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15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可分为代谢性和非代谢性两类。前与代谢产生的酶、化学配位体、排泄物对铀酰的络合、还原有关;后是由细胞的负电位与带正电荷的UO2^2 间产生生理-化学作用,导致铀的生物吸附、吸收、离子交换和沉淀。它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力无关。综述了厌氧菌、喜氧菌富集铀的实验结果、富集机制和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2.
镉在土壤中吸附与沉淀的特征与界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吸附和沉淀反应虽然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但是,二者彼此依存,相互作用和制约,二者界限除考虑体系中Cd量和环境pH,Eh等因素外「CO^2-3」/「OH^-」关系及其质量浓度也是重要因素。在酸性条件下,吸附反应起主控作用;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反应起主控作用;在pH介于6.5-8.5范围,吸附与沉淀综合利用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43.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光辉 《水科学进展》2002,13(3):389-396
土壤侵蚀已成为极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它进行准确的预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并对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促进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4.
海河流域平源浅层地下水消耗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费宇红  张光辉等 《水文》2001,21(6):11-13,10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储量消耗过程、空间分布及机理研究,揭示了区内地下水系统与相邻层圈之间之分通量因人为活动影响而发生剧变的规律,并在现状开采与补给条件下警告性预测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5.
黑河流域水循环演化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环境同位素研究和指数加权量化分析表明,黑河流域水循环演化主要受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中游区人类活动对黑河径流水文过程变异影响强度达85%,以至成为下游区湖泊干涸、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如下论点:实现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下游区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关键是规范中游区人类用水,使其符合黑河流域水循环自然规律,并建议正确处理兴修水利工程与地下水涵养的关系,着眼于整个黑河流域生活、生态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强化生态需水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地下调蓄和地表—地丁水联合优化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46.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是决定地下水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得出参评指标中痕量指标较多时,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受极值影响较大,并且未考虑参评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的物理意义难以界定,不适用于综合指标评价;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相乘相加算子考虑了所有参评指标的权重,并以隶属状况判定评价等级,评价方法较为合理,但是当单项毒理指标超标但浓度较低时评价结果失真,经修正后失真情况得以消除,评价结果也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147.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人口近1.3亿,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华北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6 063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34 项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平原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污染,但比浅层地下水轻,未受污染的深层地下水占87.14%。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基本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大量实测资料及综合研究表明,在内陆干旱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变异影响状况具有独特的标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当水循环中研究区径流量实测值离均系数小于0时,表明这时该水循环过程已失去了天然状态特征,实测径流量累计过程线明显偏离天然径流量累计过程线。在年内,每年的5月份受春旱农灌大量引用出山地表径流水量影响,地表径流量及其累计过程线偏离天然径流过程线最为严重,地下水补给量及泉水溢出水量也具有类似衰变特征。上述水循环衰减的程度,与该流域中游区灌溉面积和引用水量增加密切相关。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衰变影响程度从50年代的19%增大至54%,远超过流域尺度水循环自然调节能力,其拐点为37%。  相似文献   
149.
黑河流域民乐山前隐伏构造带地下水补给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系地下水是民乐山前地区居民清洁饮水的重要水源,而复杂的隐伏构造对区内地下水的运移和更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深入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更新能力以及隐伏构造对地下水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乐山前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出山河水渗漏和当地降水入渗,二者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分别为89%和11%;(2)地下水更新能力由山前向下游变差,山前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在20~30年之间,下游的六坝北部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大于50年;(3)隐伏构造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导致地下水径流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