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单斌  熊熊  金笔凯  郑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7):2329-2340
松潘-甘孜块体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其东段与扬子块体相接,拥有多条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主要构造单元.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强烈,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灾难性地震.本文基于地震触发原理和黏弹松弛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历史强震之间应力传输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模型结果显示,受之前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场变化的影响,1879年武都地震和1976年8月23日松潘M7.2级地震震中库仑应力积累提升,将促进这些地震提前发生;1933年M7.5叠溪地震和1973年M6.5松潘地震震中库仑应力降低,前续地震的影响可能使得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推迟;在研究历史地震对1960年漳腊M6.7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M7.2级和1976年8月22日M6.7级松潘地震的作用时,有效摩擦系数的取值十分重要,当有效摩擦系数取0.8时,前续地震导致的应力场变化将促进以上三次地震的发生.松潘-甘孜块体东北端的强震活动有效地增强了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鲜水河断裂康定-道孚段和岷江断裂中段上的库仑应力积累,将提升这些断裂今后发生地震的概率;有效降低了龙日坝断裂上库仑应力的积累,降低了该断层上发生地震的概率.松潘-甘孜块体的地震活动降低了汶川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破裂应力,但提升了破裂面东北段的应力积累,有助于汶川地震向东北端破裂.  相似文献   
72.
Wave break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hat controls turbulence properties and fluxes of heat and mass in the upper oceanic layer.A model is described for energy dissipation per unit area at the ocean surface attributed to wind-generated breaking waves,in terms of ratio of energy dissipation to energy input,windgenerated wave spectrum,and wave growth rate.Also advanced is a vertic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based on an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method.The result shows that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depends heavily on wind speed and sea state.Our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predictions of previous works.  相似文献   
73.
????????????????????????????????????????????GNSS??λ????????????????????????????????????????????????????λ?????????????????????????????????????????γ??????????????????????λ????????????????????????????????t???????????????????????  相似文献   
74.
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沙三段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沙河街组三段的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是济阳拗陷常规油气的主力烃源岩,也是该拗陷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研究层系.分析沙三段暗色泥页岩的地球化学指标、页岩储层特征、含气性等,探讨济阳拗陷沙河街组湖相泥页岩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湖相泥页岩沉积厚度大,平均大于200m;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类型好,以Ⅰ型为主,Ⅱ1和Ⅱ2为辅;成熟度以成熟—高熟为主,与美国产气页岩和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可比性.湖相泥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石英与碳酸盐岩所占比例大,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为10%~30%,页岩储层裂缝类型多样.由于砂泥岩互层频繁,粉砂或砂质夹层孔隙可以有效改善页岩储层储集性能,为页岩气提供有效的储集空间.泥页岩层段气测显示异常,指示其良好的含气性.沙三段富有机质泥页岩是济阳拗陷页岩气勘探的优选层系,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5.
“测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紧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切入点,创建了一套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搭建“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多元实践教学,构筑创新实践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6.
我国矿山测量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综述我国矿山测量学科3S技术在矿山的应用、数字矿山、开采沉陷与防护、矿区资源环境信息与空间决策、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创新成果.近年来,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山的应用日渐广泛和深入,数字矿山在不少矿区正由理念变为行动,一些重要的国际及国内高层学术会议相继召开,矿山测量学科多个科研成果、论著与学者获得国家级大奖.这些都表明,这一交叉学科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研究领域正不断扩展与深化,学科地位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77.
金笔凯  郑勇  熊熊 《中国地震》2013,29(4):424-437
采用基于近远震波形的CAPjoint 方法,对2013 年3 月27 日台湾南投MW6. 0 地震分别进行了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获得了各自的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其中,联合反演所得的最优双力偶机制解参数为,节面Ⅰ:方位角0°,倾角30°,滑动角78°;节面Ⅱ:方位角193°,倾角60°,滑动角96°;震源深度18km。为了验证联合反演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采用由重抽样理论发展而来的Bootstrap 方法,对近远震数据分别进行了重采样,并对其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所得的参数进行了统计,验证了联合反演的有效性及稳定性,并发现远震反演震源深度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受台站分布的影响,若要获得精确的震源深度则需要方位角分布较好的远震台站记录。根据前人对集集地震及车笼埔断层的研究成果以及南投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接近车笼埔断层的认识,推测此次地震可能发生在车笼埔断层上。  相似文献   
78.
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元宝山花岗岩体地质特征的分析,运用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应变分析等方法,着重分析了元宝山花岗岩体中电英岩包体的应变特征,确定了电英岩包体的变形时代和原因.系统地开展了元宝山花岗岩体中电英岩包体的三维有限应变测量和应变分析.结果表明:电英岩包体的应变型式可分为3种:平面型应变(K=1)、压扁型应变(0<K<1)和收缩型应变(1<K<∞),且以平面型应变为主,有少量的压扁型应变和收缩型应变.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确定GPS高程异常的传统方法,分析了应用CF-BPNN模型求解GPS高程异常的步骤,验证了其精度比常规方法有显著提高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别位于雷州半岛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湛江站59a、雷州站46a和徐闻站42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雷州半岛雾发生的规律及生消机理。结果表明:三站年雾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W"状,局部峰值明显升高。三站的年平均雾日数分别为24.7d、30.4d和21.0d。雷州半岛雾日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4月及12月,3月雾日数最多,7月雾日数最少。近10a湛江站夜间雾发生频率为90%;短雾多,持续时间在4h以内的占75%。雾形成的天气形势可分为高压入海型、低压前型、冷锋前型、静止锋前型、鞍形场或均压场型5类,主要是平流雾、锋面雾和辐射雾。3种雾消散的天气形势是新冷空气补充南下、雾滴出现碰并沉降形成小雨或日出后雾滴蒸发。统计雷州半岛三站2000—2009年雾次频数得出,成雾概率最大的气象条件是气温为15~25℃、T-Td≤1.0℃、Δp3在-3.5~-2hPa和1.5~2.5hPa之间、风向为NNE-ESE及风速小于5m/s。L波段雷达探空大雾个例分析表明:雾顶高度在1.5km左右,雾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雾中相对湿度大于92%,1.5km之上急剧减小,3km以上保持不变;T-Td为1.2~6.4℃;近地面风速为2~6m/s,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雾中有暖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