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383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卞双双  何宏让  安豪  潘晓滨  张云 《气象》2019,45(10):1352-1362
以人工增雨作业获取的飞机积冰实例资料为基础,利用WRF模式对51次飞机积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常用七种积冰预报算法对积冰潜势区和强度的预报效果,进而采用评分权重集成法建立了飞机积冰强度集成预报模型,并检验了其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假霜点温度经验法对2002年4月4日积冰个例的预报效果与实况一致,而其他积冰算法预报效果均与实况相差较大;(2)对51次飞机积冰预报效果进行统计检验发现,假霜点温度经验法的预报效果最好,积冰强度预报准确率为72.55%,其次是RAOB法,IC指数法和I积冰指数法次之,改进的IC指数法预报准确率最差,只有19.61%;(3)对比不同积冰算法建立的集成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发现,选用IC指数法、假霜点温度经验法、RAOB法进行集成预报时,预报准确率最高,且漏报率、偏弱率及偏强率均能控制在10%以内,比单一预报算法中的最高预报准确率提高了8%,且漏报率降低了4%,偏强率降低了8%。  相似文献   
73.
2009年1-2月,开封市冬小麦出现大面积的枯黄,甚至死亡现象,对2009年全市夏粮总产量和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麦田实地调查及对麦播以来开封市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初开封市冬小麦出现大面积枯黄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播种以后开封市长期干旱少雨,麦田旱情严重,直接影响到冬小麦正常生长;二是2008年12月下旬开封市出现大范围强降温天气,最低气温锐降至-10 ℃以下,全市冬小麦不同程度受冻;三是农户冬季麦田管理措施不到位,普遍未浇越冬水;四是小麦品种选择不当,部分品种抗逆性较差;五是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另外还与本地的小麦耕种方式有一定联系.要减少不利因素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就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及时采取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合理适时冬灌,加强田间管理,严防冻害发生;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科学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相似文献   
74.
贾朋群  张云荣  殷华梅 《气象》2000,26(8):53-56
试图提出一个由中美双方大气科学家参与的虚拟合作实验室的解决方案,实验室包括虚拟资料/信息系统、虚拟模拟系统、虚拟应用分析系统、虚拟培训学校、虚拟图书馆、虚拟可视化实验室和虚拟出版系统等。  相似文献   
75.
黄土高原定西鲁家沟黄土剖面15 ka以来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鲁家沟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和14C测年结果,分析和讨论了定西地区近15 cal.kaBP以来气候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15 cal.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末次冰期晚期(14 900~11 200 cal.aBP),气候较为寒冷干旱;(2)全新世早期(11 200~7 560 cal.aBP),气候开始转暖转湿,但整体上较为寒冷;(3)全新世中期(7 560~3 600 cal.aBP),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风强盛;(4)全新世晚期(3 600~1 200 cal.aBP),气候变得干旱,夏季风强烈减退,风尘堆积旺盛,形成了现代黄土和表土层。该区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的环境变化是不稳定的,气候存在频繁次级波动。1 500~1 200 cal.aBP的晚全新世期间,有机质含量出现峰值,表明气候总体向干旱化发展的同时,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张云慧 《今日国土》2023,(12):13-15
<正>本刊讯记者张云慧报道12月6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深呼吸小城专家委员会主持,深呼吸小城专家组撰写的《2023深呼吸小城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结题报告》暨2023“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乡镇”正式名单在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发布。学会主席团主席、深呼吸小城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柳忠勤在发布会上指出:深呼吸小城/乡镇,特指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进程中,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视保护和培育山水林田湖草+好空气禀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7.
韩伟  卢进才  魏建设  张云鹏  李玉宏  李岩 《地质学报》2015,89(12):2277-2285
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东南缘尚丹凹陷的三条剖面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5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29±10~159±11 Ma,径迹长度在12.5±2.0~13.3±1.7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范围较宽、单峰的特征。反映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受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遭受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该时期抬升速率约为40~55m/Ma,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是研究区主要抬升期,油气系统遭受破坏。此后至白垩纪末,研究区阿木山组始终处于生烃门限温度内,且构造背景稳定,有利于油气生成。结合与北部凹陷带所开展工作(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年龄为90~113Ma),证明银额盆地中生代时期存在差异隆升,不同构造位置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为银额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俄罗斯能源外交中的地缘政治布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以来,政府通过不断调整能源外交战略以谋取地缘经济和政治利益。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能源问题牵动着当代政治与经济全局。俄罗斯在强化国家掌控能源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以能源为武器的全方位能源外交攻势,以提升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正在构筑起“以欧洲为重点、独联体为关键、亚太为新取向、博弈全球”的能源外交地缘格局,为俄罗斯谋求成为“能源超级大国”扩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79.
石家庄地面水回渗地下过程的氮行为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是我国北方地下水位下降较大的城市之一,利用其毗邻滹沱河宽阔河滩,地面水可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实施地面水回渗地下工程,将具有现实意义.为探索地面水回渗后的水质变化,该文针对地面水在回渗过程中对水质起限制性影响的氮行为作用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用2 m厚的滹沱河细砂土及与粘土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砂土层,可对间歇式实施地面水回渗中的铵氮组分形成一定容量的截留去除,并且该截留量又在随回渗次数的增加而缓慢下降,当采用人工增加环境碱度及湿度的办法后可消除这种下降.同时,还显示对回渗水中硝酸氮的去除率不高,但若采用人工添加乙醇碳源和接种优势脱氮微生物菌种方法,硝酸氮的去除率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0.
基于MODIS的祁连山区积雪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迪花  郭铌  王兴  张小文 《冰川冻土》2009,31(6):1028-1036
利用2000-2003年日资料经8 d合成的500 m分辨率MODIS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 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 以积雪频率和积雪盖度为监测指标, 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区整体的积雪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年内变化特征, 地形对积雪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祁连山区的积雪分布极不均匀, 积雪主要沿山系走向成条带状分布, 呈现西段多, 东段次之, 中部和南部少, 山脊多, 山谷少的特征, 且海拔越高、 山势越陡、阴坡积雪的范围越大、持续时间越久. 累积降雪时间, 就全区而言为9月至翌年5月, 但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带有所差别. 海拔4 000 m以上区域存在春、秋季两个时段的积雪补给, 而海拔4 000 m以下仅有中秋至中冬一个时段的积雪补给;坡度较平缓的区域冬季和春季为主要积雪补给期, 而坡度较陡的区域则为秋季和春季;平地和南坡积雪补给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而其它坡向为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