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燕  张宁 《应用气象学报》2019,30(2):177-190
为了研究风阵性特征,尤其是在受台风影响时湍流特征对安全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影响,利用江苏沿海5座测风塔2009年6月—2012年11月的梯度风观测数据,分析了近地层风阵性基本特征,并筛选了7个对江苏产生较大影响的台风,包括罕见的正面登陆台风达维(1210),分析台风影响下风阵性特征。研究发现:江苏沿海地区低层的风脉动性比高层强,10 m高度的年平均阵风系数和湍流强度分别为1.50和0.20;海陆分布明显影响风阵性,离岸风的湍流强度明显大于向岸风;当风速等级小于6级时,风阵性随风速增大而一致性减小,之后则稳定少变;在台风中心附近,受风速、风向快速多变的影响,湍流强度和阵风系数均远大于台风外围和没有台风影响的情况,湍流强度和阵风系数在30~50 m高度之间增加,在6~7级风时出现风阵性的局部峰值区。  相似文献   
62.
张一平  牛淑贞  郑世林  张宁  王建忠  刘莹莹 《气象》2019,45(8):1135-1148
对2017年7月6日周口局地龙卷致灾强对流天气进行现场调查,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区域加密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FY-2G实时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龙卷的环境条件和可预警性。结果表明:(1)此次龙卷灾害主要出现在西华和淮阳两县交界处长约4.5~5 km、宽约100~150 m的地带,具有显著γ中尺度涡旋特征,龙卷强度整体为EF1级,最强达到EF2级。(2)在中纬度低槽东移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高空分流辐散和低空急流发展的配置为暴雨、局地龙卷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动力条件,龙卷风暴由强降水冷出流和东部暖湿环境之间形成的辐合线上的气旋性辐合诱发产生,地面自动站温度、露点和能量梯度大值带偏暖湿的正涡度中心附近是龙卷可能发生的区域。(3)08时阜阳探空资料分析大气处于较强的条件不稳定状态,对流有效位能为1712 J·kg~(-1)(14时温度、露点订正后为3182 J·kg~(-1)),K指数为43℃,SWEAT指数为312,SI为-4.5℃;大气可降水量在67 mm左右;抬升凝结高度很低,位于959.2 hPa处,代表低层垂直风切变的0~1 km风矢量差在10 m·s~(-1)或以上。大的热力不稳定和低层垂直风切变及低的抬升凝结高度为小尺度龙卷的发生提供了环境条件。(4)在卫星云图上,龙卷发生在大尺度暖区云带前部,云顶亮温低至-72℃,对流发展非常旺盛。闪电监测龙卷位于闪电密集区东侧。(5)雷达回波图上,龙卷发生在东北一西南向暴雨回波带前沿的块状强回波处。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在实时业务中可以作为预警龙卷的可靠线索,根据其持续、移动特点可对局地龙卷提前预警,旋转速度迅速加强、高度下降预示龙卷将影响到地面。以上结论可作为今后黄淮平原监测预警龙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С?????????????任??????1????????????????????????????????????????Э????????????????????????????????????????????Tikhonov?????????????????????????????鷽?????????????????????Э??????????????  相似文献   
64.
常规岩相控制建模方法体现不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及强度,同时传统的三维沉积微相控建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相带反映了储层的物性变化,但反映不了同一种微相内部不同岩性所引起的储层非均质性。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49-01加密试验区块为例,在岩相模型的基础之上,统计各沉积微相建模所需参数,以基于目标的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地质模型。在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精细表征不同成因砂体间岩性、物性差异之后,建立起研究区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地质知识库。继而在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内部模拟沉积微相-岩石相模型,最后以该模型约束建立起高精度属性模型,该属性模型可精细刻画不同沉积微相以及同一沉积微相内部不同岩性所引起的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65.
