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河西走廊沙尘暴50 a频率突变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8年至2007年民勤、敦煌、武威、张掖、景泰的沙尘暴春季发生频次资料,运用滑动t检验和滑动F检验进行突变检测分析,根据检验结果综合确定突变点及其突变强度,寻求沙尘暴发生频率突变规律及产生原因,为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和预测提供参考。滑动t检测结果显示,5站点的沙尘暴春季频率突变数量呈现往东部递增的趋势;降低突变较多;升高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末期,降低突变主要出现在1983年及2002年前后;均值降低突变强度大于升高突变。滑动F检验结果显示突变均是方差降低突变;河西走廊中东部的沙尘频率波动性差异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方差突变出现在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期,其余时间的波动性的差异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对沙尘暴发生频率进行滑动t及滑动F检验时,两种情况下的降低突变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河西走廊地区的沙尘暴发生频率突变与地面风速、大风日数、降水量及平均气温的突变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沙尘暴频率突变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庆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及问题,在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了一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0—200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160升高至2009年的0.695,2000年土地生态安全属于敏感级,2009年则进入良好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但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0—200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趋势拟合,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对造成忻州市2011年7月2日和29日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虽然高空都存在西风槽,但主要影响系统不同,低层切变线性质不同,低空急流强度不同;物理量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两次降水过程的降水强度、强降水落区、范围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当代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基于1990—2017年青藏高原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而获得农业现代化指数和各项指标贡献度,以此评估高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 1990—2017年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全区平均农业现代化指数为0.15),呈增加趋势;② 从空间上看,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分散在高原北部、西南部、南部边缘和一江两河的德格县、湟中县、白朗县、浪卡子县等部分县域;③ 农业现代化指标中,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有效灌溉率和土地生产率对高原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最大(对农业现代化指数的贡献度分别为13%、12%和11%),其中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和土地生产率增加促进了农业投入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正向驱动因子;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负向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靖站1981~201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采用回归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方法对南靖县近30a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0年南靖县气温以0.32℃/10a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降水量以-33.4mm/10a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并不显著.日照时数以21.7h/10a呈增加趋势,但整体上升趋势也不显著.蒸发量以134.2mm/10a趋势显著增加,在1995年左右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Pb(0.5mg/L)和Cu(0.1mg/L)的相互作用对Cd(0.05mg/L)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与重金属的种类、数量、染毒时间及组织器官性质有关,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的蓄积顺序为肝〉肾〉肌肉。研究发现,Cd在组织器官中...  相似文献   
17.
多相机图像拼接匀色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相机图像拼接中存在的亮度和色彩不均匀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拼接图像的视觉效果。本文针对全景图像拼接过程中多幅图像之间的亮度和色彩差异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相机图像拼接匀色算法,该算法先从局部出发对单幅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再从全局角度对待拼接图像进行颜色校正,最终获得亮度和色彩一致的全景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减少甚至消除拼接图像间的亮度和色彩差异,较好地改善全景图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NCAR、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盛夏(7、8月)降水资料,使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1974年以后开始减弱。在强关系阶段(1951-1973年),马高与中国东部盛夏降水的显著负相关中心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在弱关系阶段(1974-2011年),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的负相关关系变弱,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正相关关系变强。导致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年际关系发生年代际变化的原因是:中国东部地区(不)受来自马高的异常偏南气流影响,使得华北盛夏降水偏多(少),两者关系偏强(弱)。马高与华北盛夏降水年际关系发生的年代际变化,是中国东部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南涝北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起-志丹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包括长8、长9和长10三个油层组。在研究区中、西部,下组合油气主要来源于长73烃源岩;在研究区东部,下组合油气主要来源于长91烃源岩。624个储层样品的X衍射和薄片镜下观察表明,研究区下组合储层中普遍发育浊沸石胶结物,其体积分数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区中、西部浊沸石体积分数在长8段最低,向下逐渐增高,在长10段普遍发育浊沸石胶结物;研究区东部浊沸石体积分数则在长91段最低,向上部长8段逐渐增高,向下部也有所增高,在长10段达到最大值。浊沸石的这种变化规律与烃源岩成熟和流体释放密切相关。浊沸石属于早成岩阶段形成的碱性低温铝硅酸盐矿物,在有机质成熟释放出的有机酸和CO2作用下,由近及远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作用,造成纵向上距离烃源岩越近,浊沸石残留得越少,距离烃源岩越远,浊沸石保留得越多。该分布规律可以指示烃源岩成熟后释放流体运移的距离和范围。  相似文献   
20.
黑河干流正义峡-狼心山段河道渗漏量计算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婕  刘龙涛  王刚 《中国沙漠》2018,38(3):651-656
综合考虑来水条件和渗漏容量,利用平均水面宽度与渗漏率的乘积求得单位长度渗漏量,采用水面宽度的变化表征渗漏面随水流起伏变化,建立了黑河正义峡-狼心山段河道渗漏模型,模拟了2005-2013年河段渗漏量变化;并以此建立了河道前期过水和未过水条件下正义峡流量和正义峡-狼心山段渗漏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烈渗漏条件下天然河道水流演进模型对正义峡-狼心山段渗漏模拟效果较好,总体误差小于5%;(2)模型模拟的2005-2013年年均渗漏量为2.69×108 m3,与以水量平衡计算的年均2.84×108 m3大致相当,绝对误差为0.15×108 m3,表明模型模拟的结果较好;(3)正义峡流量和正义峡-狼心山段河道渗漏量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实际调度工作中,可利用该模型计算渗漏量并预测下游的来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