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共享和服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介绍了网格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了空间信息网格及其关键技术,重点讨论网格技术在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空间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前景。作者认为,网格技术的应用及空间信息网格建立,将使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得到突破,对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公众空间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等重大应用目标产生全面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遥感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和视觉能力,以其宏观性、综合性、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已成为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分辨率(空间、光谱、时间、辐射)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光谱和干涉雷达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  相似文献   
23.
1823年(清道光三年)我国发生大范围、多流域的严重雨涝,这是在小冰期寒冷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文章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1823年的气候实况并绘图显示,指出该年我国华北夏季雨期长、多大雨,北京6~8月雨日53天、降水量663mm超过现代(1971~2000年)平均值5成;长江中下游全年多雨,梅雨期长...  相似文献   
24.
四川甲基卡外围锂矿找矿取得突破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登红  付小方 《岩矿测试》2013,32(6):987-987
  相似文献   
25.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26.
27.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岩石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依据不同岩石的光谱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对各种岩石类型信息进行提取,使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识别。  相似文献   
28.
相对温暖气候背景下的历史旱灾--1784~1787年典型灾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德二 《地理学报》2000,55(Z1):106-112
研究温暖气候背景下的1784~1787年发生在我国东部的持续大范围严重干旱事件.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绘制历年旱灾和饥荒地域实况图,并将各地河湖干涸的记载列表显示.推算在旱情最严重的1785年,苏州夏季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近于-60%,低于最近50年的极值.有关成因的讨论指出:该个例发生于太阳黑子活动周的低值阶段,大气环流呈现纬向环流强的特点,干旱盛期处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前一年.此外,还指出该个例伴生严重蝗灾和疫病.  相似文献   
29.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裂摩擦行为和断裂愈合过程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岩心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详细研究,以及钻孔中长期温度监测来分析有关汶川地震断裂动态弱化和摩擦行为,并结合钻孔中长期水文监测计算所得断裂带渗透率变化,分析震后断裂愈合过程,进而探讨和认识汶川地震断裂作用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宽105~240 m、具有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经常发生大地震、具多种弱化机制的断裂带;发现了汶川地震不仅具有同震石墨化作用,而且测量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动态摩擦系数(≤0.02),同时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回答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和认识汶川地震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通过进行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牧草田间对比试验,测定植被在生长季内( 6- 8月)的养分动态变化,并结合N / P化学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岩溶区牧草的养分限制状况。结果表明: ( 1)在生长季节的6- 8月,岩溶区4种牧草N、P养分浓度都具有显著的随月份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从岩溶区和非岩溶区所测定的4种牧草养分结果来看,岩溶区牧草的N素平均值为22. 79 mg /g ,非岩溶区牧草的N素略小于岩溶区,为22. 15 mg /g ;岩溶区的P素平均值为6. 03 mg /g ,非岩溶区牧草的P素小于岩溶区,为5. 35 mg /g。( 2)无论是岩溶区还是非岩溶区,牧草的N /P与N 的相关性最大,相当系数都大于0. 6,与非岩溶区不同的是,岩溶区牧草的N /P与Ca 的相关性也很大,而非岩溶区的则较小。( 3)岩溶区牧草植物体Ca、Mg总含量分别是非岩溶区的2和1. 5倍。不同种类的牧草对Ca、Mg 的吸收和累积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中的类玉米其钙含量远远小于其它3种牧草的钙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