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696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长江口九段沙岸滩的短周期地貌动力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5~10月(洪季)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的逐月滩面高程测量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尤其是应用"碧利斯"台风前后的实测水文地貌资料,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的逐日观测资料,开展了九段沙岸滩地貌动力过程及沉积物对台风响应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东南岸滩演变表现为"岸冲滩淤"的变化规律,即堤岸呈现冲蚀,潮滩在冲淤变化中总体趋于淤积.2006年"碧利斯"台风期间,九段沙上沙波高达2.56 m,增水1 m多,强浪伴随增水,导致滩面平均蚀低6.4 cm,最大蚀深为20.2 cm.台风作用造成滩面冲刷,沉积物粗化,台风过后滩面迅速回淤,粒径变细.这充分表明,暴风浪是引起九段沙上沙岸滩及其沉积物短期突变的重要动力因素.河口潮滩冲淤对流域水沙变化有较敏感响应,长江来水来沙变化是制约潮滩季节性冲淤演化的重要因子.岸滩短期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联合作用.由于潮流和潮位位相不一致,造成涨潮流携高含沙量水体上滩落淤,落潮流携低含沙量滩水归槽,涨潮输沙淤滩被波浪刷滩所掩盖,如此往复,潮滩淤积.最后分析了上沙抛石堤的护岸保滩作用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加固措施.现有的上沙抛石堤能防御常浪冲刷,受台风浪袭击时仅能抵御堤岸蚀退,石堤自身的毁坏难以避免,需经常修护;在潮沟口应设涵洞;基于台风浪的巨大能量,抛石堤块石需增大增重.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综述国内外有关浒苔的研究动态,包括浒苔的生活习性、营养和药物方面利用以及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浒苔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3.
青海湖国际环境钻探信息系统(D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位于亚洲内陆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东邻黄土高原,西连荒漠和沙漠,处于东亚季风湿润区和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带上,对气候和全球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我国西部环境变化、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环境效应及它们与全球联系的极佳场所。以中国科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海洋碎屑沉积物类型进行判别的方法,包括函数的调用和具体操作过程。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使对大量样品进行沉积物类型的判别变得极其容易。同时,对传统的海底沉积物类型分布图的绘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东海黑潮热输送及其与黄淮平原区汛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日本气象厅1956—1990年PN(G)断面观测资料分析东海黑潮热输送的变异特征,并探讨其冬季热输送与黄淮平原区汛期(6-8月)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潮通过PN(G)断面多年平均的热输送达15.74×1014W,其中冬季热输送的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别明显;冬季热输送年际变化的周期主要为对.23.4a、3.5a、和2.6a,长期变化总趋势是70年代末以前各年热输送距平均为负值,对年代末接近多年平均值,进入80年代各年距平值不仅为正且逐年增大;东海黑潮冬季热输送与黄淮平原区汛期降水具有相近的长期变化趋势,两者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6.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以第二次全国污染基线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本海域硝酸盐分布沿岸高,外海低;磷酸盐由外海向长洚口门呈舌形递增。长江口内营养盐含量明显偏高,这主要是长江口径流携带大量沿岸污水进入本违法乱纪 域所致。本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一旦外界条件成熟,极易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67.
山东荣成湾月湖口门落潮干道的推移质输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改进了Gao等 ( 1 994)方法 ,并用以计算潮汐汊道口门落潮干道的垂线平均流速。利用月湖潮汐汊道系统冬、夏季各一个月的潮位资料 ,计算落潮干道的潮流流速和推移质输运率。结果表明 ,流速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呈良好的相关性 ,落潮干道内落潮流的输沙能力高于涨潮流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68.
杭州湾北岸高能潮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纵向泥沙输移中的能量变化,潮滩可分为侵蚀、堆积和稳定三种类型,杭州湾由于北岸潮滩冲淤变化较小,属于基本稳定岸滩。  相似文献   
69.
长江口外高盐水入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75~1982,1987~1990年东海海洋调查、1982~1983年上海市海岸带海洋水文调查和1988~1989年长江口河口锋调查资料,分析了高盐水入侵长江口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高盐水入侵边界的多年平均位置与长江水下三角洲的东边界大致一致,入侵长江口外的高盐水主要源于台湾暖水,冬季尚有黄海混合水入侵的迹象。文中还探讨了高盐水的入侵机理,并阐述了高盐水入侵对入海泥沙输移和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西太平洋暖池展布于热带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其水温终年高于28℃(Wyrtki,1989;张启龙等,1997)。其最主要特征是水温高,热含量丰富。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大洋表面水温(SST)最高的海域,也是全球大气运动最主要的热源地和对流活动的最活跃区。暖池以热量和水汽形式将大部分能量释放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系统。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表明(Philander,1990),暖池海域SST的变化,尤其是它处于高值时的微小变化会对大气环流演变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黄荣辉等,1994;董敏等,1994),暖池SST的异常会导致大气环流,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由此可见,暖池SST的变异对东亚乃至全球气候的异常及灾害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是旱涝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山东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其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可见,夏季降水量的多寡对山东全年的天气变化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山东夏季降水及其长期预测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就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变异对我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成果(黄荣辉等,1994;翁学传等,1996)。然而,在以住的研究中,涉及西太平洋暖池对山东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却很少,迄今尚未见专文报道。本文作者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0~1998年间太平洋2°×2°经纬度格点月平均SST资料、1951~1998年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和1961~1999年间山东省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SST变异对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为山东夏季旱涝预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