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11.
都军  高军凯 《中国沙漠》2017,37(4):770-774
选取张掖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 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张掖市年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冬季降水量和其他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4年张掖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1982-1984、1995-1996、2007-2013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年最大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分别发生了6次和1次突变,其中年最大降水量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63年、1980年、1982年、1984年、1987年和1991年;冬季降水量1964年后呈显著增加趋势,1969年降水量突变增加。而其他季节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突变增加分别在1963年、1967年和1969年发生。  相似文献   
112.
揭示致密砂岩的破裂机制对致密油气储层压裂设计和压裂缝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砂岩试样,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研究了试样破裂过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声发射定位事件的信号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序列。此外,对破裂后试样进行了CT扫描,基于CT切片图像观测了试样内部破裂特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不同围压下,声发射时空演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加,声发射事件主要发生时段后移。(2)围压对声发射特征参数累计振铃计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压密阶段,其他阶段累计振铃计数呈相似变化趋势。不同围压下均可将累计振铃计数快速增加的瞬间作为岩石即将破裂的标志。(3)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破裂形态趋于简单化,由拉张破裂为主的复杂形态逐渐转变为单一的剪切破裂形态。(4)CT扫描切片直观地反映了试样的破裂形态,与声发射定位所得试样整体破裂形态相吻合,并且在声发射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了裂纹分布情况与各裂纹相互作用过程。采用声发射定位技术与CT扫描双重方法,研究试样破裂过程,对于深入研究岩石破裂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通过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纤维量、不同压实度纤维加筋黄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由14%增加到18%时,黄土的黏聚力逐渐减小,当其大于20%时,黏聚力c急剧减小;当黄土的含水率为18%时,内摩擦角φ最大,黄土的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纤维材料在黄土中呈面状、网状和团状分布,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均随纤维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纤维量0.5%为最优纤维量;纤维含量小于最优纤维量时,内摩擦角随压实度的增大变化较小,当纤维含量大于最优纤维量时,内摩擦角变化较大;同时,在实际应用方面,该试验给出了含水率、纤维量和压实度与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函数关系,对黄土地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范宁  年廷凯  赵维  鲁双  宋雷  印萍 《岩土力学》2018,39(9):3195-3202
海底泥流是海底斜坡发生失稳滑动后,经复杂的水土交换作用演变成的稀式海底滑坡体,表现出土体和流体的双重特征,而现有的测试方法难以获得低剪切应变率下连续变化的强度值,不能很好地揭示其综合强度特性。利用新型全流动贯入仪和RST流变仪,对模拟海底泥流在不同剪切应变率下的流变和强度特性进行了多组试验研究,并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不排水剪切强度、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与含水率的相关性。基于剪切稀化理论,提出分阶段拟合模式来描述海底泥流从低剪切应变率到中高剪切应变率的流变关系;通过多种常规流变模式拟合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出新流变模式的适用性和优势。考虑强度软化的影响,建立了全剪切应变率范围内海底泥流的不排水剪切强度模型,为海底泥流运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灾害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116.
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在海底斜坡稳定性评价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已有成果未考虑地震荷载以及多土层海底斜坡可能出现的局部破坏机制。基于上限定理,推导了拟静力水平地震条件下多土层海底斜坡外力功率与内能耗散率平衡方程;结合强度折减技术和最优化方法,求解了海底斜坡整体和局部地震稳定性安全系数,并实现了多土层海底斜坡的局部滑动面搜索;通过典型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水平地震条件下两种组合土层海底斜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通过与数值解对比,其结果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海底斜坡稳定性并有效预测滑移面位置。最后,将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应用于一海底斜坡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17.
厄.尼诺事件和地球自转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安  季凯帆 《天文学报》1989,30(2):160-165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在假定研究区的热流符合某一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借用现今镜质体反射率实测值R0并采用最优化法反演古热流和古地温。对于受热过程不复杂而又年轻的地区,可用线性函数模型;在经历过高热的地区可用指数函数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在四川盆地采用指数函数模型进行了应用试验,并以女基作为例作了介绍,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9.
土地整理—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丹斌  尚凯 《河南地质》2001,19(2):93-100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根本途径,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论述了土地整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的实践经验和成效,同时就河南省土地整理的现状提出了若干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0.
曹新来  边庆凯 《地震学报》2004,26(7):154-161
分析华北地区20余年地下水动态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部分井水位动态在几次强地震前短期阶段出现形态相似的下降变化. 其特征表现为水位以突变下降或加速下降开始,转折后变为速率较缓慢的上升,其幅度比下降幅度小得多;地震发生在水位缓慢上升过程,震时或震前水位大幅度上升. 这种下降形态的异常在华北地区上百口观测井中记录虽然不多,但是在几次强地震前不同的井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变化过程. 表明地下水的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一定的重现性,在不同的强地震前可重复出现. 因此, 有必要研究这类异常的成因及其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