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对聚类分析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大连地区1970年以来的3级以上地震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连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2、4、6和13号这4个区域内。  相似文献   
42.
黄泥湖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区域地质、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和铀成矿地质特征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黄泥湖铀矿床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提出该矿床成矿经历了沉积成矿、火山作用热水叠加成矿和热液作用改造富集3个阶段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区"以砂岩为基础、凹沟是条件、热盖是关键、斑岩旁侧有好矿"的铀矿找矿新思路,对区内火山盆地铀矿找矿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石灰膨胀土团聚体微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灰改良土为团聚体骨架结构,骨架是由团聚体构成,孔隙是由团聚体间的孔隙和团聚体内部微孔隙组成,粒间孔包括胶结物孔隙和压实时团聚体之间形成的孔隙。实验证明团聚体越小越有利于石灰与土的结合,微结构为链状结构;石灰掺量主要影响团聚体的表面微结构。在饱和状态时,钙离子浸入团聚体的内部,团聚体的内层也出现与外层类似结构。相同石灰掺量的样品,饱和状态和非饱和状态时钙的重量相对含量的分布有不同,非饱和状态时表面的钙相对较多,越往内部越少,内外差异很大;而饱和状态时,外层的钙比内层稍多,内外差异较小,团聚体内部形成较大的微集聚体。  相似文献   
44.
挤密型复合地基处理 ,可以明显改善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性能 ,提高承载力 ,降低液化等级。但由于勘察工作不到位 ,地基处理设计时对天然地基的不良地质条件估计不足 ,施工、监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地基处理效果未满足建筑设计要求。通过在复合地基上部铺设加厚的碎石垫层 ,并采用相应的支护和结构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5.
扬州市地下水开采已形成以市区和高邮城区为中心的两个漏斗区。介绍了扬州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6.
在研究降低重铀酸铵产品水份的工艺过程中,通过小试、中试确立了反复沉淀法工艺,并成功应用于生产中,使重铀酸铵产品中水份含量大幅度降低并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7.
为减少数字地震观测的间断率,研制了数字化地震遥测子台多功能监测器。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设计思路及功能。  相似文献   
48.
干湿循环条件下膨胀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现杰  张小平 《岩土力学》2008,29(Z1):580-582
对江苏222省道南徐路拓宽改造工地现场的膨胀土进行干湿循环的试验研究,包括直剪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试验数据,从而得到膨胀土随干湿循环强度的变化规律,可为实际工程需要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49.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1′N,156°40′W)位于北极滨海平原最北端,根据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和137Se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C和总N含量、CaCo3),并结合当地现代冻原植被、表层花粉谱、当地70a的气象记录以及有关的冰芯、树龄等资料的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了13世纪以来巴罗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大约在13世纪以前,巴罗地区植被稀少,气候寒冷,其后冻原植被发育良好,并经历几次演变.结合沉积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和其他环境代用资料研究表明,小冰期以来Barrow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1660—1730年和1880—1992)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1610—1650年和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其中3次暖期与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和敦德冰帽中代表温度变化的δ18O值指示的暖期基本一致,证实巴罗湖芯记录的环境变化序列是可靠的.同时,古里雅和敦德冰芯记录中反映传统小冰期中的15,17,和19世纪的3次冷期,在巴罗湖芯记录中都有显示.  相似文献   
50.
<正>"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已进入改革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着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一些省级层面无法推动解决的问题,比如权力类型的顶层设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予以统筹考虑,加以解决,清除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继续将‘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更大程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