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96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历年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从集聚和扩散两个方面构建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时空格局、集聚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 2001-2015年,随着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不断上升,且在参与创新技术转移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情境下,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两极分化及强集聚特征持续发育;②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经历着空间不断极化的历程,由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主导的三极格局逐渐凸显;③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集散体系不断完善,从全球至地方的中国创新技术集散体系已初步形成;④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4种类型基本呈“抱团”分布,城市创新技术转移的地理邻近性显著;⑤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创新技术的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决定其转移能力,第三产业产值规模和专利申请量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影响较大。另外,研发人员数量也是影响城市技术转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相关性较低,而城市第一产值规模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具有显著的阻抗作用。(注:①考虑到专利技术从申请至授权以及转移的期限较长,因此本文城市吸收、转出的专利速度主要基于1年转移量、2年转移量和5年转移量来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时空复杂性及生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段德忠  杜德斌  谌颖  翟庆华 《地理科学》2018,38(11):1759-1768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复杂网络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系统描绘了2001~2015年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结构和生长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网络规模迅速扩张,在两极分化下涌现出显著的小世界性和等级层次性,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核心-边缘格局不断强化;以三角结构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四边形格局逐渐形成,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城市专利转移的核心三角;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生长与城市科技创新实力显著相关,且受到地理距离的阻抗作用,凸显出强烈的地理邻近性,另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也是影响城市创新网络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呼伦贝尔草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6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草原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倾向率为0.041·(10 a)-1,其中新巴尔虎右旗西北部、新巴尔虎左旗中部和陈巴尔虎旗西部等地增加显著;NDVI的年变化主要受降水驱动,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生长季内,5月气温和5、6月总辐射与NDVI普遍呈正相关,北部草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之后逐渐转为负相关。NDVI与降水普遍呈正相关,5月下半月开始有台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7月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台站数量最多,并存在明显滞后。生长季内,典型草原NDVI与降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台站次数明显多于草甸草原。  相似文献   
994.
应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1980~2018年龙泉驿区降水整体趋势,包括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性趋势,以及降水日数和月、旬、日降水的集中性特征。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年降水量整体下降趋势明显,存在3a和9a振荡周期;降水日数存在7~8a和12a振荡主周期,以及4a振荡次周期。可引发龙泉驿区地质灾害活动的降水主要发生在7月和8月,二者降水量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化趋势相反。旬降水量与日降水量均呈明显的准正态分布规律,旬降水量主要集中时段是7月下旬与8月中旬,日降水量较大值也出现在7月与8月。   相似文献   
995.
杨凡  杜德斌  段德忠  林晓 《地理科学》2017,37(4):492-501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北京和上海研发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区位选择模式差异。研究发现,北京企业集中分布特征明显,热点区主要位于核心城区及近郊的少数地区,并形成以中关村-上地为中心的集聚格局;上海企业表现为集中与扩散并存,热点区在郊环线以里区域零散布局,并形成以漕河泾和张江为双核的联动共生集聚格局;北京和上海企业均存在开发区和交通指向性以及路径依赖,与此同时,上海企业还具有学研机构和老工业区指向性以及郊区化现象,北京企业则出现逆郊区化。研发密集型制造业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形成以开发区为空间载体的“紧凑型-中心性”模式和以开发区、学研机构和老工业区为多元空间载体的“离散型-郊区化”模式。不同行业企业基本符合总体特征,但又呈现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随着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存明显加强,地缘政治在内容和形式上从以安全为主的高政治向以经济为主的低政治转变,地缘经济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方法、碎化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工具,揭示中国在全球经济空间中地缘经济联系的演化特征;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索中国地缘经济联系演化的内部机制。结论为:① 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经历了“孕育—萌芽—兴起—繁荣”四个阶段,与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② 中国的优势部门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形成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初级产品劣势日益显现;③ 中国经济权力空间的异质化特征明显,地缘经济联系呈现大国集聚效应和地理临近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地缘经济联系空间趋于均质化,经济权力半径不断向外围拓展,不仅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保持稳定的地缘经济联系,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④ 资本禀赋、科技禀赋和人力禀赋是中国地缘经济联系时空演化的主要内在动力,资本禀赋是中国地缘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禀赋是重要的推动力,人力禀赋是主要的基础优势。  相似文献   
997.
杜德斌  段德忠  杨文龙  马亚华 《地理学报》2016,71(10):1741-1751
在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逻辑发生了变化,不对称相互依存替代军事实力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和平崛起的中国正在以经济实力改写世界政治版图。本文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理论,利用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非对称性,以此构建中国经济权力评价模型,研究中国崛起过程中经济权力的空间演变格局。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明显呈现由过度集中于东亚、西欧和北美的三极格局向更加均衡格局转变,但全球对华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依然集中在低纬度的亚非拉地区;② 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贸易高敏感区呈现出由亚太向非洲、拉美地区推进的趋势,而高脆弱区域则呈现出由点状散布向连片生长转变的趋势;③ 中国经济权力空间已由周边扩展至全球,并向发达世界渗透,而同时期美国经济权力空间却呈现收缩趋势。  相似文献   
998.
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引领着国家的发展,创造着世界的未来。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就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以帮助各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具有向全社会、全方位、全视角、全链条渗透的特点;本质是创新,为各传统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概念。  相似文献   
999.
全球世界遗产时空分布与列入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世界遗产在全球尺度的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网站的世界遗产信息为数据源,运用统计方法与GIS空间分析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列入标准,得出:1)近40a来每年列入的世界遗产数量呈波动增长态势,且在波动中趋于稳定;2)1978-2016年每年新列入世界遗产数量经历了无显著规律的起步阶段(1978年~1987年)、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1988年~2000年)和趋于稳定的成熟阶段(2001年至今)三个时期;3)世界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于以意大利和中国为主的西欧和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时空分布受自然因子、世界遗产中心的世界遗产策略、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和文化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86.59%的世界遗产符合3条以内的标准,仅有0.58%的世界遗产符合6-7条标准,无符合8条及以上标准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内涵的多元化将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亚洲中部的塔里木克拉通是中国三大古老克拉通之一,经历了新元古时期罗迪尼亚(Rodinia)大陆聚合和裂解。然而,关于塔里木在该时期的构造演化仍然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地层中流纹岩及伴生的正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与流纹岩是一套具有"时、空、源"一致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组合,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35±10 Ma和738.9±5.4 Ma,同为新元古代南华纪岩浆作用的产物。它们具有高硅(69.85%~73.87%)、低铁(2.36%~2.96%)、贫镁(0.16%~0.75%)和富碱(Na2O+K2O=7.51%~9.05%)的特征,属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Ba、Sr、P和Ti等。具A2型花岗岩的特点,是俯冲挤压向减压伸展构造转换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 εHf(t)值大多为-17.4~-10.6之间,其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732~2321 Ma,表明岩浆来源于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结晶基底。结合前人研究表明,大约在735 Ma塔里木北缘开始进入减压伸展的拉张环境,之后可能发生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