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61篇 |
地质学 | 138篇 |
海洋学 | 27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在汛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10^0所以内的各种气候变化,除正常年变化外,其余各种变化或因周期太短(如正常日变化、天气周期变化),或因气温振幅太小(如年际变化、月、季变化等),对3.2m地温化幅度的贡献均在0.05-0.15℃之间,故消除了正常年变化(取距平后的)3.2m地温场(T32)在相当程度上是3.2m以下地热活动的反映,特别是│T′3.2│≥0.5℃的高(低)温中心,基本上是地下热活动的反映。分析了1980年以来逐季 相似文献
82.
83.
84.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华北地幔热柱强烈上隆过程中,在岩石圈底部受阻并呈蘑菇状向外拆离流变,在使上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流变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受到韧性剪切带的切割,导致深熔岩浆活动并带动围岩上隆,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幔枝构造)。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隆起的高原转变为一盆多山耦合格局——地幔热柱上部的热减薄断(拗)陷与外围的一系列幔枝构造的空间有机组合,即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朝鲜半岛、南与大别造山带(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幔枝构造)均为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85.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造矿铬尖晶石蚀变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萨尔托海矿区25矿群矿体边部、接近围岩造矿铬尖晶石的镜下观察发现:造矿铬尖晶石由三部分组成,自核部至边部依次是未蚀变的核部(灰色)、早期蚀变的中间带(灰白色)和晚期蚀变的边部(浅灰色).探针分析上述三部分的成分,得出早期蚀变中Al大量流失,而Fe发生富集,晚期蚀变Al、Cr、Mg相对于早期蚀变发生富集,而Fe大量流失.通过研究区造矿铬尖晶石与国外变质超基性岩副矿物铬尖晶石对比,认为早期蚀变对应的低角闪岩相变质,温度为550℃~600℃,晚期蚀变对应的是绿片岩相变质,温度为350℃~500℃,核部对应蚀变环境介于低角闪岩相和高角闪岩相之间,稳定温度高于600℃,故未发生蚀变.通过分析区域变质特征并结合造矿铬尖晶石所处的空间部位,认为晚期蚀变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定位后期区域构造作用的结果,推测早期蚀变可能与蛇绿岩构造侵位有关. 相似文献
86.
为了获取首都圈地区(38.5N~41.0N,114.0E~120.0E)三维地壳精细结构,在该地区实施了6次人工爆破,进行三维深地震测深. 利用纵测线安新三台、安次旧州、三河新集、遵化平安城4炮的人工爆破资料,研究张渤带中东段的二维速度结构. 华北平原和燕山褶断带的深部分界位置大体在宝坻断裂一带,深部结构构造表现为宽约数十千米的一个异常带.分界处的壳幔结构为:结晶基底明显凹陷;壳幔边界之上为强正速度梯度层,厚约3~4 km,可能是上地幔物质上涌到下地壳底部的结果;壳内界面和莫霍边界上隆,并可能存在错断.华北盆地地壳薄,壳内存在低速体和局部结构异常;燕山褶断带地壳厚,壳内分层明显,速度分布均匀.两构造单元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7.
88.
贵州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象因素和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入手逐步深化研究降水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由浅入深,在尝试和探索中开展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研究,提出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并通过对2004年的地质灾害实例验证预报和2005年4-7月预报预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提出的气象预警方法合理可行、简便实用,特别适用于开展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