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8篇
地质学   7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云南文山官房钨矿床团山矿段围岩蚀变与矿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白钨矿床属于中—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依据蚀变岩岩相学及岩石化学测试结果,并结合钻孔编录资料,将团山矿段围岩蚀变划分为3个蚀变带,自花岗岩体向外依次为金云母-绿帘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通过对各蚀变带中岩石组分迁移量分析认为:在团山矿段热液蚀变及白钨矿化过程中,来自花岗质岩浆热液的A l2O3、S iO2、TFe、K2O、Na2O迁入,灰岩(白云质灰岩)中MgO、CaO迁出,团山矿段白钨矿化主要发生在透辉石-透闪石化带中,矿体产状与透辉石-透闪石带产状基本一致,橄榄石化带中钨矿化相对较弱,金云母-绿帘石化带中仅可见零星钨矿化。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文山官房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以及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钨矿床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钨矿床是华南西部右江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钨矿床之一,产于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褶皱束薄竹山穹窿南翼。该矿床的形成与薄竹山S类花岗岩有关,形成于燕山期陆内碰撞体制。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的外接触带,矿石构造主要是浸染状和网脉状。围岩蚀变类型复杂、蚀变分带明显,自花岗岩体向外依次为金云母-绿帘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成矿过程包括矽卡岩阶段(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中阶段)和石英-碳酸盐(晚阶段)阶段。早阶段矽卡岩矿物(透辉石、石榴石)中发育含CH4的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中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CH4、N2的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晚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的水溶液包裹体。各阶段矿物中不发育含石盐子晶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79~550℃,盐度为3.17%~9.86%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50~370℃,盐度为8.95%~10.61%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221℃,盐度为1.74%~5.71%NaCleqv。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45~90MPa和10~30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3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低NaCl的H2O-CH4-NaCl岩浆热液,演化为中阶段中温、低NaCl的H2O-CH4-CO2-NaCl热液体系,最终转化为晚阶段低温、含CO2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5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星云湖76 cm长的沉积岩芯类脂物分子中脂肪醇进行分析,揭示了近130 a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脂肪醇碳数分布C12~C30呈有规律变化:76~60 cm深度表现为高碳数与低碳数相对平衡态势,60~38 cm逐步变为以高碳数为优势, 38~12 cm高碳数较前阶段降低,12~0 cm低碳数显现明显优势。低碳数与高碳数组分的比值Rl/h介于0.13~4.1之间,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状况下,Rl/h变化与气候的冷暖变化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明显揭示出了相对寒冷(1920年前)—温暖(20世纪30—50年代)—较寒冷(20世纪60—70年代)温暖(20世纪80年代)的气候变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湖泊富营养化快速发展,Rl/h也随之急剧增加。反映出脂肪醇对湖泊环境变化记录的灵敏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可能对环境自然演化的痕迹予以改变,产生叠加放大或抵消效应,使得现象解释更加复杂。从多种代用指标交合中提炼判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现代沉积物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是金沙江富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总体呈近NW向展布,受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控制。岩石学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弥渡吉祥庄火山岩为粗面岩,巍山大莲花山岩体为石英闪长斑岩;吉祥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27±0.50 Ma,巍山大莲花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02±0.46Ma。弥渡吉祥庄火山岩和巍山大莲花山岩体形成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两者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5.
马宏杰  张世涛  冯明刚  刘晓波 《云南地质》2010,29(2):194-196,151
快速、不均衡开矿导致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发生。分析成因,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对矿区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灾害修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美仙  张世涛 《云南地质》2006,25(2):242-248
东川城区后山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山体失稳、地形高差悬殊和雨量集中且暴雨强度大等,是导致本区泥石流频繁而猛烈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对本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加剧、恶化作用。对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的治理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两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并对治理过的泥石流沟加强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分析了战争的现代形态和战场控制的基本要素,阐述了作战指挥战场环境认知的基本手段,以及军事测绘保障为实现基于知识的动态战场指挥的作有和意义。  相似文献   
58.
滇西北中甸地区哈工组放射虫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形成晚三叠世沉积混杂岩带.哈工组沉积序列和沉积混杂岩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中甸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为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由盆地边缘垮塌沉积形成,混杂岩块物源为近源下伏地层.沉积混杂岩块主要为晚古生代灰岩,但也有含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层状硅质岩,说明德格-中甸微板块晚古生代不是统一的碳酸盐台地,而是碳酸盐台地与深水断陷盆地并存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另外,哈工组三段还发现侏罗纪放射虫化石,说明金沙江带以东地区侏罗纪仍存在海盆.  相似文献   
59.
卡房镇是“锡都”个旧市主要的锡、铜等有色金属矿区之一。卡房集镇东部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降雨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卡房集镇东部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情况,总结了其发育和活动特征,并详细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该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0.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是仅次于地震和洪水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云南省西部的滑坡尤为严重,本文依托云南省泸水县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对泸水县境内七棵树滑坡做了整体全面的分析。在实地勘察、打钻的基础上,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折线型滑面、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由于影响滑坡的因素较多,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本文选取了3条剖面且同时通过3种不同的工况进行计算。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七棵树滑坡在天然状态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暴雨状态下Ⅰ剖面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状态Ⅰ剖面、Ⅲ剖面处于欠稳定状态。综合相关结论及该地区人文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