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3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1244篇
测绘学   671篇
大气科学   600篇
地球物理   749篇
地质学   3147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428篇
自然地理   56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采用美国新一代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SLOSH),对影响杭州湾9次显著的台风风暴潮进行了模拟实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我国具有应用价值和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2.
对琉球群岛东部海区1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组合在溶跃面以上表现为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ata glutinata组合,溶跃面以下为Globorotalia inflata-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 (dex.)组合,局部受黑潮影响区域黑潮标志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相对丰富,为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组合;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及组合分布特征对于碳酸盐溶跃面深度及碳酸盐补偿深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另外,碳酸盐保存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现代碳酸盐溶跃面深度约为3100 m,碳酸盐补偿深度约为4300 m。  相似文献   
43.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及其气候定量重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依据龙感湖钻孔的孢粉及硅藻资料,探讨了该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发展及气候变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重建了年均温及年降水的时间序列,发现气候波动存在的两个阶段,(依1.5kaB.P.前后划分)四个旋回(0.8ka的准周期)两个突变事件(3kaB.P)前后的冷暖急剧变化及1kaB.P的降温事件)。这些变化与敦德冰心及固城湖孢粉反映的气候波动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全球变化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采用美国新一代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9次显著的台风风暴潮进行了模拟实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我国具有应用价值和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5.
46.
47.
目前,连云港海王公司总经理、农民企业家王永敏因在农副产品行业中取得骄人成绩,而被国际杰出人士网络中心评为“世界杰出人士”,并将收录在2001年8月出版的《创造世界的人》大型丛书中。 王永敏原为江苏赣榆县青口镇的一位新型青年农民,1998年他创建了海王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全省出口量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集团,产品出口欧美各国,仅1999年出口龙虾就达1460吨,创汇1200万美元,去年仅前10个月,公司就实现创汇额14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48.
49.
热释光是矿物晶体接受环境核辐射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受到热激发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它与晶体损伤、晶体中杂质混入等原因所导致的晶格缺陷有关.热释光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自然界中长寿命放射性元素(238U,235U,230Th,40K及其子体)的衰变,与其他物理、化学、生物或人类活动无关.热释光特征能有效反映晶体形成的环境条件.热释光方法的制样简单、测量快捷,因此在辐射学、核工业、核医学、环境学、农业、考古学、地质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陆地地质学上热释光方法在地质年代测定[1,2]、地层对比[3]、矿物世代划分[4]、矿床含矿评价[4,5]、陨石形成热的历史恢复[6]以及地质事件识别[7]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50.
rmIoxThe averag annual dischaIge of the Zhujiang Xiver is 3. 32 x l0ll m3, which ranks theZhujiang River just end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China. The dischnye occutring duringthe fltal m between APril and ffepteTnber accounts for 80% of the yearly total. The Zhu-jiang hiver has a yeaIy sediment load of about 1 x l08 tons, which also concentrates in theM arn (Zhao, l990; Chen et al., 1998). The Zhujiang Xiver delta,which has l2 cities ofdifferent sizes and more than 40 towns with a 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