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70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831.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及其成因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藏南拉轨岗日带出露一系列穹状隆起,具有变质核杂岩体典型的3层结构型式。变质核由拉轨岗日岩群变质杂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组成,围绕变质核发育多层顺层拆离断层,盖层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浅变质岩石。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与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及相关隆升作用过程中发生热隆伸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2.
833.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类型与构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带两种基本坡折类型和无坡折的平缓地貌,由此决定了陆相断陷盆地有三种基本的层序类型,这就是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A型层序;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B型层序;无坡折的平缓型层序——C型层序。这三种层序在纵向上有规律的叠置组合就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断陷盆地层序的充填序列一般为C→A→B→C型,但也可发育成其他类型如A→B→C型或B→C型。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的低位域砂体和高位域扇三角洲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34.
基于FPGA的高动态P码直捕算法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周期精密测距码(P码)的直接捕获技术对提高导航接收机的性能十分关键,为了设计出高动态、低信噪比环境下的P码快速直接捕获接收机,采用部分匹配滤波器组实现伪码时域并行搜索,结合小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匹配滤波器输出的部分相关值进行功率谱分析,完成多普勒频率偏移的并行搜索。硬件实现时结合FPGA的特殊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采用并行流水机制处理ADC的采样信号,对于每一个采样点,均可以在下一个采样点到达之前完成该点的码相位和频率的二维搜索。对比国内外P码接收机的研究成果,算法在捕获时间上有很大改进。在信号功率为-165 dBW,伪码相位±1 s的时间不确定度,以及多普勒频率偏移±16 kHz的条件下,捕获时间小于10 s,完全适用于高动态环境下的P码快速直接捕获。  相似文献   
835.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over Arctic floating ice is presented by using about 50 atmospheric profiles and relevant data sounded at an ice station over Arctic Ocean from 22 August to 3 September,2003.It shows that the height of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in da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tability boundary layer in night.The boundary layer can be described as vertical structures of stability,instability and multipl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lative warm and wet down draft air from up level and cool air of surface layer is significant,which causes stronger wind shear,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version with typical wind shear of 10 m/s/100 m,intensity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of 8 ℃/100 m.While the larger pack ice is broken by such process,new ice free area in the high latitudes of arctic ocean.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ir/ice/water are enhanced.The fact helps to under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nd its effect in Arctic floating ice region.  相似文献   
836.
用1978年和1982年36个磁暴期间的太阳风、行星际磁场(IMF)和地磁资料,分析和检验已有的两类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函数.结果表明:Akasofu提出的耦合函数ε能大致地预报亚暴和磁暴的发生。ε开始起重要作用时即出现亚暴;电离层能耗达到饱和值是发生磁暴的标志。ε与磁层体系能耗之间有接近于对数量的线性关系.用1978-1986年的资料,分析环电流和极光区电离层能耗在121个太阳自转周内的分布表明,日面上可能存在相对持久的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837.
利用1961—2012年格尔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散射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2年格尔木地区散射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为98.37 MJ·m-2/10a(P<0.05);散射辐射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年最高值为333.32 MJ/m2,约占年总量的13%,最低值为108.35 MJ/m2,仅占年总量的4%。散射辐射夏季日总量(14.67 MJ/m2)约为冬季日总量(6.54 MJ/m2)的2.2倍,四季散射辐射日变化曲线均呈明显的单峰型,正午前后最大;散射辐射随总云量增加而增大,卷层云时散射辐射值最大,积云时最小;有积雪时散射辐射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地面积雪对散射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地表和大气的多次反射使到达地面的散射辐射增加。  相似文献   
838.
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指出残余盆地将是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地质特征和演化规律高度复杂,勘探难度很大,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成藏学过程是残余盆地研究的核心问题,介绍了针对残余盆地地质特征和勘探需要而开发的残余盆地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软件系统的概况和在其中关键技术方法上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39.
Estimates of near surface layer parameters over 78°N drifting ice in ice camp over the Arctic ocean are made using bulk transfer methods with th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s operated by the Chinese 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in August 22-September 3,2003.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 radiation received by the snow surface is only 3.6 W/m2,among which the main part transported into atmosphere in term of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which account for 52% and 31% respectively,and less part being transported to deep ice in the conductive process.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momentum is about 1.16×10-3 in the near neutral layer,which is a little smaller than that obtained over 75°N drifting ice.However,to compare with the results observed over 75°N drifting ice over the Arctic Ocean in 1999,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thermodynamic and momentum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ea and air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with latitudes,concentration and the scale of sea ice.It is very important on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a-air-ice interaction over the Arctic Ocean when studying climate modeling.  相似文献   
840.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对西非陆缘盐构造样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刻画,剖析了其形成演化机制与控制因素。西非陆缘盐上地层滑脱形成典型的薄皮构造,前缘发育挤压变形,后缘发育拉张变形,两者之间为过渡变形。拉张区发育白垩系盐筏、前盐筏、新近系盐筏等盐构造;过渡变形区以发育各种底辟构造为特征;挤压变形区主要发育侵位盐席构造。重力滑脱作用是被动陆缘盐构造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驱动机制,重力扩展作用在大陆边缘成熟阶段作用明显,在陆缘演化早期并不突出。陆缘构造活动控制盐构造的形成,差异沉积负载作用影响着盐上地层滑移特征,而盐下底形对盐岩流动、盐上地层滑移速率及相关断裂体系的产生与沉积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