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57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研究区内100余口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20余口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700多块薄片的详细鉴定,并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百岗组二段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生物化石、测井相和地震相等特征,认为研究区百岗组二段发育了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南部.  相似文献   
992.
用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资料遥感地面洪涝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文中阐述了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 (TRMM )微波成像仪 (TMI)监测地面洪涝灾害的能力 ,并利用动态聚类、土壤湿度指数、极化亮温差指数、极化亮温比指数等 4种基于TMI亮温资料的方法遥感了 1998年夏季中国江淮流域的洪涝灾害。通过与机载雷达图像、星载雷达图像以及基于地面日降雨量资料的Z 指数方法确定的地面洪涝情况的对比 ,结果表明用TMI亮温资料监测地面洪涝灾害是可行的 ,遥感结果也是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993.
杨利荣  岳乐平  弓虎军 《地理研究》2015,34(6):1066-1076
运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研究呼伦贝尔沙地末次冰盛期晚期以来全样风成沙的微区形态和粘土矿物成分。呼伦贝尔沙地的沙粒磨圆度较好,在扫描电镜观察下保存了水成沙粒的特征,意味着沙地物源曾经流水作用到达该区域。颗粒表面同时留有风力搬运的碟型坑等撞击痕迹,为干枯河床沙丘活化、风力搬运流动扩张的过程提供证据。末次冰盛期晚期风成沙颗粒大且表面光滑洁净,未见次生粘土矿物,反映出冰期地表无植被发育,区域沙漠活化、流动性加强。而全新世适宜期的褐色沙质土壤砂粒表面同时发育鳞片状自生粘土矿物和同沉积粘土颗粒及团块。能谱分析表明:全新世适宜期,风化自生粘土矿物有蒙脱石和伊利石,在相对温湿气候条件下,发育干旱碱性土壤,反映出冰后期植被发育、土壤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94.
论特强沙尘暴(黑风)的物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总被引:21,自引:21,他引:21  
张强  王胜 《中国沙漠》2005,25(5):675-681
在总结过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特强沙尘暴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大气强对流对特强沙尘暴(黑风)形成的作用;从物理上系统解释了特强沙尘暴天气的沙尘壁特征;概述了特强沙尘暴的大气沙尘粒子尺度和垂直分布;定性评估了沙尘暴的直接和间接、短期和长期气候效应;最后,还讨论了沙尘暴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沙尘暴的气候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5,他引:3  
沙尘暴可通过起沙、传输和沉降过程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5大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研究全球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重要纽带和关键环节之一。在简单概述了沙尘源区和传输特征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沙尘对气候、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气候和环境效应。并就沙尘的“阳伞效应”、“冰核效应”和“铁肥料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阐述。结果表明沙尘暴像任何自然过程一样,对气候、环境及人类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996.
2009年,阶段性和区域性干旱成为这一年我国气候异常的主旋律。200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异常偏少,在汛期未能形成持续的、明显的雨带。同时,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我国从西藏、西北到东北,从南方到北方,在春夏秋冬四季均出现了区域性和阶段性严重干旱,严重的地方干旱持续100多天。  相似文献   
997.
关于陆面降露水测量方法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强  问晓梅  王胜  张杰 《高原气象》2010,29(4):1085-1092
在系统总结以往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一些常用降露水观测仪器的基本特点,归纳出了几种典型的降露水观测方法,并解释了这些方法和仪器的主要科学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同时,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发展降露水观测方法的初步思路。最后,简要探讨了开发利用降露水的技术措施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998.
陆面参数的扰动对一次西北暴雨模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曾新民  张强 《气象科学》2009,29(3):291-298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2.2及NCEPFNL资料,模拟了2007年6月16—17日的兰州暴雨,检验此次暴雨模拟对NOAH陆面模式参数初始扰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此次模拟暴雨对陆面参数的扰动(如土壤孔隙度以及地表反照率的扰动)比较敏感;陆面参数扰动对此次暴雨模拟影响的最小时间尺度小于10h;陆面参数的扰动直接引起地表通量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变水汽输送的环流形势,从而对暴雨模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风切变对边界层对流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倩  王蓉  田文寿  左洪超  张强 《气象学报》2014,72(1):100-115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密观测期间在敦煌站的观测资料以及大涡模式,模拟了对流边界层的发展,以及示踪物从混合层向残留层传输的时空变化。模拟的对流边界层的结构及演变特征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有风切变和无风切变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了风切变对垂直速度、位温和示踪物浓度的水平分布以及示踪物传输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风切变的试验中(甚至风切变仅存在于近地层中),对流边界层的增长加强,而且示踪物被传输的高度也较高。与浮力驱动的对流边界层相比,由浮力和风切变共同驱动的边界层中上升气流较弱而下沉气流较强,但前者的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更为倾斜。由于夹卷作用的增强,浮力和风切变共同驱动的对流边界层较浮力驱动的对流边界层暖。在夹卷层,浮力和风切变共同驱动的边界层对流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都比浮力驱动的边界层对流中的强,而且垂直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也较对称,其位温和示踪物浓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也比浮力驱动的边界层中的平直。对湍流动能收支的分析也表明风切变对湍流动能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夹卷层中的湍流动能切变产生项影响较大。示踪物浓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垂直分布显示,浮力驱动的边界层中示踪物浓度随高度变化较小,而浮力和风切变共同驱动的边界层中示踪物浓度随高度递减,但是示踪物传输的高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00.
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1月和7月水位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翠  陈晓宏  张强 《热带地理》2012,32(3):233-240
以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运用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分析法、滑动F识别与检验法和M-K趋势与突变分析法4种方法,对珠江三角洲1959-2005年47 a的7月和1月水位时间序列进行突变点分析.结果表明:7月平均高水位的变异点集中在1974-1982年和1989-1995年两个时段,1月平均低水位的变异点集中在1970-1980年和1984-1993年两个时段,且大部分潮位站存在一个变异点,少数存在两个.入海口门站1月平均低水位和7月平均高水位序列变异点前/后的均值出现增加的特征,1月平均低水位C1值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