因,对矿床Ⅱ号和Ⅲ号矿体中的蚀变岩型矿石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其黄铁矿He-Ar和原位S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黄铁矿内的4He含量介于0.038×10-7~0.446×10-7 cm3 STP/g,平均含量0.200×10-7 cm3 STP/g;3He/4He比值介于0.08~0.09 Ra,平均比值为0.08 Ra;40Ar含量变化于0.049×10-7~0.132×10-7 cm3 STP/g,平均含量0.084×10-7 cm3 STP/g;40Ar/36Ar比值介于308.0~386.3,平均比值347.1,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壳源变质流体;黄铁矿δ34S值分布集中,总体变化于1‰~3‰,平均值2.98‰,显示成矿物质来自地壳深部壳幔物质均一化的深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姐纳各普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其成因的厘定对丰富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理论和指导区域矿床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勘查和研究发现部分砂岩型铀矿床中不仅有表生氧化流体作用还存在深部流体的参与,这类砂岩型铀矿床蚀变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塔木素砂岩型铀矿表生流体和深部流体活动都很明显,砂岩普遍固结且后生蚀变类型独特,因此,恢复成岩成矿事件及其演化过程,对揭示铀沉淀富集机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镜下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等,系统研究了塔木素矿床含矿砂岩成岩作用特征与后生蚀变矿物生成序列,重塑了成岩成矿事件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塔木素矿床砂岩中压实作用较弱而胶结作用很强,重结晶作用普遍,是造成目的层致密的主要原因,赤铁矿、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石膏化是该地区主要的胶结类型.将该地区的成岩演化划分为沉积-早成岩阶段、早期氧化流体作用阶段、热流体改造阶段和晚期氧化流体弱改造阶段.成岩环境由弱碱性向酸性环境转变的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渡部位是造成铀沉淀的关键,大规模的氧化作用是矿床形成的基础,后期热流体活动对早期形成的低品位铀矿石进行叠加改造,是成矿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8.
香花岭矿田矿床成矿分带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括了香花岭矿田的矿化分带型式,并从不同形态矿体在空间上的组合、矿化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富集规律、矿物共生组合的空间分布及金属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等方面讨证了矿床的分带型式。作者认为,多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的多阶段性、矿液性质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规律变化,是产生矿化分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兴安岭南段主要分布有海西和燕山两个时代的花岗岩类,它们在产出构造环境、地貌形态、地质产状、岩石组合、侵位方式、造岩矿物、岩石化学、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及其矿产等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海西期花岗岩类主要与板块俯冲有关,属挤压环境下形成的造山钙碱性花岗岩系列。燕山期花岗岩类则主要与大陆边缘断裂活动有关,属引张环境下地幔上隆所引发的亚碱性—碱性非造山花岗岩系列,且随时间推移,拉张强度加剧,岩石碱性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