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篇 |
大气科学 | 48篇 |
地球物理 | 33篇 |
地质学 | 144篇 |
海洋学 | 50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3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压力对镜质组反射率与烃类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镜质组反射率是广泛使用的成熟度参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温度和时间是控制镜质组反射率的主要因素,而压力对反射率的影响人们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模拟实验地质实例中压力对镜质组反射率和烃类生成影响的不同观点,介绍了过压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延尺的两个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2.
联合海浪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海浪被抽象成一些简单的模式(如正弦波、有限振幅波等等),而加以研究,也得到了许多能近似符合实际的结果。但是,对真实海浪而言,其内部结构和外观特征都是复杂的,且都受着随机性的制约。因此,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人们已广泛地使用随机函数(随机过程)来作为描述海浪的模式。当用随机函数这种模式研究海浪时,海浪谱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而如何获得海浪谱便构成海浪研究中重要的问题。海浪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但利用海浪过程的现实(观测记录)求谱是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这方面国内外已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新生的大凉山断裂带——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的裁弯取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由于缺乏破坏性地震记录,部分由于处于边远山区,作为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一部分的大凉山断裂带长期被研究者们忽视,以至于在描述该断裂系时,往往不把大凉山断裂带算在其中.造成大凉山断裂带被忽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断裂带是一条新生的构造带,新生性决定了其成熟度低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的其他断裂带,所反映的线性断裂地貌特征不如其他断裂带明显.两年多详细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大凉山断裂是一条新生的断裂带:(1)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大凉山断裂带无论是连续性还是成熟度都明显低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的其他断裂带;(2)大凉山断裂带南、北两段的活动性高于中段,而且北段的左旋位错量是南段的3倍,小震活动在中段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空区,说明大凉山断裂带还没有完全贯通,尚处于从两端向中间发展的早期阶段;(3)大凉山断裂带上地质体反映的总位错和水系的位错基本相同,说明大凉山断裂带开始于该地区水系成型之后,而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其他断裂带上的总位错远大于水系所反映的位错;(4)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和用断错地貌和GPS观测结果估计的水平滑动速率3~4mm/a,都表明大凉山断裂带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一样也是一条强震构造带;(5)在滑动速率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并假定各断裂带在整个发育历史中滑动速率基本不变,大凉山断裂带产生11km的滑移量需要2.7~3.7Ma,而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带完成47~53km的位错量需要12~18Ma.进一步推断,新生的大凉山断裂带产生于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的“裁弯取直”,而“裁弯取直”是由于青藏高原南东块体相对刚性的顺时针旋转造成的.随着“裁弯取直”的持续发展,大凉山断裂带将可能逐渐取代安宁河和则?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天马和谢坊试验场的三角和基线观测资料进行了应变分析,获得了该试验场的主应变值、主应变方向以及剪应变值。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场的地壳形变特征基本上是由通过该场地的断层所制约,反映了该断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5.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存在明显的深部超压系统(4400m以下)。通过对超压段地质、钻井、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发现,超压段多为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大多几米到十几米厚,孔隙度在8%以下,已经过充分的压实,进入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远大于1.2g/cm~3,砂岩、泥岩段同时具有高声波时差和低电阻率特征,井旁地震速度具有异常低值特征,超压顶面形态不规则,穿层分布,并且宏观上往往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经过分析,欠压实以及煤层不是超压带低速的原因,烃类生成尤其是天然气生成对现今超压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6.
网格锚定单体碟形网箱的水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碟形网箱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但其良好的抗流抗变形能力和可沉降特点使其在大风大浪水流湍急的深海水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能在深水碟形网箱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网箱,必将对我国的养殖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凝集参数法,利用Orca Flex软件建立网格锚定的深水碟形网箱模型,并进行了多海况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波流联合作用下,对锚绳张力影响最大的为海流流速,其次为波高,周期对张力的影响并不明显;锚绳最大张力并非出现在入射波与流速同向的情况下,而是发生在两者存在某一夹角时;浮环最大倾角随流速和波高线性增大,随着波浪周期增大而减小;此外,下沉能明显改善网箱系统和锚绳的受力。 相似文献
107.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对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利用生物标记化合物,着重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内陆盐湖相地层中的油源对比问题.主要应用甾烷的母源参数与成熟度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油/岩综合指纹类型曲线对比法.查明了这组同时代但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各有其相应成熟级别(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的源岩.表明它们是不同成烃演化阶段的产物.研究证明,迄今柴达木盆地所找到的石油,大部分是低成熟的,而成熟和高成熟的油气资源还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去冬今春以来,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话题成为舆论的热点。各种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海内外华人反应强烈。《海洋世界》编辑部就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电,要求介绍“台湾海峡隧道”的情况。为此,本刊编辑部派记者弟增智、金星宇专门采访了清华大学2 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吴之明教授。现将采访内容如实奉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9.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山间盆地,发育了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详细记录了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构造活动历史。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厚约1040m并具有精确古地磁年代控制的红沟子剖面(包括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和七个泉组)开展精细沉积学研究,包括岩性特征与沉积相、砾岩与砂岩含量变化、剖面沉积速率变化特征以及沉积区物源分析等,结果表明:1)红沟子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相经历了下油砂山组(>17.0Ma) 的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平原相到上油砂山组(17.0~9.8Ma)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扇三角洲前缘相,再到狮子沟组(9.8~5.0Ma)扇三角洲前缘相,最后转为七个泉组(16.5Ma、9.8Ma以及16.5~5.0Ma)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北部的阿尔金山地区。基于上述认识,将红沟子剖面晚新生代沉积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1)>16.5Ma 主要以粗颗粒砾岩为主的冲-洪积相沉积;2)16.5~9.8Ma 沉积环境主要为半深湖或前扇三角洲,以泥岩或泥灰岩等细颗粒为主,沉积速率较低;3)9.80~8.53Ma 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前缘,岩性变粗且有大套砾岩堆积,沉积速率达到剖面最高值,并在9.8Ma存在不整合面;4)8.53~7.48Ma沉积环境基本与上一阶段类似,砾岩含量减少,砂岩沉积相对增加,沉积速率呈现低值特征;5)7.48~5.00Ma 主要是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砂岩含量较高,沉积速率较高。因此,进而分析指出构造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沉积特征演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研究区及周缘新生代构造与沉积特征演化模式图。综合对比前人资料,发现红沟子剖面沉积特征在9.8Ma的变化,特别是沉积速率的陡增在阿尔金山具有普遍性,与前人不同方法捕获的晚新生代阿尔金山乃至整个高原东北部地区的构造隆升时间基本一致,认为红沟子剖面沉积特征在9.8Ma的突变可能是对阿尔金山乃至青藏高原东北缘约10Ma一次大范围隆升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