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21.
东太平洋暖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0-2002年间的海面温度(SST)资料,研究了东太平洋暖池的形态和热状态特征,并探讨了暖池变异与恩索(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暖池形态和热状态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其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相联系;暖池热含量、面积和南界与ENSO有着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合成分析结果显示,在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爆发的前一年,暖池热含量偏少,面积偏小,南界偏北,而在事件爆发后,暖池热含量增多,面积增大,南界南移;在拉尼娜(La Ni?a)事件期间,暖池热含量、面积和南界的演变趋势基本与El Nino事件期间的情况相反。东太平洋暖池的经向变异可能对ENSO暖(El Nino)、冷(La Nina)事件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2.
中国钾盐地质资源现状与找钾方向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郑绵平齐文  张永生 《地质通报》2006,25(11):1239-1246
分析了中国钾资源供需形势、有利成盐找钾时代、主要的有利成钾盆地等,回顾了中国找钾工作的历史,指出中国西部仍有找钾前景,尤其是中、上侏罗统-白垩系和新生界,其次是上震旦统-寒武系、石炭系、奥陶系和三叠系,同时,还应继续开展现代盐湖和地下卤水找钾和综合评价,主要找钾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滇西-羌塘盆地、柴达木盆地和上扬子盆地.鉴于中国特定的成盐构造地质条件和钾盐成矿、保存特点,以及国外预测找钾的经验,在中国找钾要有做长期深入勘查研究的思想准备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议对找钾工作加大投入,加强找钾预测的地质基础研究,建立专业队伍和落实油钾兼探的方针.  相似文献   
423.
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纪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巢湖市北郊石炭纪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环境多样,海平面升降频繁。根据岩性、生物与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将其划分为开放海湾、潮坪、潮下浅滩、开阔台地等沉积相。对和州组顶部炉渣状灰岩的形成机制提出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424.
从《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5—2018》上获取2004—2017年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总征收土地、征收农用地和征收耕地数据,采用统计分析、重心模型、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省域尺度征收土地规模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17年,中国征收土地规模先波动增长后迅速下降,西部地区征收土地省平均规模最小,中部地区征收土地省平均规模超越东部地区。另外,中国省域征收土地不均衡,尤以征收耕地空间不均衡问题最为严重,各省份间征收土地规模的差异先减小后增大,中国征收土地依次经历了分散和集中阶段。②中国征收土地重心主要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驻马店、南阳、随州等城市内移动,与总征收土地和征收农用地相比征收耕地重心更靠北一些,中国征收土地重心移动范围处于平均重心东南方向。中国征收土地空间格局东西方向变化程度大于南北方向,征收土地重心先向西移动研究期末又向东折回,但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③中国征收土地表现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有着较强的空间集聚,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空间趋同效应先减弱后增强。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是中国征收土地的高值集聚中心,是征收土地的热点区;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省份是中国征收土地的低值集聚中心,是征收土地的冷点区。热点区由东部地区省份向中部地区省份演变,冷点区由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逐渐减少为新疆、青海。此外,高值孤立点与低值孤立点并存,四川是中国征收土地的高值孤立点,上海、重庆是中国征收土地的低值孤立点。掌握中国征收土地规模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推动我国征收土地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25.
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获得了青岛野外采集到的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核糖体RNA基因ITS区序列。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在青岛采集到的桃花水母与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的ITS区序列相似度最高,同源性在93%以上;同时,在系统发育树中也与索氏桃花水母聚为一支。研究结果表明,青岛采集到的桃花水母为索氏桃花水母,这也是青岛地区桃花水母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426.
