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吕鹏  庞巍  杨广庆  张保俭  赵玉 《岩土力学》2006,27(Z2):171-175
为适应坝内水位升高变化及提高防洪标准、对堤坝进行加宽改造,新加宽部分会引发堤坝的工后不均匀沉降和地基侧向位移、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加宽宽度、地基处理、土工格栅性能及铺设方式对加宽堤坝工程性能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见通过上述方法可提高加宽堤坝的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和侧向位移。相应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晓明  罗周全  杨承祥  张保  鹿浩 《岩土力学》2007,28(Z1):521-526
准确掌握采空区的三维形态和空间位置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的关键。介绍了空区三维激光探测系统(cavity monitoring system,CMS)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结合冬瓜山铜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在采用CMS准确探测采空区的基础上,应用Surpac建立采空区三维模型和矿区地学三维模型,提出采用数据转换的耦合模式将Surpac与Phase2耦合构建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采空区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CMS,Surpac和Phase2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数字模拟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测绘局网站于2002年3月正式开通,网址为:http://www.hnchj.com/,中域名:河南省测绘局。网站内容既突出测绘特色,又兼顾社情动态,栏目定期改版、适时更新。网站开通两年来,网民访问量不断递增,来访人数已达2万余人次(截止2003年10月底)。  相似文献   
14.
张保见 《地理学报》2010,65(1):122-122
历史民族地理是历史地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由于资料的极度匮乏及其它因素的制约,有关唐宋时期西南民族地区设置的羁縻州的研究成为历史地理学界甚至民族史学界的难题之一,这一点从向来视为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唐宋部分相关羁縻地区的大片空白或标注失误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5.
张保见 《地理学报》2019,74(5):1060-1060
因经纳粹提倡,地缘政治学在二战后遇冷,成为政治正确的一部分,随同殃及政治地理学。但是,科学毕竟是科学,政治地理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与区域、自然环境关系为核心的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复苏。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动,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凸显,基于其自身的科学性,以及现实需要的考量,地缘政治学也不再与纳粹划上等号,再度被学界所接受,并注入新的活力国际学术界的变化,在中国内地一度较为迟滞。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史研究向为地理学界重视.近年来,区域地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而区域地理学史的研究却相对落后了.2009年3月,人民出版社推出了马强博士的专著<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打破了学界这一尴尬局面.该书首先回顾唐宋西部地理学的发展盛况,并分析兴盛原因,然后分从唐宋时期对中国西部自然地理的考察、唐宋时期两部疾病医学地理及其认识、唐宋时期民族地理的考察及思想、唐宋时期西部政治地理思想、唐朱文学中的西部感觉地理及意义几个部分展开论述,最后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王开队博士的专著《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藏传佛教研究方面的一项有意义的新成果。他选取"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作为研究课题,对于中国历史宗教地理研究有补充作用,同时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学界唯一正式出版的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专著,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另辟蹊径,对于进一步推进康区历史研究,尤其是藏传佛教史研究,以及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0—2020年渭河流域24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数据,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渭河流域近40 a来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高温日数多年平均值为3.54 d,且以约1 d·(10a)-1的速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渭河流域年均高温日数呈现西北少、东南多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关中平原站点高温日数增加趋势最为显著。(2)高温初日最早时间在4月下旬,高温终日最晚时间在9月上旬,渭河流域大部分站点高温初日呈显著性提前,提前天数约3~5 d·(10a)-1,接近一半的站点高温终日呈显著性推迟,推迟天数约3 d·(10a)-1,说明渭河流域受到高温影响的总时间变长了。(3)渭河流域重度高温热浪发生次数占比为10.32%,说明每10次事件中至少有1次是重度高温热浪,不同等级高温热浪频次较高的站点和持续时间较长的站点都位于渭河流域东南部的关中平原,说明关中平原是渭河流域高温热浪的重心。(4)不同时段高温热浪强度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未来强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这对渭河流域人类健康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