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间地层对比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内容.由于测井资料的井间对比存在穿时问题,因此提出一种井震结合的等时地层对比方法.从岩心资料出发,利用岩心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刻度,并充分利用现代测井新技术,对测井资料进行岩相、沉积(微)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层位标定,把单井分析结果标注到地震剖面上去,确定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地质意义.分别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岩相、沉积相以及层序地层特征,通过层位标定后,使得这些特征在剖面上和空间上达到一致来保证标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具有等时意义的地震强同相轴的控制下,参考约束地震反演剖面,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结果完成井间等时地层对比.这样的对比保证了井间对比的等时性,又确定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地质意义,使测井、地震、地质三者紧密结合.这一方法对于建立正确的地层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在胜坨油田某区块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宝石级翡翠的研究金志升朱成明蔡恩照(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翡翠人工合成天然硬玉本文以实用为原则,模拟天然硬玉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化学试剂为主要原料,利用高压固相转变的原理对人工合成宝石级翡翠的机理及工艺条件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Status of the Recent Declining of Arctic Sea Ice Stud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e past 30 years, a large-scale change occurred in the Arctic climatic system, which had never been observed before 1980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ctic sea ice experienced a special evolution with more and more rapidly dramatic declining. In this circumstance, the Arctic sea ice became a new focus of the Arctic research.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about abrupt change of the Arctic sea ic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revious analys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accelerated declining trend of Arctic sea ice extent in the past 30 years, based on in-situ and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s of atmosphere,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global and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Especially in summer, the rate of decrease for the ice extents was above 10% per decade. In present paper,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tic sea ice and its possible cause are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i.e. the sea ice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of sea ice, ocean and atmosphere and its response and feedback mechanism to global and arctic climate system.  相似文献   
4.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 4和M5. 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 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 40~0. 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布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是岩性差异和色尔滕山山前断裂活动分段差异性共同控制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岩性和构造对地貌的协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济南南部广布巨厚张夏组灰岩,其中赋存优质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出露众多泉水,其流量为800—8000m^3/d。该文通过简述济南地区张夏组灰岩岩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水文地质特征,概略计算与评价其资源量,论证开发利用这一新水源的可行性,以期为济南供水与保泉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西宁地区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浓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2005年9月至2007年7月在西宁获得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受当地冬季取暖和冬季逆温出现频率高的影响, BC浓度的月际变化规律明显, 且变化幅度大, BC浓度高值出现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低值出现在5-8月;日平均浓度为4 240.1 ng·m-3, 其变化范围为957.5~11 045.5 ng·m-3. 受局地人为活动和大气垂直对流扩散等影响, BC浓度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值特征, BC高浓度出现在7:00~12:00和18:00~24:00, 而低浓度一般出现在14:00~17:00和02:00~05:00时段. 与相距90 km的瓦里关全球本底站相比, 西宁BC日平均浓度偏高约13倍, 且月际变化差异大, 但与国内部分城市相比还是较低(除西藏拉萨外).  相似文献   
7.
朱成明  金志升 《矿物学报》1996,16(4):370-376
本文对Ni40Mn30Fe30合金与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的含水叶蜡,在高温超高压下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测至1420℃,压是至5.5GPa,研究了该反应的物质-化学机制,以及反应速率与温度,压力,含水量等参数的关系,对高压下物质迁移运动的固有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永暑礁站的云与天气现象及8级以上大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永暑礁站1989-1998年共10a气象资料,结果表明该站的云和天气现象与8级以上大风关系密切;积雨云和浓积云均可伴有8级以上大风、龙卷和飑等;雨量愈大,愈有利于出现8级以上大风;降雨过程愈长,出现8级以上大风的机率就愈高,但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雷暴和闪电均具有使8级以上大风机率在有雨日升得更高、在无雨日降得更低的作用;在有龙卷(或飑)的日子里,只要龙卷(或飑)不影响本站,本站就不会出现8级以上大风。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间序列的InSAR相干性量级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InSAR数据处理的自适应相干性量级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满足复信号随机平稳的假设前提,并兼顾运算效率与估计精度.此方法生成的相干图具有很好的分布特征,避免了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损失.提出的算法分为两个步骤:(1)根据地物后向散射特性,对时间序列SAR影像进行聚类分析,选择具有同分布的样本,保证SAR影像质地平稳条件;(2)对干涉图进行条纹频率估计,采用极大似然(ML)条纹频率估计方法去除系统相位引起的复信号非平稳性,并根据Cramer-Rao边界条件改善条纹频率的估计精度.以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地区的ENVISAT ASAR数据集为例,本文将新方法与现有方法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较传统方法而言,基于时间序列的相干性估计方法能够得到更可靠、精度更高、空间特征更鲜明的干涉相干图.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三趾马红土广泛分布,其蠕变特性强、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为典型的易滑地层。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衰减规律,为探讨三趾马红土强度时间效应,文章开展三趾马红土蠕变试验研究,获取其蠕变全过程曲线;利用等时曲线法求取其长期强度,并分析影响因素对长期强度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趾马红土蠕变性强,蠕变特性受初始条件影响显著,试样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试验围压越小,其蠕变变形量越大;三趾马红土蠕变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强度损失率为6.67%~34.58%,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小其长期强度越低;三趾马红土长期强度衰减随影响因素变化敏感性不同,随含水率变化最为敏感,随围压变化敏感性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三趾马红土强度损失率变化则呈现不同规律,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低,其强度损失率越大,且其变化幅度随围压变化最为敏感,随含水率变化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