针对济南市气象局目前存在省—市高清、省—市标清、市—县高清三套会商会议系统的现状,通过分析两种实现互联互通方法的优缺点,采取模拟转接的方式,实现了省—市两套视频会商会议系统流向市—县视频会商会议系统,达到了县级收看省级会商和会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
塔里木西南缘(齐姆根弧)前陆构造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齐姆根弧形构造地表地质构造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齐姆根弧形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分段性,提出了齐姆根弧形构造由依格孜牙薄皮推覆构造段、齐姆根主弧形三角带构造段和叶尔羌棋盘对冲构造段组成,各弧形构造段之间以横向走滑斜冲断层为界;发现了齐姆根弧形构造中规模巨大的塔里木西南盆地白垩系新生界沉积盖层向西昆仑帕米尔被动反(逆)冲逆掩构造系统,阐述了齐姆根主弧形构造段由铁克里克主动逆冲推覆系统、塔里木西南盆地被动反冲逆掩系统和深部双重构造组成。齐姆根弧形构造的隆升时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尤其是第四纪以来西昆仑帕米尔向北和北东整体推移导致的深部双重构造是齐姆根弧形隆升的主因。  相似文献   
67.
前言我国地域辽阔,红层分布较广。遍布于我国的中—新生代红层大多由陆相碎屑沉积物所组成。陆相沉积岩的特点是岩性和岩相的复杂多样,主要为交互成层的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粘土类岩的岩性软弱,而砂岩、砾岩、粉砂岩的岩性则较坚硬。红层的层组往往由这些软硬相间的岩层所组成,所以其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特别是软弱夹层(粘土岩或页岩夹层)及其泥化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8.
李宇  孟丹  叶海鹏  张宁  郑吉  李飞  董锁成 《地理研究》2021,40(11):2967-2985
本研究以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和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决策融合遥感解译方法、多元离散回归模型、质心迁移、扇形分析法等,重点考察了伊尔库茨克(Irkutsk)、新西伯利亚(Novosibirsk)、叶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分别在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城市不透水面的扩张特征,探讨了不同城市扩张的自然环境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作用与驱动机制。首先不同城市的扩张方向、强度、速度、模式上存在显著时空差异,三个城市分别呈现“快速增长-增长-慢速增长”“增长-增长-慢速增长”“慢速增长-增长-慢速增长”发展趋势,其中叶卡捷琳堡扩张强度最高。而城市新增不透水面的扩张类型以蔓延式和跳跃式扩张为主,填充式扩张所占比重较小。其次典型城市扩张主要发展方向不同,伊尔库茨克城市扩张特征由南北发展向转为放射状发展,新西伯利亚由东西向发展向正西方向发展,叶卡捷琳堡城市扩张特征由放射状发展向西南方向发展,其发展方向与其自然、区位以及社会因素有关,其中自然因素和区位因素是俄罗斯三类典型城市扩张的主导因素。最后文章阐述不同类型的俄罗斯城市其发展方向与城市发展潜力,为其同类型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管理依据。伊尔库茨克借助丰富旅游资源重视城市内旅游产业发展,新西伯利亚由于历史问题,对城市内外部交通网络布局提出更高标准规划,叶卡捷琳堡作为俄罗斯国内较发达城市,可加强和周边城市联系形成具有联动作用的城市群。对中国东北地区同类型城市发展规划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包括加强发展紧凑城市、注重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周边城市联动、发展旅游等。  相似文献   
69.
详细研究了广西凭祥剖面下-中二叠统界线(即Guadalupian统底界)附近的牙形石动物群,发现了M.idahoensislamberti-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演化系列和M.idahoensis.idahoensis-J.nankingensis gracilis演化系列混生现象.前者与温水型牙形石分子M.siciliensis,M. rustagensis 和 Sweetgnothus subasymmetricus 共生,后者与凉水型牙形石分子M.prolongata和M.phosphoriensis共生.两个演化系列中温水型牙形石分子 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 和凉水型牙形石分子J.nankingensisgracilis 首现在同一层位,从而准确地将 Guadalupian 统底界面标定在剖面中的第9-18层之底.在 Guadalupian 统底界附近的一套硅质灰岩标本中同时鉴别出混生的牙形石动物群,这说明在早-中二叠世转换期,来自高纬度区的凉水洋流上涌事件曾经发生并侵入到处于亚热带的扬子板块之中.  相似文献   
70.
试论广西城市土地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南方国土资源》2006,(5):26-27,30
广西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土地整理重要内容之一的城市土地整理,能够解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文章对广西城市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