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地震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的原理及方法、观测系统的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并在受地铁干扰严重的江宁台进行实验观测。初步观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观测结果与直流观测结果相当,能满足台站实际观测需求,同时达到抗干扰目的。证明采用交流供电方法进行地电阻率观测,能够在较强干扰背景下获取较高的信噪比,很好地抑制城市地铁、轻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32.
针对由于缺少对地理空间数据访问控制安全威胁因素的详细分析使得现有的地理空间访问控制模型不够完善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地理空间数据访问控制安全威胁模型——STALE模型。该模型结合空间关系、多尺度、属性等地理空间数据特征,详细描述了地理空间数据文件与数据库在访问控制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针对模型中各类威胁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STALE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3.
根据公路勘测设计的特点,阐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数字高程模型的建模方式,讨论了适应于公路勘查设计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集方法等问题,总结了数字高程模型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基于风云-3B(FY-3B)卫星的微波成像仪(MWRI)数据对HUT模型(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now emission model)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18.7 GHz还是36.5 GHz水平极化亮温,HUT模型模拟亮温都与MWRI亮温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本文对消光系数进行了本地化改进,得到了改进的HUT模型(IMPHUT模型)。IMPHUT模型在18.7 GHz水平极化和36.5 GHz水平极化时的模拟亮温偏差分别为-0.91 K和-4.19 K,较原始的HUT模型模拟精度(偏差分别为14.03 K和-16.33 K)有很大提高。最后,利用遗传算法进行雪深反演,基于IMPHUT模型的雪深反演(偏差为-6.79 cm)优于HUT模型和Chang算法,反演与实测雪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5.
研究单幅图像与2D地理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可推动其在GIS中的深入应用。在阐述单幅图像空间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单幅图像中的地平面映射至2D地图的空间化方法。首先,采集大量的单幅图像并基于决策树进行训练,分为地面和非地面两类,建立分类器;然后,基于近似水平的约束,选择摄像机中心坐标及方位角,实现图像中地面区域的坐标到地理空间坐标的转换。以大学校园拍摄的大量单幅图像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地平面空间化的精度和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主光轴近似水平或灭线位置估计较准确的图像的空间化效果较好,可为单幅图像在GIS中深入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在分析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学相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平面约束的监控视频与2D地理空间数据的几何互映射模型和面向互增强的内容互映射模型,并就其应用进行了介绍。针对几何互映射中存在的地面起伏对映射的影响以及监控视频空间分辨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该模型适合于地面区域为多个平面的情况。研究表明,监控视频与2D地理空间数据可以实现一定精度下的互映射,能够满足视频监控系统与GIS的深度集成。  相似文献   
37.
目前我国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受地铁、 轻轨等干扰的情况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质量. 地电阻率交流观测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解决此类干扰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该观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际观测过程进行模拟, 给出在不同参数条件下, 分别采用数字滤波器法、 频谱分析法和相关检测法进行信号检测所得到的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差结果; 最后, 通过对3种信号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给出频谱分析法在地电阻率交流观测中可以作为最佳信号检测方法的建议, 为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
我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观测在中国开展了近50年,各种电磁干扰以及一些与地震无关的地表覆盖层电性结构变化一直影响着地电阻率观测,特别是近年来,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为了抑制和减小电磁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多个台站开展了试验性的井下地电阻率观测。通过对我国目前开展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调研,总结了观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井下观测装置技术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较合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9.
2000年6月,位于临清坳陷东部的梁古1井在3 360~4 100 m(中下奥陶统)近800 m井段发现灌装样气异常,异常幅度一般为20 000~60 000 μL/L,最高达80 195 μL/L.在对3 361.77~3 480 m井段进行中途测试时,气体中的CO2含量高达99.18% ~99.58%,并含微量甲烷和氮气,用5 mm油嘴对3 518.8~3 537 m井段进行试气,日产二氧化碳气10 017 m3.2001年,该坳陷内正在施工的德古2井又在上第三系馆陶组发现灌装样气异常,最高异常幅度达330 000 μL/L左右,是梁古1井异常幅度的4倍以上.初步研究认为,这两口井产出的二氧化碳气为岩浆-幔源成因.  相似文献   
40.
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华松  张兴国 《山地学报》2006,24(6):739-743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山区旅游小城镇带来了生机,但粗放型经营对城镇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风貌形态等带来建设性破坏。结合山地旅游小城镇生态资源脆弱性、建设用地局限性和人口集聚不均衡性等特点,提出了旅游环境保护、城镇景观优化及城镇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促进山区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