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利用1981—2016年我国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小波分析、合成分析、Butterworth滤波等方法,定义了适用于四川盆地的持续性强降水,对降水和大气15~30 d低频振荡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可为该地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地降水具有15~30 d和30~60 d低频振荡特征,其中以15~30 d振荡为主。降水期间各高度层和各纬度带低频系统具有垂直斜压性,在三维空间上相互配合,形成有利于降水产生的低频环流形势。低层和中层南北气流汇合于四川盆地形成辐合区,高层表现为北风南下。低层低纬度气旋在西太平洋生成并逐渐向西北移动至南海、华南,带来暖湿气流,中高纬度贝加尔湖东南侧生成气旋并向东移动至鄂霍次克海附近,加强北风输送。中层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低压中心向东南方移动,降水时到达蒙古,并分裂小槽传播至下游,在日本海加强,高压中心紧随其后到达乌拉尔山。降水期间四川盆地上空高层为辐散区,有利于中低层辐合上升运动的维持。  相似文献   
932.
基于逆重复m序列的精细探测电法发送机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基于伪随机相关辨识理论的电法发送机设计思想.通过分析逆重复m序列伪随机信号的性质,产生原理,以及伪随机信号系统辨识的原理,研究了其在电法勘探应用中的可行性.用工程软件MATLAB仿真产生了逆重复m信号的波形,并分析了频谱和自相关函数,对产生伪随机信号的序列长度和时钟频率等参数的选择作出讨论,以说明其作为电法勘探场源的优良特点.作出了电法发送机系统初步设计,包括主控单元、逆变器、GPS同步,电流测量等模块,发送机信号控制单元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设计,并用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LC4256V实现了硬件产生m序列和逆重复m序列,及各种控制信号.宽频带、密频比,抗干扰能力强是其主要特点,在电法勘探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3.
高原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易多发、强度大、影响重、预报难,但针对高原地区强对流天气及其短临预报系统的总结还较少。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显著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影响,高原强对流天气具有不同于东部平原地区的独特特征,其研究进展概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概括了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西藏地区强对流天气研究的进展,包括高原地区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高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相关短临预报系统等,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短临预报系统建设提供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934.
利用2001—2014年MOD16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ET、PET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的年平均ET为310.0 mm,呈林区农区牧区分布,年平均倾向率为15.3 mm/10 a。年平均PET为1 096.0 mm,呈农区、牧区两侧向林区递减分布,年平均倾向率为-20.7 mm/10 a。牧区西部ET显著增加(P0.05)、PET显著减小(P0.05),其他地区ET、PET变化不显著。ET与PET之差在5—6月最高,该时段为呼伦贝尔市缺水最为严重的月份。结合气象因子分析,全年的PET均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只有冬季的ET会受到气温影响,植被生长季里ET和PET都会受到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生长季的日照长度也会对PET产生影响,但10 m风速与ET和PET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35.
详细介绍采用USRP实现GPS软件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分析GPS软件接收机的基本组成模块及相关理论问题,并搭建试验系统。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证明基于USRP平台的GPS软件接收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6.
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在内业处理中存在数据处理不灵活,不能完全剔除异常数据等不足,提出应用Excel来实现对勘察数据的数据共享与统计分析,以满足内业处理时的独特要求,减轻其工作量;建议在勘察成果中以图表形式直观显示勘察数据,便于勘察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7.
红格尔地区碱长花岗岩体分布于查干敖包庙西、巴彦哈拉特尔敖包和准和热木音苏莫等地。岩石均呈肉红色,主体岩性为中细粒-中粒-中粗粒碱长花岗岩、角闪碱长花岗岩、文象碱长花岗岩,少量二长和正长花岗岩,不含或含极少量暗色矿物,呈岩枝、岩株状产出。岩石具混源特性,形成于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938.
基于1950~2005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利用REOF方法提取了亚洲-北太平洋地区低层大气的主要模态,着重研究分析了亚洲-北太平洋地区低层大气耦合模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①夏季亚洲-北太平洋大气主要耦合变化型反映了蒙古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之间的变化关系。它们之间的耦合变化主要表现为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为负位相,即蒙古低压中心值相对较低,北太平洋副高中心值相对较高,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耦合变化处在正负交替的过程,70年代中期以后,耦合模态为一致的正位相,即蒙古低压中心值相对较高,北太平洋副高中心值相对较低。②蒙古低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耦合变化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风场强度的年代际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蒙古低压和北太平洋副高之间的耦合变化处于负位相时期,东亚副热带季风偏强,耦合变化处于正位相时期则相反,即东亚副热带季风偏弱。  相似文献   
939.
本文介绍了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时,在云南鹤庆县(100°12′E,26°35′N),测量日本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法拉弟旋转所得到的一些主要观测结果:(1)电子总含量的日变曲线中出现提前日落现象;(2)F区峰下电离对法拉弟旋转的贡献在日食期间相对变小;(3)没有出现与日食明显有关的声重波扰动。  相似文献   
940.
甘孜黄土与青藏高原冰冻圈演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方小敏  陈富斌 《冰川冻土》1996,18(3):193-200
逐样系统交变退磁磁性测量表明,86m的甘孜黄土剖面形成于约81.84×10^4a BP前。剖面中黄土石英砂类型分析揭示出至少约81.84×10^4a BP以前,高原已进入冰冻圈,并且很快于约76×10^4 aBP前冰川规模达到最大,并持续至约53×10^4qa BP前,倒数第二次冰川规模次之,然后冰川规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