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OpenGL的管线3维显示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管线信息计算机显示其本质上是基于2维抽象符号,不能给人以自然的本原感受,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管线的3维显示问题。从管线3维显示问题的提出出发,结合OpenGL技术中的坐标变换和剪切变换设计一种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循环荷载下饱和粉土地基单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饱和粉土地基中进行了单桩水平静力和循环加载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静载和循环荷载下桩身弯矩与深度的关系、桩身最大弯矩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等,推导出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粉土的p-y曲线,并结合API规范给出了针对粉土地基的相关参数。单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内随着循环次数增大,粉土极限抗力显著减小,文中给出了不同循环次数和深度下粉土地基极限抗力的折减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闪电先导随机模式对不同连接形态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下行负极性地闪过程中大多上行正先导发展时不分叉的观测事实,基于已有的闪电先导二维随机模式,改变上行正先导的模拟方案,使其发展时不产生分叉,并对雷击高建筑物过程中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 (upward connecting leader,UCL) 之间头部-头部连接和头部-侧面连接 (侧击) 的两种形态进行模拟。以高度为440 m的建筑物为例,通过改变下行先导始发点 (高度为1000 m) 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模拟高建筑物上雷击过程中先导之间的连接过程,结果表明:当下行先导始发点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从0增加到700 m时,UCL的长度呈持续增大趋势,UCL受侧击的概率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距离为500 m时达到最大值58%),侧击时UCL连接点以上的部分占整个UCL长度的比例总体呈持续增大趋势 (13%~49%)。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中蕴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是这套白云岩的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盆地东部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多发育在茅三段中下部,纵向上厚度介于3.0~46.8 m之间,平面上沿北西—南东向基底断裂呈带状展布。野外和钻井岩心观察发现,白云岩内发育交织状张性裂缝,将岩石切割呈角砾状,裂缝多被粗晶方解石、白云石充填或半充填。根据围岩和裂缝中白云石晶体形貌和产出状态,在显微镜下识别出4类不同组构的白云石: 第1类为灰泥基质中“星散状”自形粉晶—细晶白云石; 第2类为半自形面状组构细晶白云石,呈他形—半自形镶嵌状; 第3类为具“雾心亮边”的自形晶面状组构细晶—粗晶白云石,具糖粒状结构,晶间孔隙发育; 第4类为脉体充填的粗晶鞍状双晶白云石。背散射照片显示前3类白云石的“雾心”部分晶面混浊、表面分布方解石残斑及微孔, 而第3类白云石的“亮边”部分与第4类鞍状粗晶白云石脉则晶体明亮、洁净、致密,属新生矿物。上述4类白云石的成分均具有富Ca和贫Fe、Mn、Sr的特点,MgO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前两类白云石MgO含量总体低于白云石标准计量,而后两类白云石的MgO含量则接近或略高于标准计量。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茅口组白云岩主要经历了2期白云化作用,初次白云化作用形成第1类、第2类白云石及“雾心”白云石,二次白云化作用形成“亮边”白云石和粗晶白云石脉体; 2期白云化作用均发生得很早,可能始于同沉积期至浅埋藏期。白云石原位微量元素和原位锶同位素分析表明,白云化作用流体具有混源的特点,流体可能由富Ca地下水以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混合而成。推测中二叠世末期峨眉山地幔柱的喷发引起四川盆地内基底断裂再次活动,造成茅口组内张性构造裂缝发育,这为白云化流体混合及运移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5.
荆江三口的分流对于洞庭湖区的水资源、河湖生态系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发生显著变化,亟需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适应性对策.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三口径流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评估了水库不同下泄方案对推迟荆江三口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年径流量呈递减趋势,2003年以后分流比...  相似文献   
16.
地闪近地面形态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已有闪电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截取近地面区域,保持闪电其他基本参数不变,通过改变闪电的空间形态,对同一背景下的闪电进行多次模拟,研究闪电近地面空间形态的差异对闪电击地点位置、上行先导长度、上行先导触发时下行先导的尖端位置及连接过程形态等参数的影响,并探索闪电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闪电近地面空间形态会使上行先导长度在77~609 m区间内变化,大部分集中在100~200 m,也会使上行先导触发时下行先导的尖端位置分布在建筑物上空的一个椭球形空间内。同时,闪电近地面空间形态的差异也会使地闪连接形态呈多样性。另外,近地面闪电下行先导长度与上行先导长度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而其他闪电参数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不仅可以加深对闪电空间形态不确定性的理解,同时也对以后的模式建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是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重要免疫指标之一。本文研究了栉孔扇贝在17℃下,分别经水温突变(11、23和28℃)和不同温度(5、11、17和23℃)干露处理后,应用以抗栉孔扇贝全血细胞单抗和颗粒血细胞单抗分别为第一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细胞数量、颗粒血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温骤变全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变化显著,全血细胞数量11、23℃组均先升高后逐渐趋于对照组,28℃组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组;颗粒血细胞数量及其比例11℃组显著增加并始终高于对照组,23℃组显著降低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28℃组始终低于对照水平。不同温度干露后,全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海水恢复后,5℃组较11、17℃组更接近对照组,23℃组干露12h扇贝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全血细胞及颗粒血细胞数量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敏感;较低水温有利于细胞数量的提升,较高水温下细胞数量下降显著;低温干露后细胞数量恢复较好,高温干露扇贝存活率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潮流物理模型,研究分析了唐山国际旅游岛内海水动力和水体交换能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侧排水河河宽度现有宽度较窄,内海东侧水流动力较弱,水体交换能力相对较差。拓宽排水河宽度,能有效增强内海东侧水动力,提高水体交换能力。适当拓宽排水河宽度,能改善唐山国际旅游岛内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整装勘查矿区黑石沟矿段48线HSNCM48-1钻孔为例,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硐室开挖变形情况,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支护措施和监控点位置。对硐室开挖支护前后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总位移和塑性区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监控点开挖支护前后用多点位移计测量位移的真实值和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的模拟值分别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可以得到,运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的硐室围岩变形情况,对分析硐室的位移场、确定支护措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江与洞庭湖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湖区的水文过程,定量分析了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与洞庭湖出湖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减少了荆江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同时也改变了洞庭湖湖容变化的速度;相比还原情况,各典型年下9-10月洞庭湖出湖水量均明显减少,且10月份减少幅度大于9月份,11月变化不显著;9-10月荆江三口水量变化是洞庭湖出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1月主导因素是湖容的变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三峡水库蓄水量与洞庭湖出湖水量、湖容变化量的响应关系,在湖容不变情况下,洞庭湖出湖水量减少量约为三峡水库蓄水量的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