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为例,针对海相断陷盆地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复杂、断裂体系发育、地层破碎、有利勘探目标预测难度大等问题.在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基于浅水区钻井资料和深水区地震资料,井震资料紧密结合建立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地层格架,将目的层划分为层序I、层序Ⅱ、层序Ⅲ和层序Ⅳ4个三级层序.岩石类型、沉...  相似文献   
62.
东格陵兰陆架深水盆地群是目前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勘探程度还很低。以收集到的东格陵兰陆架的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研究发现,研究区主力烃源岩为上侏罗统Hareelv组海相页岩和下侏罗统KapStewart组三角洲相泥页岩,主力储层为中侏罗统浅海相砂岩和白垩系深海浊积砂岩,发育陆生海储海盖型和海生海储海盖型两大类生储盖组合,圈闭主要为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盐构造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等。东格陵兰陆架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储量约为323.4亿桶油当量,待发现油气田约300个。  相似文献   
63.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油气晚期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和渤中25-1二类油气田的油气成藏特征.指出两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等浅层油气藏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的二期充注,早期注入的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的油相对较轻,成熟度较高.渤中25-1深层沙河街组油气藏为二-三期运聚成藏,中新世为主要成藏期,上新世末-第四纪时受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发生调整,油气藏中的部分油气向浅层运移,同时有较高成熟度的油气注入深部储层.  相似文献   
64.
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沉积演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共划分出三套沉积层序,即始新统—文昌层序,恩平—崖城层序和珠海—陵水层序。综合应用单井相、地层等厚图、地震相平面图、地震砂岩指数平面图,参考断陷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结合构造背景,综合编制了全区各个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图。南海北部深水区始新统发育三个大型的湖泊区,东部为白云凹陷,西部为松南—宝岛凹陷和陵水—乐东凹陷,该时期表现出比较明显陆相断陷湖盆的分隔性,除了三大湖盆外,还发育5~6个小型湖泊。渐新世早期海进区域集中在琼东南盆地,海水可能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入琼东南盆地,形成东西两个浅海区,中间有浅海相和剥蚀区分隔;东部白云凹陷未发育海进,保持湖泊环境;顺德—开平凹陷亦为湖泊环境,由独立的湖泊相逐渐扩大为连片湖相沉积。渐新世晚期全区发生海进,但海进方向存在差异,东部白云凹陷—顺德—开平凹陷的海水可能由东部进入,由东向西海进;西部琼东南盆地可能存在东西两个海口,海水从两地进入盆地,继承崖城期的海进方向。  相似文献   
65.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多物源充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渐新世晚期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认为白云凹陷从渐新世晚期开始发生海进,海水可能由东部进入,由东向西发生海进。珠海层序内的主要沉积体系域都表现出一致的多物源充填特征,凹陷东北部(BY1-2附近)发育向南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南部发育由西向北东推进的大型S型前积,在凹陷北西部(BY1-1井及其以西地区)发育两个向南推进的中型帚状前积。根据地震速度提取并定量转换出的砂岩指数平面分布图,发现在凹陷东部、北部、西部角、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存在相对高含砂带。综合分析认为在低位体系域发育3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流—扇三角洲)、南部水系(扇三角洲)和东部水系(扇三角洲);高位体系域沉积期发育两大水系,即北部水系(河道—三角洲)和西部水系(三角洲—扇三角洲)。多物源充填特征表明整个渐新世晚期的沉积环境很可能为局限海环境。白云凹陷番禺低凸起南部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和凹陷西部长轴方向三角洲体系有很重要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66.
南海北部盆地基底岩性地震-重磁响应特征与识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性选取东南沿海露头剖面18条,采集245件南海盆地基底可能出现的岩性样品,测定其密度和磁化率,建立各种岩性的密度-磁化率交会图版,以此约束过井地震剖面和重磁异常的地质解释,总结出南海北部盆地基底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4大类11亚类岩性的地震-重磁响应特征.应用重磁震-岩性解释模型逐一对南海盆地北部主干剖面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从而实现了盆地基底岩性的平面填图.这种从盆缘剖面到盆地内部、从岩石物性测量到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方法,在资料获取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南海盆地基底地质研究中,业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相信在其他盆地研究中也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南海北部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构造-热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的大陆边缘,本文在此地区选取了13条典型剖面,进行了构造沉降史和热史的模拟,初步探讨了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其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存在两次热流升高过程,分别为始新世(56.5~32 Ma)和渐新世(32~23.3 Ma).琼东南盆地存在三期加热和两期冷却过程,始新世盆地热...  相似文献   
68.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三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为本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  相似文献   
69.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具有典型的高温高压特征.应用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分析白云凹陷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及地温-地压系统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白云凹陷发育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即浅部为静压型地温-地压系统,深部为高压型地温-地压系统.同时将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进行平面耦合,在平面上...  相似文献   
70.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众多凹陷存在有海陆过渡相沉积,选取浅水区井孔资料相对较多的小型断陷即崖南凹陷作为研究对象,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该凹陷海陆过渡期崖城组地震相进行深入解剖;并综合利用经典沉积模式以及凹陷周缘浅水地区井孔资料来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赋予地震相以地质意义,进而预测了凹陷无钻井资料地区各种沉积相的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