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3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测绘学   671篇
大气科学   600篇
地球物理   749篇
地质学   3147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428篇
自然地理   56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CTU或IVP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9例纳入研究。50例CTU检查提示诊断46例。29例IVP检查提示诊断13例。CTU诊断率高于IVP。泌尿系结核的CTU征象主要有:肾实质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肾内点片状钙化灶、肾盏不均匀扩张、尿路上皮增厚、输尿管僵直、"串珠样"改变及膀胱挛缩等。结论:CTU能准确反映泌尿系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特别是对于肾功能差和IVP显影不良的患者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高要(西江)、石角(北江)和博罗(东江)水文站1954-2011 年的连续径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Mann-Kendall 非参数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珠江流域的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54-2011 年珠江的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输沙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间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1954-1983 年珠江水沙均处于增长阶段,该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的贡献率分别是70%和30%;1984-1993 年珠江水沙通量呈先降后升(1989 年是转折点)波动阶段,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1994-2011 年珠江的水沙通量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是20%和80%。(2)龙滩水库蓄水后的2007-2011 年与2006 年以前相比,珠江年均入海径流量减少了14%,而年均入海输沙率是减幅达到70%。这一时期水库蓄水和水土保持对输沙率减少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3)珠江的水沙通量变化具有明显年代际周期和年际周期变化特征,且不同子流域的周期有所不同。例如西江的径流量主要存在24 年和13 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4~7 年的年际周期,而输沙率主要存在16 年左右和10 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和4~7 年的年际周期;北江径流量主要存在12 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 年左右以及8 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和和输沙率年代际周期主要13-16 年,而年际周期是4~7 年和2~3 年;东江的径流和输沙率主要存在12 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 年左右以及6 年左右的年际周期。这些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周期与珠江流域降雨量的变化周期有较好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支自札达县老武起拉向北西去向不明,南支止于札达县以东.在札达县曲松附近发现了2条蛇绿岩带--夏浦沟蛇绿岩带和波博蛇绿岩带,并在夏浦沟蛇绿岩带台丁拉-天巴拉之间发现了高压变质岩--榴闪岩,对蛇绿岩的空间分析及追索表明它们分别代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北支.其中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支在札达盆地西北缘首次被发现,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支则自老武起拉向西延伸,经研究区内的夏浦沟-台丁拉一带延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并可能向北西与什约克蛇绿岩相接.由于上述蛇绿岩分别构成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札达微陆块、札达微陆块与冈底斯弧之间的板块界线,故它的发现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空间结构的研究及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区划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微量元素在湖积物、土壤的垂向分布与稻谷中的分配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有关湖积物、土壤柱微量元素垂向分布及稻谷样元素分配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对有关样品元素含量的分析对比,指出洪泽湖沉积柱元素垂向分布与其动荡的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太湖局部沉积物在其目前20cm以上深度存在人为重金属污染,这二湖沉积物中其氮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认为城市化可使当地土壤环境受重金属等污染的深度显著加大、城市土壤环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农村;发现Mo易富集于稻米、重金属与营养元素易富集于稻皮、各元素在米-谷间的分配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995.
内核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固定参考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内核地球模型下的地球表面的旋转运动和地球形变场的复数矢量球函数表示,以及外壳固定参考架、地球参考系的理论定义和它们之间等价性的理论证明.同时给出了液体外核(FOC)、固体内核(SIC)和整体地球的转动惯量张量和角动量的具体表达式.在考虑到引潮力位对地球形变场的影响下,研究了地幔相对角动量的具体表述.本文的工作是对前人有关理论的扩展和改进,对进一步研究内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6.
根据优势面理论,采用优势指标法将敏感优势层分为3级,并确定了苏通大桥地基中的1粉砂层和7粉细砂层为敏感优势层。苏通大桥采用超长灌注桩基础,桩身全部置于土层中,敏感优势层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桩基承载力问题、软土流变问题及砂土液化问题。本文研究认为,敏感优势层将导致桩基承载力的降低,敏感优势层的流变将影响基坑的稳定性,通过试验得到了土的流变模型参数。此外,敏感优势层皆为砂土层,在震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而丧失承载力。  相似文献   
997.
随着西部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必须穿越山区丘陵地带,这样必然导致大量的公路滑坡的出现,危及公路的正常运行及安全。本文以云南元(江)磨(黑)高速公路为例,在分析公路沿线自然环境条件及地质构造条件等的基础上,研究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危害,重点研究公路沿线所发育的滑坡的分布特征、危害、形成机制及整治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山区公路滑坡不仅与滑坡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而且与工程设计方案及公路建设过程施工方案等人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地区存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铝质A型花岗岩。其中三道河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 ICPMS年龄为(216±3) Ma,形成于晚三叠世,受控于华北板块和其北侧板块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沿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碰撞拼合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标志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演化结束。天桥岗碱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和TIMS年龄分别为(182±3) Ma和(188±4) Ma,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为(185±4) Ma,形成于早侏罗世,可能是与佳木斯板块和松嫩—张广才岭板块在早侏罗世早期沿嘉荫—牡丹江缝合带碰撞拼合有关的伸展作用的产物。这次板块碰撞作用很有可能标志着东北地区东部此时已经开始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阶段。更详细的研究显示,两期A型花岗岩岩浆都来源于年轻的基性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浆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云霄县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建设生态城镇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潜力.本文在分析云霄县生态环境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该县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北苏鲁荣成地区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折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荣成地区位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东北部,以花岗质片麻岩、副片麻岩为主,夹有少量的榴辉岩、石榴辉石岩、麻粒岩、超基性岩、石英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各类岩石的锆石中普遍含有柯石英包裹体,表明荣成地区岩石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荣成地区区域构造格架表现为面理产状总体为NNE-SSW走向,向南转为由NE-SW走向,呈弧形展布,倾向SE或SSE,超高压变质岩石由一系列近平行的剪切岩片组成,岩片之间的分界线为一些韧性剪切带,是折返阶段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产物。结合野外宏观变形现象、显微构造分析以及糜棱岩中石英的优选方位EBS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电子背散射技术)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北苏鲁荣成地区韧性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低温(550~350℃)条件,并具有由NW向SE“斜向正滑”的剪切指向。根据韧性剪切带中所含的榴辉岩透镜体的显微构造和绿辉石与金红石的优选方位的EBSD的研究,重塑超高压变质阶段的流变学特征:绿辉石和金红石都具有高温的滑移系组构模式。横穿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呈厚10km以上的穹形板片,位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板片下部的荣成及江苏刘山以韧性正断裂系列为主。Ar-Ar测年结果表明,发生这种伸展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间在117~130Ma。位于板片上部的南苏鲁以韧性逆冲性断裂系列为主。基于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苏鲁超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动力学的挤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