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缺乏强震地面运动观测资料的上海地区用烈度资料建立该区的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采用一种新方法——比例系数法计算其标准偏差,并通过实例验证这一关系。最后对该区未来百年内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2.
板块构造格局是大地构造的基础科学问题,涉及到大尺度的盆山关系,控制了洋陆格局、造山带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因而可以用来揭示大洋关闭、造山隆升的过程.早古生代末是中国3个板块的构造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基于经高置信度遴选的古地磁数据和全球古地磁数据库,结合大地构造比较学的地质亲缘性对比分析,利用GPlate软件重建了晚前寒武纪至早古生代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提出奥陶纪末-志留纪是中国3个板块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440 Ma之前,中国3个板块的空间格局是N-S/T格局(即华北在西、华南在东北,塔里木在东南),440 Ma后中国3个板块的空间格局转为T-N/S格局(即塔里木在西、华北在东北,华南在东南),并一直持续到现今中国3个板块的格局.这个重大转变与晚前寒武纪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和早古生代末中国3个板块之间的洋陆格局变迁密切相关,是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向缩短的大地构造环境转变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23.
强度折减数值分析方法在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其中FLAC3D已成为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主流计算工具。FLAC3D自带强度折减计算模块,因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二分法"的强度折减法,但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对FLAC3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二分法"强度折减法的全面优化,包括初始应力场载入优化和计算时步上限优化,建议计算时步上限取初始应力场计算时步的1.50倍,此时既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节省计算时间。利用优化后方法对某公路复杂三维填方路基边坡进行了三维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本文方法计算效率较其他改进的强度折减法至少提升50%,较程序自带模块提升了300%以上。  相似文献   
124.
任战利  祁凯 《地质科学》2018,53(3):959-971
渭北隆起发育多套烃源岩,是寻找油气的重要战略区。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变化规律及热演化历史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大量反射率测试资料及裂变径迹分析资料,确定了研究区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及变化规律,在恢复剥蚀厚度及埋藏史的基础上,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表明:渭北隆起上三叠统延长组处于生油阶段、石炭—二叠系、奥陶系处于生气阶段,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总体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关系为似线型,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末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40 Ma以来,研究区整体快速抬升冷却。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渭北隆起不同层位最高热演化程度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从寒武纪到侏罗纪,地温梯度总体较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古地温梯度最高可达46.0 ℃/km;晚白垩世以来,由于地温梯度降低及地层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温度明显降低。渭北隆起奥陶系、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天然气生气高峰期、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生油高峰期均在早白垩世,生油、生气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高地温梯度、构造热事件的控制。新生代以来渭北隆起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快速抬升冷却,地层温度明显降低,烃源岩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125.
CryoSat-2卫星测高计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欧空局地球探测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Cryo Sat-2卫星于2010年携带着Ku波段SIRAL(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发射升空。Cryo Sat-2任务的优势在于高精度地测量两极海冰厚度以及监测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冰盖的变化,同时92°的近极地轨道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先前遥测卫星的高纬数据缺口。本文对Cryo Sat-2卫星的科学目标、科学需求、任务概况、仪器载荷以及数据产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重点强调了Cryo Sat-2的首要载荷SIRAL和数据校准,最后探讨了Cryo Sat-2在极地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6.
北部湾油田完成国家任务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开采的南海北部湾油田,至今年9月底止已生产原油90万吨,提前3个月完成国家下达的今年年计划任务.北部湾油田由涠10—3油田、涠11—4油田组成.今年初以来,南海西部公司为了使油田高产稳产,积极主动采取各种...  相似文献   
127.
我国海上最大的合作油田投产我国海上目前最大的对外合作油田——南海流花11—1油田,于今年3月29日正式投入开采。这个油田仅次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距香港东南190km,水深300m,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亿吨,高峰期年产量可达249万吨。这一油田是由中国...  相似文献   
128.
南海油气勘探有重大发现今年以来,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在勘探我国南海石油夫然气中,又获得了一些重大发现。在五个地质构造上勘探的6口井中,有4口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进一步探明了南海石油天然气的地质储藏情况。再次证实我国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  相似文献   
129.
南海一油田又有新发现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勘探的我国南海北部湾涠12-1油田,最近在打油田生产井中又有新的发现。在3000多米地层处,发现了4层新油层,厚度约70m。据石油地质专家测算,该油田又可较大地增加原油地质储量。涠12-1油田在去年已被南海...  相似文献   
130.
在平顶山市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平顶山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中心主动联合技术支持单位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服务。2月5日,平顶山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中心组织技术力量研发的在线实时疫情地图正式上线。这是全省首个上线的疫情地图,通过“天地图·平顶山”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向社会即时发布平顶山地区疫情防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