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8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天,一颗名叫李-斯万的彗星吸引了不少天文爱好者的眼球,难道又有华人发现彗星了?非也非也,这次好运是降临到了韩国业余天文爱好者李大岩身上,而且这还是以韩国人的名字命名的第一颗彗星!  相似文献   
92.
以1999—2013年广东省雷电定位资料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统计分析雷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省雷电活动频繁,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和湛江局部地区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则分布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为16.25次/(km2·年),其中广州最高,达30.96次/(km2·年),韶关最小,为9.52次/(km2·年);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 k A,其中珠海最高,达33.7 k A,湛江最小,为22.3 k A;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闪电以负闪为主,占93.01%,正闪占6.99%。  相似文献   
93.
彗星猎手专题本专题文字和照片版权经受访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序重新翻开几个月前采访麦克霍尔兹先生的访问记录,我思索了很久,却依然不知该如何下笔。直到我发现了本文题记中麦克霍尔兹先生所说的那句话,我的内心才  相似文献   
94.
2007年1月中旬一个寻常夏季傍晚,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慢慢踟躇在上山的小路上。父亲、母亲已近中年,儿子和女儿却正当生命中最好的季节.尽情享受着夏夜将至前远方吹来得缕缕微风。落日的余晖撒满了这一家人全身.一切都是金灿灿。在这祥和平静的傍晚.宇宙中的一切都好像忽然静止了.只留下天空尽头的火烧云,和身后大树上婉转动听的鸟鸣声。  相似文献   
95.
马静辉  何登发 《岩石学报》2019,35(4):1121-1142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的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确定该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隆升过程是了解这一重要陆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不整合面分析法和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探讨了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其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对该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本次在中-新生代地层中由底到顶识别出6个不同类型的不整合面,它们分别是:(1) T_(2-3)/P平行不整合面;(2) J/AnJ角度不整合面-微角度不整合面;(3) K_1/AnK_1高角度不整合面;(4) E_3q/AnE_3;(5) N_1/AnN_1;(6) Q/An Q。在T_3d~3、J_2y和K_1变形前锋,可见与逆冲-褶皱造山带相关的同构造沉积生长地层,其在形态上表现为超覆、削截,在黄草滩等地局部与倒转背斜相伴生。这些不整合和生长地层是构造活动的直接证据。本次研究对采自该地区的12件样品分别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裂变径迹年龄主要分布在4个区间,对应地质时代分别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168~159Ma)、早白垩世末(139~91Ma)、晚白垩世末(79~66Ma)、始新世(59~50Ma),反映出该地区在这4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冷却抬升事件,且这4期构造事件与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地质响应。同时,热史模拟表明该地区整体上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始新世3期快速隆升事件。综合研究表明,该地区主体逆冲褶皱的时间是从中侏罗世开始,早白垩世末构造运动最强烈,新生代又有所活动。  相似文献   
96.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位于天山北麓,在晚新生代强烈的挤压作用下,地表发育数排背斜带。由于构造变形复杂、地震反射成像质量较差,对深层地质结构争议较大,另外前新生代盆地原型对晚新生代以来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格局的影响也尚未探讨。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简称霍-玛-吐)褶皱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地表第二排背斜带,利用最新采集和处理的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地表地质露头建立深层构造模型;利用平衡地质剖面复原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索早侏罗世盆地原型结构对现今褶皱冲断带构造格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霍-玛-吐褶皱冲断带深层天然气富集规律。霍-玛-吐褶皱冲断带垂向上发育古近系—第四系逆冲推覆构造、中上侏罗统—白垩系构造楔和下侏罗统半地堑断陷结构。控制早侏罗世半地堑系统的高角度正断层在晚期挤压构造变形体系中充当逆断坡,并控制上覆构造楔和浅层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早侏罗世半地堑系统具有分段性,并通过侧向断坡进行连接,侧向断坡上覆地层发育南北向走滑调节断层。油气勘探现状表明,霍-玛-吐褶皱冲断带内部南北向走滑调节断层具有高效沟通下侏罗统烃源岩的特点,是控制天然气的富集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中西部陆内前陆冲断带前新生代古构造对于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格局和深层天然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史灌河流域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个水量平衡模型,并用1998、1999年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期间获得的史灌河流域(HUBEX水文试验区)加密观测资料来率定模型中的参数.结论表明:(1)水量平衡的要素计算合理;(2)梅山、鲇鱼山、蒋集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系列基本上反映了流域蓄水量的变化过程;(3)流域蓄水量的衰减系数、蒸发能力的折算系数比较稳定,不应通过调整这些系数来实现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98.
电子地图是传统纸质地图的模拟与发展,是可交互的多功能的可视化集成地图,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地理要素实体。本文从电子地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入手,介绍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设计表达,给出一些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表达的原则与经验。  相似文献   
99.
福建省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的空间数据及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属性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外发展比较早,在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高层政府机关就建立了基于GIS的宏观决策系统。我国相对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1992年由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与国家测绘局共同研建了“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即9202工程)。一期工程于1993年底完成,其成果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各省…  相似文献   
100.
城市设计在青岛海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青岛海岸工程的特点及遍海岸工程对城市风貌影响影响的基础上,应用城市设计学对青岛的海岸规划与布局提出构想,并以沙子口海岸整治为例,提出滨海城市设计中适宜的岸线和海岸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