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南岛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宁  张仁杰  冯少南 《地质科学》2002,37(3):313-319
通过对新建立的海南岛上泥盆统昌江组及其下石炭统南好组多重地层的综合研究,并以首次发现的南好组底部的河流相砾岩和砂砾岩为标志,指出海南岛在泥盆纪末期曾发生大规模海退事件,这恰好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完全一致。不仅确认了昌江组与南好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而且两者以Ⅰ型层序界面相隔分别构成2个三级层序,因而认为海南岛泥盆—石炭纪年代地层界线已与层序界面重合为一个共同的分界面——平行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22.
海南石碌铁矿的Sm-Nd法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最新测定的海南岛石碌铁矿 Sm-Nd 同位素年龄(841±20Ma)与石碌群第六层所含宏观藻类化石群代表的地质时代完全吻合,进一步肯定含铁矿的石碌群应归属青白口系。同位素测定结果还表明该铁矿的原始物质形成时间与成矿作用为同一时期,结合含矿层底部存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稀土模式及矿体产状等特征,推测该铁矿的铁质来源于近源海底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23.
海南岛法门期生物地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首次发现的牙形刺Palmatolepis  gracilis sigmoidales, P. gracilis  gracilis,Polygnathus germanus等及珊瑚Cystophrentis kalaohoensis等,确定昌江组属法门阶,并与湘中邵东组、孟公坳组两个组的层位相当。它是海南岛迄今已知的唯一的泥盆纪沉积。至此,海南岛是否存在泥盆系这一华南地区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获得基本解决。同时,依据新获得的古生物证据,指出保亭地区南好组选层型剖面为志留系而非前人所称下石炭统;石碌-金波一带的南好组第三段为上石炭统而非前人所称杜内阶或推测的中-上泥盆统。  相似文献   
24.
<正> 赋存于石碌群上部的海南岛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铁矿。但是,由于没有在石碌群内找到有说服力的化石证据,致使这个在基础地质和矿产普查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长期悬而未决。1986年,我们在石碌群发现晚前寒武纪的宏观藻类化石,在解决石碌群的地质时代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5.
琼中高级变质杂岩中单颗粒锆石Pb-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琼中地区存在由片麻岩、混合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组成的高级变质杂岩。对其中片麻岩和麻粒岩开展了单颗粒锆石Pb-Pb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1483±13Ma和499±24Ma的年龄数据。结合现有地质资料, 认为琼中地区先后经历了新太古代表壳岩系形成、中元古代变质—岩浆再造和加里期构造热事件改造等3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古生态角度研究广西早、中泥盆世双壳类化石,并根据双壳类的生活习性探讨沉积环境,这类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 本文的第一部分详细讨论了广西早、中泥盆世双壳类的地理、地史分布,动物群特征及其化石组合序列,指出本区是世界泥盆纪双壳类发育中心之一。本文的第二部分在大量观察我国沿海潮间带及部分潮下带现生双壳类生活习性基础上,分析、讨论它们的功能性形态,进而对研究区泥盆纪的内生潜穴、半内生、表生及假漂浮双壳类的生活习性进行详细分析,分别绘制了不同时期双壳类生活习性复原图。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讨论了本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及不同生态单元双壳类的分布及其与岩相和底质的关系。指出本区的潮下带—半局限盆地相带、开阔台地相带的双壳类最为繁盛,分异度高,而较深水台沟相带双壳类属种单调。此外还指出本区早埃姆斯期早时的双壳类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中最为丰富;一些属种对某些底质有明显的选择性。根据不同时期双壳类动物群特征及生活习性讨论了广西早、中泥盆世沉积环境的变迁;并依据双壳类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对本区泥盆纪的古盐度、古温度进行了推算。  相似文献   
27.
湖北建始写经寺组的弗拉期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珊瑚化石 Phillipsastrea hunanense,Mictophyllum zhuzhouense,Pseudozaphrentis?curvatum,Peneck-iella sp.及 Crassialveolites sp.等确定建始长梁子一带的写经寺组底部属弗拉阶。鄂西写经寺组应属法门阶及部分弗拉阶沉积。  相似文献   
28.
海南岛东方县中石炭世双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仁杰 《地质论评》1980,26(4):281-286
以往,我们对海南岛的石炭纪地层及古生物资料了解甚少。该岛石炭纪的双壳类化石也从未系统采集、研究过。1960年广东区调队将海南岛东方县一带的石炭系自上而下分为石岭群和青天峡组。前者定为中石炭统,后一组含Gigantoproductus giganteus(Martin),Dictyoclostus inflatus(McChesney),Productus sp.等腕足类化石,划归下石炭统。1977年,我所张国星、许寿永、倪世钊等曾于东方县东方公社石岭附近测制了石炭系剖面,并于青天峡群采得一批腕足  相似文献   
29.
伟齿蛤化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三叠世非常繁盛的伟齿蛤类是一种奇特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以其个体巨大、壳壁厚实 (骨骼/躯体比率高 )、铰板厚重、铰齿粗壮且强烈突出、铰齿变化大而著称。但以往发现的这类化石主要为内核和印模 ,因此迄今对伟齿蛤类的了解还十分贫乏 ,其属种分类混乱 ,生态与演化关系不清 ,是双壳纲目前研究最薄弱的科之一。文中评述了伟齿蛤类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中国长江源区新发现的伟齿蛤化石保存完好数量丰富 ,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完备的材料。  相似文献   
30.
水资源承载力是反映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是衡量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自然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构建“承压-压力-协调-管理”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法测度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运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R/S分析法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整体数值偏低;(2)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较好,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承压指数、压力指数、协调指数、管理指数空间特征明显;(3)水资源承载力在莱州湾及黄河入海口部分县(市、区)显著改善,远海地区呈现显著恶化趋势,协调指数和管理指数有所改善,承压指数不容乐观,压力指数普遍恶化;(4)未来变化中,水资源承载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呈现持续改善趋势,惠民县、阳信县、利津县、高青县等地区呈持续恶化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