针对长距离河段大量人工采沙、挖槽发生的河床溯源冲刷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预测方法进行研究。考虑该问题的清水冲刷特征,建立了一维水动力学方程、河床变形和推移质输沙方程组,用TVD(Total Vartation Diminishing)性质的MUSCL-Hancock时空二阶格式和对水流、河床变形方程分别用有限体积和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用水槽试验作了验证并研究了溯源冲刷规律。溯源冲刷长度在初期30%的时间内可达平衡时的80%,冲刷速率随来流强度、跌坎高度和跌水水头差明显增大。平衡溯源长度随流量的线性增长率约为0.8,随跌水高差的增长较缓,冲刷最大厚度约为跌坎高度的0.5倍。采沙挖槽河床一旦形成溯源冲刷,则发展迅速,流量和跌水高差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合理考虑输沙方程的基础上,该数值模型可用于溯源冲刷的预测,计算速度快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27.
在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获得1个30m的全取心机械钻孔(QX01孔),对样品进行了沉积岩石学分析、底栖有孔虫鉴定、硅藻鉴定和粒度分析,结合AMS 14 C和OSL测年,重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河道充填及环境演化过程。结果显示QX01孔自下而上可以分为6段:(1)30~29.72 m,陆相洪泛沉积;(2)29.72~29.4m,海侵沉积,43.5ka BP;(3)29.4~17.7m,砂质沉积物,河道填充沉积,37.9~29.7ka;(4)17.7~13.2m,沉积物由砂质变为黏土质,29.7~8ka,由河道填充转为浅湖沼环境;(5)13.2~5m,8~4ka,全新世海侵沉积,沉积环境由陆相转为海陆过渡相,6 000~5 750cal BP海侵达到最强,之后逐渐退出该区;(6)5m以上,洪泛沉积,约1.7ka至今。沉积环境与海面具有很好的响应,MIS 4或6阶段时,海面较低,河流下切,形成古河道,下切最深处位于现代高程为-24.2m。MIS3阶段早期时,海面上升,37.9ka河道开始填充,至29.7ka填充完成,对应高程为-11.8m。末次盛冰期至早全新世时为浅湖沼环境,沉积作用停止或速率非常低。随着末次盛冰期的结束,海洋作用增强,进入全新世海侵沉积阶段,8~4ka cal BP。之后,沉积作用停止,至1.7ka以来,随着河流作用的不断增强,该区变为河流控制的洪泛沉积为主。同时,发现了两次沉积间断,分别发生在末次盛冰期的低海面时期和4~2ka时的海水退出、河流沉积尚不充分时期。  相似文献   
42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报告是否能正确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工程项目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以成都平原地区报告编写为例,说明了勘察报告的编制程序、对工作及勘察成果的论述方法及图表的说明技巧等。  相似文献   
429.
罗国玮  张新长  齐立新  郭泰圣 《测绘学报》2014,43(12):1285-1292
要素变化信息对地物生命周期的记录、时空数据库的构建、GIS数据库的更新有重要意义.针对大数据量的变化信息发现,本文采用基于格网划分的方法,通过对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汇总信息的对比,只对发生变化的格网进行检测,缩小了检测范围与空间查询区域.为解决要素变化前后的匹配问题,提出一种最优组合匹配法,通过对组合对象空间特征及语义特征的综合比较,从候选要素中选取最佳匹配对象.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大数据量的矢量数据变化信息的探测,并能很好地解决非一对一的要素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430.
盐度是影响水母生长、繁殖和家庭饲养的重要因素,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极端天气和气候异常已被证明会影响盐度。本研究为探讨叶硝水母(Phyllorhiza chinensis)对盐度的应激响应机制,设置12、22和32共3个盐度梯度,对螅状体、育成体和成体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条件下盐度可引起叶硝水母生活史各阶段生长和消化生理的变化,在3种盐度条件下螅状体均能正常存活和无性繁殖,体内4种消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育成体和成体(P<0.01),说明螅状体对外界盐度变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强,可进一步人工淡水驯化。盐度12有利于育成体和成体的进一步淡化,可作为内陆水族馆和家庭观赏水母用螅状体的保种盐度。盐度22叶硝水母无性繁殖、生长和活力状态较好, 4种消化酶活力最高,可作为人工饲养的适宜盐度。各盐度组3个生长阶段胃蛋白酶含量均最高,说明该水母对蛋白质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为叶硝水母饵料的调整、解析对环境的应激和适应机制及商业养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