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三峡库区凤城危岩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岩失稳是三峡库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研究凤城危岩所处区域的地质背景条件及危岩失稳的诱发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凤城镇危岩体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根据破坏模式的不同对该区危岩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赤平投影法与极限平衡法对该区6个代表性危岩单体的稳定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经分析判断其均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需进行工程治理。针对每个危岩单体的具体特征,提出了小规模清方+岩体支撑+锚固,配合地表排水及裂隙封闭的联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2.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之老君山矿集区,成矿与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活动关系密切,沿隐伏花岗岩接触带周边发育石榴子石、透辉-透闪石等矽卡岩蚀变和条带状(似层状)、脉状(囊状)的锡石、闪锌矿及磁铁矿、辉钼矿、黄铁黄铜矿等矿化,形成超大规模的岩浆热液-矽卡岩成矿系统。野外观测及研究发现,早期(矽卡岩期)高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可分为I阶段交代型磁铁矿(I-Mag)和II阶段充填型磁铁矿(II-Mag)两类:前者多呈囊状、条带状,与矽卡岩矿物共生;后者为脉状,与金属硫化矿物共生。利用ICP-AES、ICP-MS对两类磁铁矿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从I-Mag到II-Mag,Si、Ca、Mn及ΣREE、Pb、Zn、Ti含量增加,Mg及Sn、W、In、V、Cr、Ga含量减少,REE配分型式也由平缓向右倾的逐渐变化。TiO 2-Al 2 O 3-(MgO+MnO)、(Ti+V)-(Ca+Al+Mn)、Ni/Cr-Ti、(Ti+V)-Ni/(Cr+Mn)成因判别图解表明,磁铁矿属岩浆热液-矽卡岩成因类型;Ti、V与Zr、Hf、Nb、Ta,以及Y/Ho(24~3414)、Ni/Co(<2→>2)、Ti/V(<25→>25)、Hf/Zr(003~006→004~005)存在着线性关系和规律变化特征,指示两类型磁铁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为同一成矿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而代表成矿流体REE组成的II-Mag的REE组成继承了老君山花岗岩REE配分趋势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磁铁矿与白垩纪老君山花岗岩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Cr-V、(Ti+V)-(Al+Mn)、Ga-Mg及Ga-Sn图解显示相同的成因类型和一致的线性关系,指示磁铁矿主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和温度(约300℃)的成矿环境下,并且从I-Mag到II-Mag,存在着氧逸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53.
在黄颡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和不同水平的氨基酸螯合态微量元素Cu、Fe、Zn、Mn,投喂平均体重为11.80g的黄颡鱼70天,研究饲料微量元素对黄颡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及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并对肌肉、骨骼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的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组.氨基酸Ⅰ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无机组(P<0.05),比无机组、氨基酸Ⅱ组、氨基酸Ⅲ组比较分别提高了16.86%、7.60%、8.03%.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在各组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不显著(P>0.05).等量添加微量元素的氨基酸Ⅰ组各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残留量高于无机组,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氨基酸Ⅱ组残留量最多,但其增重效果不如氨基酸Ⅰ组(P>0.05).微量元素在黄颡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骨骼>肌肉.微量元素的添加对黄颡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风味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每kg饲料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适宜量为Cu 4mg、Fe 140mg、Zn 20mg、Mn 12mg.  相似文献   
54.
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近距离开挖出土卸荷,导致既有地铁隧道产生上浮变形,危及地铁运营安全。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畅和西路(兆善大街—潞阳大街)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大断面矩形顶管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双线矩形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上浮的变形规律以及采用不同抗浮配重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线顶管上跨施工引起地铁隧道的上浮变形大于单线顶管引起的上浮变形,且最大上浮变形均位于顶管隧道轴线处;施加与开挖损失土体近似重量的配重,可改变地铁隧道原有水平变形规律,导致先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始发井方向移动,后穿越的地铁隧道整体向接收井方向移动。随抗浮配重的增加,地铁隧道上浮位移减小,所受拉应力减小,且施加开挖损失土体重量50%的抗浮配重,可以将地铁上浮变形控制在1.4 mm以内;研究成果为该工程地铁隧道抗浮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大海马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为卵胎生海洋硬骨鱼类。利用解剖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孵化后2、5、9日龄、1月龄和3月龄几个特殊时期大海马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大海马仔鱼孵化后1日,其消化系统已经明显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小肠、直肠以及肝胰脏、胆囊等器官,但是仔鱼仍然以内源与外源混合性营养为主,至5日龄仔鱼变为完全的外源性营养;仔鱼孵化后9日左右是大海马的死亡"临界点",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更趋于复杂;1月龄大海马的消化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进一步完善,小肠前端呈"z"型结构,管壁变厚,纵、环肌发达,肝脏组织充满大部分体腔,但在小肠周围仍然不能辨认独立的胰脏实体结构;3月龄成海马已经有了成熟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保证了最大限度地消化和吸收动物性饵料。整个胚后发育阶段大海马没有形成胃,鱼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紧密适应。  相似文献   
56.
对位于新疆霍城县约50 km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果子沟1#隧道南口的地质安全进行研究.1#隧道所处区域为北天山褶皱带中山峡谷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层主要为石灰岩.工程地质安全隐患为进硐口的危岩崩塌、不稳定斜坡、弃渣边坡和围岩稳定性.对隧道围岩计算得出岩体强度应力比均大于6,该隧道围岩能够承受围岩应力的作用,不会产生过大的整体塑性变形、剪切及弯折等变形破坏,但围岩中存在分离块松动坍塌的可能性,从预防、治理和监测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CFS桩处理软弱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彬  王钊  崔红军  黄涛 《岩土力学》2004,25(3):464-468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地基处理技术--水泥粉煤灰钢渣桩(CFS)。采用现场大面积堆放钢坯的方式,模拟研究了CFS桩复合地基工作期间的承载特性,得出了堆载条件下基底的最终沉降量、桩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及竖向附加应力分布、临近的人工挖孔桩水平位移及其桩体前(后)附加应力变化等规律,探讨了堆载作用下CFS桩复合地基-临近桩体的共同作用机理。此外,研究了CFS桩施工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得出了CFS桩成桩过程中地基土侧向附加应力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A,B试验区受桩体施工影响的地面隆起量。  相似文献   
58.
芭蕉箐铅锌矿床是云南麻栗坡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找矿潜力的铅锌矿床。本文系统介绍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及区域找矿意义。研究表明,芭蕉箐铅锌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控制,矿体赋存在田蓬组薄层状灰岩夹千枚岩中,受层位控制明显;芭蕉箐复合纵弯褶皱及其伴生断裂构造控制着矿体的产出;隐伏花岗岩体为矿床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流体及热源,同时亦为围岩中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创造了条件。属与岩浆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芭蕉箐矿床与蒙自白牛厂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类似,其外围地区具有找到相同类型铅锌矿床的良好远景。  相似文献   
59.
�й���½������Ӧ���ռ�ֲ��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00~2005?????????????????????й????????????????????й?????????????0.67 MPa,?????????????, ?й??????????????0.32 MPa???????0.97 MPa???о?????:???????????????й???????????????С????????????????????????????????????????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气体动力学分析出发,解释了“旅行者1号”观察到的木卫一上火山羽的特点,如伞状外形和丝状结构等,给出了激波和羽顶之间流场的解析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