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侧扫声纳及其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出发,自主开发了一款侧扫声纳数据处理软件,可实现侧扫声纳原始数据自动格式解析、参数提取统计、质量检查、瀑布图显示、增益调整、斜距校正等功能,并能够在侧扫声纳数据瀑布图回放的同时进行镶嵌图的制作。该软件系统已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的侧扫声呐数据处理工作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湘、鄂西部晚震旦世地层与古生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一、前言 我国震旦纪地层广泛分布,发育齐全,沉积巨厚,矿产丰富,分为南方型与北方型两种类型。鄂西长江三峡剖面是南方型震旦系的典型代表。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李四光教授建立该剖面以来,南方各地同期地层都依此对比。过去,由于习惯上认为前寒武纪地层不大可能有动物化石,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往往被忽略。这是长期以来,主要限于岩石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原因。解放后,随着我国地质普查、勘探和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地层学  相似文献   
13.
<正> 西南诸省是我国碳酸盐岩最发育的地区。震旦系碳酸盐岩沉积巨厚,出露广泛,分布稳定,矿产丰富,别具特色。其地层记录具有地史发生重要转折阶段的特征。因而探讨其沉积环境对于解决或认识我国南方晚前寒武系的划分对比、岩石成因、地质发展史以及寻找矿产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自1966年以来,笔者先后对川、黔、滇、湘、鄂西、陕南等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具代表性的地层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本文仅将碳酸盐岩和磷块岩的简要特征及沉积环境方面的资料予以整理,供今后深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扬子陆块早奥陶世末期—中奥陶世Darriwilian初期沉积分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表明 ,扬子陆块早奥陶世末期至中奥陶世 Darriwilian初期各类沉积呈明显带状分布 ,但南北两侧沉积带分布并不对称。各沉积带总体走向为南西—北东向 ,不同阶段沉积带类型及位置略有变化。自古陆向东南方向 ,早奥陶世末期—中奥陶世初期依次发育近岸砂砾质沉积带 ,近岸砂质、泥质沉积带 ;内陆架泥质夹碳酸盐沉积带 ;浅外陆架碳酸盐夹泥质沉积带 ,含铁泥质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深外陆架斜坡泥质夹砂质、碳酸盐沉积带 ,泥质夹粉砂质沉积带 ,泥质、碳质沉积带。中奥陶世早期至 Darriwilian初期演变为近岸白云质与陆源碎屑沉积带 ;内陆架碳酸盐与泥、砂质沉积带 ;浅外陆架碳酸盐夹泥质沉积带 ,含铁泥质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深外陆架斜坡泥质夹砂质、碳酸盐沉积带 ,泥质夹粉砂质沉积带 ,泥质、碳质沉积带。扬子陆块北缘早奥陶世末期—中奥陶世初期发育浅外陆架粉砂质、泥质、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中奥陶世早期至 Darriwilian初期则包括浅外陆架碳酸盐沉积带 ,粉砂质、泥质 ,外陆架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安装在SW40-1型或红旗-1型自记水位仪浮子上的简易减阻装置.该装置有助于提高井水位自记曲线的圆滑度,可供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结构,选取了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中的定位信息、时间信息、信号强度、船速、测线平直度及数据完整性6个要素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开发了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质量评价软件系统,实现了对批量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的计算机自动质量评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寒武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是显生宙第一纪,见证了动物的爆发式快速演化过程,标志着地球从微生物为主导的前寒武纪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动物为特征的显生宙生态系统.然而,全球寒武纪地层对比困难,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还未完全建立,严重制约寒武纪地球-生命系统演化历史的研究.文章简要介绍国际寒武系四统十阶年代地层系统的形成历史和已经建立的幸运阶、鼓山阶、古丈阶、排碧阶和江山阶的定义与"金钉子"(GSSP),概述第二阶、第三阶、第四阶、第五阶和第十阶底界厘定工作进展,重点阐述寒武系底界的全球对比问题,以及寒武纪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简要回顾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进展,对以华南为基础的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和时间框架进行了修订,新建肖滩阶作为中国寒武系第二阶.全面介绍中国华南、华北和塔里木三个主要构造地层分区寒武纪综合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国不同地层分区寒武系底部地层发育特征、底界识别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对三个主要地层分区寒武系上部白云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侧扫声呐调查获得的数据是一类格式特殊、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数据量庞大、包含信息丰富的数据,设计和建屯侧扫声呐数据管理系统是数据深层次应用和共享的前提.针对侧扫声呐数据的特点,本文将侧扫声呐获得的完整数据体系规划为原始数据层、标准化数据层、目标数据层和元数据层4个层次,设计并开发了侧扫声呐数据管理系统,整个管理系统包括原...  相似文献   
19.
早寒武世早期的黑色页岩系在扬子地台非常发育,但由于具有时代标志的化石稀少,这套黑色页岩系的层序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古盘虫类化石是早寒武世黑色页岩系中仅有的具有地层意义的化石类别,然而它们的分类混乱、层位不清,限制了其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在古盘虫类分类重新厘定的基础上,通过对Tsunyidiscus 的4个种和Hupeidiscus orientalis地层分布的系统总结,认为T.aclis和T. armatus的层位限于筇竹寺早期,T. niutitangensis和T. tingi的层位主要是筇竹寺晚期,只有T. tingi延伸至沧浪铺早期。而H. orientalis在筇竹寺晚期开始出现,到沧浪铺早期繁盛。因此它们的层位分布特征可以用于地层学对比。通过对华南地区古盘虫类古地理分布和沉积相与环境分析,我们认为古盘虫类的分布受海平面升降、海水浑浊度、水深、含氧性等古海洋环境因素的控制: T. armats和T. aclis分布于近滨-远滨及外陆架上,适应水体平静,水动力能量较低,低沉积速率的相对较深的海域; T. tingi和T. niutitangensis在开阔的外陆架区域大量繁盛,T. niutitangensis生存在具有分层结构海洋的贫氧带和富氧带,海水较深,水体平静; 而H. orientalis在陆架边缘灰岩相中大量出现,适应于海水较深,水动力能量较低,浮游微生物丰富的洁净海水; 此外在粗碎屑岩、高碳质页岩、石煤发育的地层中无古盘虫类分布, 表明古盘虫类不适合海水动荡而混浊,沉积速率高的浅水高能环境和深水滞流缺氧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泾县北贡地区上寒武统顶部的唐村组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重新进行了划分,并将唐村组所产的三叶虫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组合带:Ⅰ.Hospes carinatus组合带;Ⅱ.Jingxiania组合带,Ⅲ.Mictosaukib-Wanwanaspis组合带。对该区晚寒武世进行了沉积相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