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3篇 |
免费 | 191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篇 |
大气科学 | 71篇 |
地球物理 | 96篇 |
地质学 | 521篇 |
海洋学 | 101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57篇 |
自然地理 | 1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962.
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出该区在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改造作用下可能残存的5套含油气组合。总结了区内典型的成藏特征,提出该区下古生界地层中油气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征,并经历了“古油藏”阶段,构造隆升剥蚀作用是造成油气保存条件不好的重要因素。提出在晚期构造强烈改造区中也存在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这类地区主要位于“隔槽式”褶皱主背斜的断层下盘、两翼潜伏构造及复向斜等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区域性泥岩盖层分布地区。研究区地层中存在原生、次生、再生型油气藏,无论哪类油气藏,“构造型油气藏”在构造强烈改造后保存下来的几率变小,“非构造型油气藏”(主要是岩性油气藏)保存下来的几率较高。通过分析研究区古油气藏的破坏条件,提出了五大类10亚类油气藏破坏类型划分方案,指出研究区存在多种破坏类型的古油藏。 相似文献
963.
在岩性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产水存在多种类型,气水分布在纵向和横向上都相对复杂。根据试气、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将苏西盒8气藏气井产水划分为纯水层、致密水层和气层产水三种类型,分析认为主要受构造条件,砂体分布,成藏环境,储层岩性与物性方面控制。除局部边底水类型的纯水层外,在盒8气藏部份井区中,孔隙中残留了大量地层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储层条件变差,气体驱替能量不足以使水大规模排驱而造成的,进而形成致密产水层和气层产少量水。 相似文献
964.
体密度是物体特征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信息的动态监控可用来快速判断物体体密度是否发生变化。目前最常用的体密度监控方法是基于图像重建的近似计算,该方法首先利用锥形束投影数据实现体积重建,然后对物体的密度函数积分求得物体的体密度。这种方法算法复杂度较高,很难实现对体密度的实时动态监控。本文提出一种直接基于锥形束投影的体密度快速监控方法,不需要图像重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动态监控物体体密度变化时,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精确性,可以满足实际的动态监控需求,因而在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5.
文章阐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定义、成矿构造背景、隐爆角砾岩及其矿床特征、成矿流体特征以及隐爆角砾岩成岩-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进展。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多产于古老地块活化区、中生代断陷盆地边缘、滨太平洋岛弧火山岩带内。矿体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多赋存于斑岩体的顶部。侵入岩具有富碱、富硅特征,属Ⅰ型花岗岩类。当侵入体顶部高热能流体压力大于围岩抗拉强度和最小主应力之和时发生隐爆作用而形成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筒垂向可分为裂隙相、震碎相、爆破相和通道相;角砾粒径从中心到边缘水平分带一般呈由小到大的趋势。成矿流体由于爆发作用瞬间由封闭体系进入半开放或开放体系,产生较大的压力梯度,流体减压沸腾、混合、不混溶和水岩反应等引起成矿元素稳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金络合物的溶解度降低而产生金矿化。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及流体演化分别具有"自下而上-顺次推进-序次叠加"和"升温-(爆破)沸腾-降温-升温-(爆破)沸腾-降温"的演化过程,其中"沸腾-降温"阶段为矿质主要沉淀阶段。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成矿具有"一体多型""一筒多型"的特点,运用矿床系列-成矿系统理论指导勘探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6.
967.
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铜铁多金属矿集区之一,近期勘查工作在矿集区北部的黄屯地区取得找矿突破,发现了数个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床.对安徽庐枞盆地黄屯地区的侵入岩开展了较为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旨在确定黄屯地区岩浆侵入活动时限和揭示岩浆演化过程.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及... 相似文献
968.
昌潍坳陷潍北凹陷热历史和油气成藏期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模拟计算了昌潍坳陷潍北凹陷 6口井的热演化历史,认为在孔店组沉积时期的古地温梯度较高,可达 4.4~53℃/100m,随后地温梯度逐渐降低,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时期为 4.2~49℃/100m,馆陶组沉积时期为 4.0~47℃/km,现今为 3.8~4.2℃/km。同时,根据测量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和恢复样品的沉积埋藏历史、源岩的热演化历史和生烃史,认为该区有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在孔店组沉积末期(距今 52~50.5Ma),第二期发生在沙河街组四段沉积中期至沙河街构造运动期间(距今 43.5~36Ma)。沙河街构造运动对潍北凹陷的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潍北凹陷的油气充注以第二期的充注为主。 相似文献
969.
东营凹陷第三系流体物理化学场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营凹陷第三系为最重要的油气层系旬流体物理化学场及其演化特征:①地温梯度较高(现今地温梯度为3.6℃/100m),自凹陷形成以来,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变化不大;②地层流体压力为中等超压-强超压,在剖面上可划分为静水压力过渡压力带和地质压力带;③地层水主要表现为沉积埋藏水的特点,并经历了沉积作用埋藏与淋滤作用并存和埋藏封闭作用3个演化阶段;④存在着静水压力、过渡压力和地质压力3个流体动力系统,其中过 相似文献
970.
桂西北超微粒浸染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西北地区超微粒浸染型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①桂西坳陷中的隆起区边缘是成矿的地质构造前提条件.其中发育基底断裂活动带是先决条件;②有利的布矿构造系统是矿床、矿体就位的重要控制因素;③有利的层位、岩性组合和岩石特征是矿体就位和矿化强弱的重要控制条件;④同生构造是有利的附加条件;⑤晚古生代中基性海底火山喷溢是必要条件,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是有利因素;⑥表生氧化淋滤和富集及保存是重要因素。基于此明确了找矿条件,另外据矿化特征和主要矿物成因及找矿矿物学研究确定了找矿标志,最后建立了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